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壳生物炭对整治烟田土壤养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整治烟田土壤改良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在皖南的烟田整治区,研究了稻壳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烟叶产质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稻壳生物炭施用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生物炭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对烟叶外观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油分指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生物炭施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烟叶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提高总氮、烟碱及钾含量,其中T2(生物炭7.5 t/hm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同时烟叶感官质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现先增加(不变)后降低趋势,感官评吸得分表现为T1=CK> T2> T3。烤烟的产量产值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T3(生物炭15 t/hm2)处理最高,产量达1729.2 kg/hm2,产值达到37516.8 元/hm2,较CK分别提高43.51%和43.48%。但上等烟比例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综合土壤养分及烟叶的产质量结果,在皖南烟田整治区,稻壳生物炭的施用量不宜超过7.5t/hm2。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翠碧1 号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翠碧1 号烤烟生育期、烤后烟叶产质量和烟叶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育期、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增加,烟株大田生育期明显延长;烤后烟叶产量、不同部位单叶重、总氮和烟碱含量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还原糖/烟碱和总氮/烟碱比值表现下降的趋势;烟叶“清香型”风格彰显趋向弱化。施氮量大于78 kg/hm2 时,烤后烟叶产值增加不显著;施氮量在58.5~97.5 kg/hm2 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烟叶“清香型”风格彰显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江西紫色土上种植模式与浓香型烟叶质量的关系,以江西省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增施氮肥后株高显著增高、烟叶显著增宽、叶长/宽显著减小、烟叶鲜重/干重显著提高。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株距越小烟叶越宽,烟株密植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但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上等烟比例的提高;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叶长与叶宽的增加,同时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株距为0.5 m时,烤烟产量与产值均最高。故建议今后紫色土烤烟种植模式为行距1.2 m,株距0.5 m、施氮量165 kg/hm2。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与基追比例对烟叶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烟叶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增加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降低了总植物碱、总氮、钾含量及钾氯比,改善了烟叶感官质量;降低施氮量显著降低了氮素积累量、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相同施氮量,随追肥比例增加,2009和2012年度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先增加后降低,总植物碱、总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2010年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降低,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2009、2010年度感官质量分别以追肥比例为70%和50%的处理最佳;2012年度高施氮量以追肥比例为70%处理最佳,低施氮量以50%处理最好。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通过3年研究发现,施氮量从90 kg/hm2降至45~60 kg/hm2,追肥比例增至50%~70%可改善烟叶感官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下采收时期对上部叶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5个施氮水平上设置了3个采收时期进行大田试验,研究采收时期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NC297上部烟叶物理、化学、经济性状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随采收时期的推迟显著减少;烟碱的变化趋势与施氮水平有关,在<3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30~6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呈现增加趋势;施氮量<30 kg/hm2不适合推迟采收;施氮量为30、45和60 kg/hm2时推迟5 d采收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而且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施氮量为45 kg/hm2时推迟5 d采收烟叶的均价及上等烟比例最高,且感官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绿肥翻压模式产生的生态效应,设计了3个处理:黑麦草单独翻压处理(20 000 kg/hm2)、紫云英单独翻压处理(21 000 kg/hm2)、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黑麦草5000 kg/hm2,紫云英15 000 kg/hm2),测定了绿肥翻压还田30、60、120 d后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了绿肥腐解动态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绿肥腐解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60 d时达到最大值。绿肥翻压还田后30~60 d,黑麦草和紫云英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而单种绿肥翻压效果不显著。绿肥翻压还田后120 d,与单种翻压相比,混合翻压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p<0.05),且烟叶总氮、烟碱、钾含量和钾氯比总体适宜,达到优质烟标准。因此,与单种绿肥翻压还田处理相比,紫云英和黑麦草混合翻压还田更能提高植烟土壤供磷能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烟叶优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施氮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烟株氮素吸收累积、土壤硝态氮、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烟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无明显影响,减少氮肥用量与基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基追肥比例为30:70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较大,总植物碱含量、总氮含量较小,香气质、余味得分较高。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50:50和30:70的处理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兼顾烟叶产量与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30:70。  相似文献   

8.
精量施氮对烤烟成熟期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基于SPAD仪精量施氮条件下烤烟叶片成熟期的碳氮代谢变化规律,以K326品种为材料,设置了基于SPAD仪精量施氮模式(SPAD阈值为43)和传统农家施氮模式处理.分别在烟叶下部叶成熟采收期和中部叶成熟采收期对烟株上偶数叶位的烟叶碳氮代谢化合物含量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农家施氮模式相比,基于SPAD施氮模式下烟株在下、中部叶成熟采收期所有偶数叶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氮、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及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降低,而总糖、还原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均升高.基于SPAD仪的烤烟精量施氮模式能够促进烟株不同部位烟叶碳氮代谢平稳过渡和转化,使烟叶成熟时碳氮代谢适时协调过渡,体现为总氮含量适时适量减少以及糖类物质适时适量的积累,烤烟糖氮比较为协调,烟叶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蛟河烟区晒红烟氮用量不合理导致的烟叶碳氮代谢失调、烟叶品质下降等问题,以晒红烟品种漂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对蛟河晒红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提高烟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蔗糖转化酶(INV)活性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调制后的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升高,糖含量下降;烟叶钾含量、香气质、香气量以及感官质量分值以施氮量为75.0~97.5 kg/hm~2的处理最高。综合两年田间试验结果,在吉林蛟河较高肥力的暗棕壤上种植晒红烟,适宜的氮用量为75.0~9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以烤烟品种豫烟10号为材料进行试验,施氮量分别设置低氮(22.5 kg/hm~2)、中氮(26.25 kg/hm~2)和高氮(30 kg/hm~2)3个处理,研究烤烟成熟期中部烟叶细胞的超微结构、碳氮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和碳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土壤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烟叶细胞中淀粉粒体积增大,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淀粉和总氮含量增加。碳代谢关键基因AGPase的表达量随烟叶的生长而增加,但增加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氮代谢关键基因NR的表达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  方法  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  1) 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烤烟叶片衰老期碳氮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关系。  方法  以田间成熟落黄表现不同的4个烤烟品种中部叶为材料,分析叶片成熟衰老过程中质体色素、碳氮代谢中间产物含量的变化,检测了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  ① 豫烟10号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低,并随着叶龄的增加降低的幅度最大,CCD表达量较高,NC89的降低的幅度较小,含量较高,CCD表达量较低。②叶片淀粉含量在叶龄50~60 d时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从峰值到叶龄70 d,降幅较大的豫烟10号(38.65%),淀粉合成相关基因GBSS1和SBE的表达量相应较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从峰值至叶龄70 d也表现较大的降幅。③ NC89的淀粉、总糖、还原糖和总碳含量均相对较高,云烟87和K326的碳代谢指标则居豫烟10号和NC89之间。④豫烟10号叶片成熟衰老过程中总氮、碳氮比、烟碱含量显著低于NC89,这与豫烟10号氮素转移相关的GS1-3基因表达量在叶龄40 d之后显著高于NC89,参与氮同化相关的GS2、GDH1和NR基因表达量相对较低的特征一致。  结论  叶片衰老速度快的品种具有淀粉合成代谢弱,淀粉含量较低,氮素同化代谢较弱而再利用和再转移代谢能力较强,总氮、碳氮比较低的碳氮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采收和晾制方式对雪茄烟CX26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摘叶采收+穿叶晾制(T1)、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T2)和多段斩茎采收+骑杆晾制(T3)等3种采收和晾制处理,同时检测烟叶含水率和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外观品质、物理特性和等级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晾制进程的推进雪茄烟叶含水率和自由水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束缚水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失水速率表现为中部叶低于上部叶。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处理的烟叶烟碱、淀粉、氮碱比和钾氯比分别为3.2%、0.8%、0.8和37.8,均在适宜范围内,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且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的处理的叶片薄、结构疏松平整、青斑比例低。中部叶的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上部叶。因此,一次性斩株采收+整株挂晾可作为雪茄烟CX26适宜的采收和晾制方式。   相似文献   

14.
河南烟区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南典型烟区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特征及其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采集分析了河南许昌、平顶山、洛阳和三门峡4个典型植烟区的土壤和烟叶样品.结果表明:①河南产区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布范围在3.72~13.80、0.26~0.74、...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和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T0(对照):0 t/hm2生物炭+0.64 t/hm2氮肥;T1:0.5 t/hm2生物炭+0.64 t/hm2氮肥;T2:1 t/hm2生物炭+0.64 t/hm2氮肥;T3:1.5 t/hm2生物炭+0.64 t/hm2氮肥;T4:2 t/hm2生物炭+0.64 t/hm2氮肥],分析了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碳排放、有机碳组分以及烟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0相比,中低用量(0.5~1.5 t/hm2)的生物炭处理可降低土壤CO2排放总量;其中T1、T2和T3处理较T0分别降低28.14%、25.25%和8.41%;而高用量(2 t/hm2)生物炭处理则促进了土壤碳排放,T4处理较T0提高8.79%。(2)生物炭处理可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发酵条件对雪茄芯叶香味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为材料进行人工发酵,设置温湿度互作试验测定样品发酵前后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发酵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且随温度升高降幅增加.(2)烟叶各类香气物质及其总量涨幅随着发酵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湿度的...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外源酶制剂在雪茄茄芯烟叶二次发酵中的作用,以初次发酵后的德雪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添加60、90和120 U/g 3种浓度的植酸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中性蛋白酶4种酶制剂进行二次发酵试验,并测定了二次发酵后雪茄茄芯烟叶氨基酸含量(质量分数)、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同时进行了可用性指数(CCUI)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制剂总体上可提高茄芯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和总氮含量,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感官品质。与对照相比,120 U/g纤维素酶和120 U/g果胶酶处理可显著提高茄芯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90 U/g植酸酶和90 U/g中性蛋白酶处理可显著增加茄芯烟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CCUI分析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后茄芯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总体上优于植酸酶和中性蛋白酶处理。同一外源酶制剂处理条件下,烟叶感官品质得分均随酶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20 U/g植酸酶处理得分最高,120 U/g纤维素酶处理次之。因此,在二次发酵前添加120 U/g纤维素酶有利于改善茄芯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8.
打顶时间与外源生长素对烟叶成熟衰老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打顶时间与外源生长素涂抹对烟叶碳氮代谢和产、质量的影响。在各处理中,总碳、总氮和主要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变化不显著,而早打顶有利于IAA与GA含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外源生长素涂抹对ABA有抑制作用,延长了淀粉的合成时间。不同处理对烟叶成熟衰老与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烟叶成熟期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平衡来实现的。早打顶结合涂抹生长素,能增加上中等烟比例,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