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娜娜    冯伟  李鑫    王皓洁    詹江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142-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以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93例经手术治疗的NEC并发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良好组(69例)及不良组(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患儿多数为早产儿(83.9%)及低出生体重儿(80.6%),合并症以低蛋白血症(45.2%)、低钾血症(39.8%)为主,术中发现以小肠穿孔(52.7%)、单处穿孔多见(79.6%)。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OR=2.077,95%CI:1.931 ~ 31.889)、凝血功能障碍(OR=22.829,95%CI:7.063 ~ 532.608)及穿孔数目≥2处(OR=3.209,95%CI:1.623 ~ 126.806)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P<0.001),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3%、77.1%。结论: NEC并发肠穿孔病情复杂、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肠穿孔数目≥2处可为预后不良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出生体质量<1 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可能与腹部手术患儿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BMI、ASA分级、早产、急诊、凝血功能异常、饱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1岁(OR=303.501,95%CI20.553~4481.738,P=0.000)、低BMI(OR=17.870,95%CI1.514~210.976,P=0.022)、ASA≥Ⅲ级(OR=53.509,95%CI4.005~714.919,P=0.003)、凝血功能异常(OR=72.222,95%CI3.154~1653.967,P=0.007)为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儿合并年龄<0.1岁、BMI<15kg/m2、ASA≥Ⅲ级、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警惕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9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正常组和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儿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0~15岁,平均(4.4±3.7)岁,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33例,发生率35.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的HCT越低(OR=0.898,95%CI:0.831~0.971,P=0.007)、PLT越低(OR=0.984,95%CI:0.973~0.994,P=0.003)和PT越长(OR=4.524,95%CI:1.956~10.467,P=0.000)的患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越大。结论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患儿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较常见,术前HCT和PLT降低、PT延长是患儿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和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BEIL分期≥Ⅱ期)NEC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组(128例)和早产组(159例),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足月儿和早产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足月组NEC分析显示,Ⅲ期NEC(OR=63.052,95%CI=2.373~1674.987,P=0.013)和并发呼吸衰竭(OR=85.917,95%CI=3.005~2456.151,P=0.009)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益生菌(OR=0.036,95%CI=0.002~0.809,P=0.036)为其保护因素。早产组NEC分析显示,并发败血症(OR=5.669,95%CI=1.829~17.569,P=0.003)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益生菌(OR=0.172,95%CI=0.054~0.547,P=0.00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影响早产儿和足月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差异,临床上应采取个体化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分析间接胆红素(I-Bil)、胱抑素C(Cys 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9例胡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MODS组、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N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将两组差异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ODS在胡蜂蜇伤患者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该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29例胡蜂蛰伤患者,其中MODS组44例,NMODS组85例。与NMODS组比较,MODS组WBC、GR、hsCRP、ALB、ALT、AST、I-Bil、Cys C、MPV、APTT、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I-Bil(OR=1.196, P<0.001)、Cys C(OR=7.214,P=0.016)、APTT(OR=1.032,P=0.047)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 的独立危险因素;I-Bil、Cystatin C、APTT水平联合对预测胡蜂蜇伤患者发生 MODS的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987(P<0.001),最佳截断值为63.31时敏感度为0.93,特异度为0.986。结论 I-Bil、Cys C、APTT水平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63-6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4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脑膜炎分为脑膜炎组30 例和无脑膜炎组174 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 检验和t 检验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炎组的频繁惊跳、呕吐、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异常、持续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及血糖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膜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惊跳(OR=2.703,95%CI 1.042~4.532,P=0.005)、呕吐(OR=2.387,95%CI 1.023~4.462,P=0.006)、循环障碍(OR=5.983,95%CI 2.835~8.732,P=0.001)、肢体抖动(OR=3.387,95%CI 1.653~5.872,P=0.004)、肢体无力(OR=4.213,95%CI 2.473~6.394,P=0.003)是手足口病患儿发生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频繁惊跳、呕吐、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循环功能障碍是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膜炎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以上症状体征的观察,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其向危重症发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潘晔  陆艳  王婕  张雅琴  沈学萍 《浙江医学》2023,45(1):58-60,67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输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出血患者32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后出血有输血者89例(输血组),产后出血未输血者233例(未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子宫手术史、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凝血相关疾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后出血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数的回归系数权重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多因素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预测因子预测产后出血输血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子宫手术史、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凝血相关疾病发生率与产后出血输血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手术史、凝血相关疾病均是影响产后出血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联合预测因子=2.233×子宫手术史+0.961×前置胎盘+2.045×胎盘植入+2.428×凝血相关疾病,联合预测因子的灵敏度为0.730,特异度为0.888,AUC=0.85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3.675,P>0.05。联合预测因子的AUC均大于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可以对各因素直接进行量化分析,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联合临床风险因素预测双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PE)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及分娩的双胎PE孕妇49例为病例组,另以1:1配对(孕周、标本收集时间均与病例组相差不超过1个月)选取正常双胎孕妇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UtA-RI;多因素分析双胎孕妇发生P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UtA-RI联合临床风险因素对双胎孕妇发生PE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孕妇妊娠年龄大于对照组,以试管婴儿方式受孕、胎儿为双绒毛膜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UtA-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OR=14.11,95%CI:1.48~135.00)、受孕方式(OR=4.46,95%CI:1.51~13.17)、UtA-RI(每升高0.1)(OR=1.76,95%CI:1.03~2.99)均为双胎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UtA-RI联合临床风险因素(年龄≥35岁、试管婴儿)预测双胎孕妇发生PE的AUC达0.806(95%CI:0.720~0.892,P<0.05),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71,阳性预测值为0.767,阴性预测值为0.709。结论UtA-RI联合临床风险因素对双胎孕妇发生PE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月—2021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IAI 患者124例。根据进入ICU 1周内是否发生ARDS 分为ARDS 组和 非ARDS 组,其中ARDS 组60 例,非ARDS 组64 例;根据28 d 生存状况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73 例,死亡组51 例。 采集患者的入院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感染部位、是否接受外科干预,收集入ICU 第1 个24 h 内的相关实 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D 二聚体 (FDP/D-dimer)、白蛋白(ALB)、促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乳酸(Lac)、24 h 液体平衡量,计算患者进入ICU 24 h 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cIAI 患 者并发ARDS 的危险因素及死亡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cIAI 继发ARDS 和死亡结局的预测 价值。结果:ARDS 组年龄、血清ALB 水平、SOFA、显性DIC 评分、外科干预等指标与非ARDS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73、-3.877、-7.364、-2.756,字2=6.115,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OFA(OR=1.570,95%CI:1.277~1.9307)和显性 DIC 评分(OR=1.631,95%CI:1.063~2.503)是cIAI 患者1 周内并发ARDS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OFA 联合显性DIC 评 分预测ARDS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6~0.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76.6%。生存组患者年龄、 ALB、PLT、SOFA 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0、-4.741、-2.071、-6.390,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OFA(OR=1.408,95%CI:1.209~1.641)和ALB(OR=0.914,95%CI:0.858~0.973)是cIAI 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SOFA联合ALB 预测28 d死亡率的AUC 为0.864(95%CI:0.80~0.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72.7%。结论:SOFA 联 合显性DIC 评分对cIAI 继发ARDS 具有一定预测价值;SOFA联合ALB 测定对预测cIAI 患者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CT、D-D和SOFA评分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D-D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死亡组的PCT(Z=-5.473,P<0.05)、D-D(Z=-4.454,P<0.05)和SOFA评分(Z=-4.859,P<0.05)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284,95%CI:1.099~1.500)、D-D(OR=1.552,95%CI:1.130~2.131)及SOFA评分(OR=1.458,95%CI:1.157~1.837)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57大于单独使用PCT、D-D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11、0.838),且PCT、D-D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PCT、D-D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52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MS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资料统计.结果:(1)MS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存在不同数量代谢因子成分MS各组间肾功能指标比较MA、Ccr、血肌酐(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代谢因子组合MS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MA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糖MS患者MA高于单纯高血压MS组或高血糖MS组(P<0.05),各组间Ccr、Cr无统计学差异(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均为影响早期肾功能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961,7.234,1.325,1.241(P<0.01或P<0.05).结论:MS患者易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合并高血糖MS患者MA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MS患者或高血糖MS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均为影响早期肾功能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高血糖、高血压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7例)。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信息,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SOFA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及28 d预后;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分析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t=22.720、17.640、2.327),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病例数也低于死亡组(χ2=4.596);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t=7.9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钙素原(OR=1.311,95%CI:1.024~1.874)、D-二聚体水平(OR=1.809,95%CI:1.204~2.377)和SOFA评分(OR=1.358,95%CI:1.129~1.886;P<0.05)是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81)大于单独使用降钙素原(0.875)、D-二聚体(0.807)和SOFA评分(0.823)的面积,且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8.1%,也高于单独使用单一指标。结论: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是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应用比单一使用更有效,具有更高的临床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持性透析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病情况、表现形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评估她们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50例,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例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文版),评价患者性功能状况以及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结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等)。选取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组,行问卷调查。对2组受调查者一般资料和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3%,高于对照组的40%。病例组FSFI量表总分平均分数为18.06±8.41低于对照组的26.73±4.63(P<0.01),且各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SF-36量表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等无关。贫血、甘油三酯(OR=4.514,95% CI:1.119-18.201)、总胆固醇(OR=6.564,95%CI:1.449-29.723)和β受体阻滞剂(OR=10.0,95%CI:1.342-74.511),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使用r-HuEpo(OR=0.099,95%CI:0.010-0.949)性功能障碍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维持性透析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病率高,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低于正常人。性功能障碍发生与贫血、血脂异常和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冠脉支架内狭窄(ISR)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浙江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且既往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的患者,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的结果,分支架内狭窄(ISR)组与非ISR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与ISR的关系。 结果 入选357例患者,其中ISR组共36例(10.1%)。与非ISR组相比,ISR组患者在年龄、吸烟患者比例、血清Galectin-3水平更高,支架长度更长,植入支架直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87,95% CI:1.038~1.134,P<0.001)、支架长度(OR=1.078,95% CI:1.012~1.103,P<0.001)、支架直径(OR=0.425,95% CI:0.243~0.708,P<0.001)及血清Galectin-3水平(OR=1.074,95% CI:1.016~1.121,P<0.001)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清Galectin-3水平与ISR类型相关。 结论 高血清Galectin-3水平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ISR发生的风险,可能是导致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为血清学标记物应用于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中重度低钾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到201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低钾血症患者554例。根据血钾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钾,分析不同低钾程度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低钾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常见的低钾血症的病因依次为糖尿病[109例(19.6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5例(17.15%)]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4例(11.55%)]。随着低钾程度的增加,男性比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逐渐升高,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逐渐降低。除外病因不明相关的低钾血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071,P=0.001)是中重度低钾的影响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OR=2.953,P<0.0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OR=2.660,P=0.004)、肾小管酸中毒(OR=4.967,P<0.001)和Gitelman综合征(OR=7.326,P=0.015)患者发生中重度低钾的风险高于糖代谢异常患者。 结论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的相关因素,性别、病因是影响低钾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 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58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平衡 试验评价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并将其分为高平均转运+高转运组(A组,n=84)和低平均转运+低转运组(B组,n=74), 并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生物化学指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 者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4 h透 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的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D/Pcr与 BMI,hs-CRP和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分别r=0.179,0.373和0.426,均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93,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178,P<0.05)、心血管并发症(OR=5.035,P<0.01)以及低血清ALB(OR=0.852, P<0.01)为患者腹膜高转运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LB水平、BMI和心血管并发症与腹膜高转运相关, 可作为预估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82-84+88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认识和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产科MICU收治的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出血量多少(30%,30%~50%,51%~70%,70%)分成四组,比较各组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差异;同时选择同期产后出血没有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观察组中四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中,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与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明显相关(OR=4.249,95%CI=1.506~11.984,P=0.006;OR=5.880,95%CI=1.551~22.296,P=0.009)。结论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与产后出血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相关,是产后出血早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