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叶茂  邹毅  王奎 《重庆医学》2015,(18):2558-2560
目的:研究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取得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当的满意效果,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简单易操作,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间融合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这种传统固定方式存在一些缺点。 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和双侧固定椎间融合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材料和方法:本组共纳入6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A组)和双侧固定组(B组)。所有患者进行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DI腰椎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视觉、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了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了随访。 结果:A组术前VAS和ODI评分分别为7.03 0.98,64.22% 6.38%,末次随访结果为2.91 0.88,14.42% 2.08%(P=0.000)。B组术前VAS和ODI评分分别为6.79 0.86,63.22% 4.70%,末次随访结果为3.12 0.96,14.62% 2.08%(P=0.000)。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为125.9 13.0 分钟和211.4 28.3 ml,B组为165.2 15.3分钟和258.6 18.3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 结论:研究证实对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临床疗效相仿。单侧固定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和降低住院费用。只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单侧固定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双侧固定组(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可进行单侧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0.05),B和C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对照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时间,对比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患者的出血量和总治疗时间明与对照组比较,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记录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和术后临近节段的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均能够实现治疗目的,且长期疗效均较好,但是单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创伤更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1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6例,L4~517例,L5 S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腰部和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165ml。术后随访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Cage移位等内植物失败发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腰部、下肢VAS和ODI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对照组(69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腰椎疼痛,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人共36例。根据内固定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施行单侧内固定的观察组18人,采用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螺钉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施行传统双侧固定为对照组18人,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这两种术式病人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相关费用、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融合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JOA及ODI评分比较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随访时两种指标评分及融合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费用、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均较优与对照组,P<0.01。结论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螺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的治疗效果,旨在探索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11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固定者56例,双侧固定者61例,所有患者获2年以上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通过影像学评估腰椎融合情况、并发症、相邻节段退变及腰椎Cobb角变化。 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双侧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2组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单侧相邻节段退变率为33.93%,双侧固定组相邻节段退变率为65.57%,单侧固定组相邻阶段退变率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2组在术毕、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2年腰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TLIF术,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比较了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和徒手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研究包括127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73例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机器人组),54例患者接受了开放徒手TLIF(徒手组)。机器人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机器人组(n=52)和双节段机器人组(n=21)。徒手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徒手组(n=39)和双节段徒手组(n=15)。临床结果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为螺钉放置的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扰(FJV)、融合状态以及2年随访时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 机器人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失血量均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痛及下肢痛VAS和ODI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徒手组长(P<0.05),单节段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单节段徒手组长(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我院采用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观测患者末次随访时CT矢状位上融合器有无下沉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与术前比较,37例患者的术后1、3月、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均减少,P<0.01;与术后1月比较,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均减少,P<0.05;与术后3月比较,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减少,P<0.05。结论 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撑开椎间隙、增强患椎节段稳定性、防止融合器下沉;该术式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优势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脊柱外科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3例,分为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3D cage)组(n=37)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 cage)组(n=36)。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腰椎功能及术后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BMD)、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同种异体骨植入量、术后引流量、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腰椎前凸角(LL)、椎间隙高度(DH)、LL丢失值、DH丢失值及椎间融合情况等数据。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cage组同种异体骨植入量少于PEEK 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L和DH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A组),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者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拍摄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融合节段融合率的变化,按日本外科矫形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下腰部疼痛、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 (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士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行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共105位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进入研究的患者共7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患者52例,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26例。收集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0天、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ODI评分,随访时间均大于12月。结果 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0天VA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椎管减压组(P<0.05);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单纯椎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花费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置钉与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皮置钉的LDD患者30例,将其分为经皮组和镜下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复查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 经皮组置钉84枚,镜下组置钉70枚.两组术中平均出血、手术平均时间、C臂透视平均次数、住院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镜下组VAS及ODI分别为(2.50±1.30)分及(50.00±3.50)%,经皮组VAS及ODI分别为(3.00±1.50)分及(58.0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镜下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3.33%、80.00%;置钉位置经影像学复查,显示位置良好,痛变节段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经皮组3枚(3.57%)螺钉位置偏差,行二次手术调整.结论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治疗LDD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经皮置钉,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