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模型。方法 :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 TA- K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注射及瘤块皮下植入的方法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 ,观察移植后肿瘤生长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皮下注射法与肿瘤块植入法均可出现皮下肿瘤 ,染色体检查证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染色体组型与人体肿瘤一致。皮下注射方法肿瘤注射后经过 1 1~ 1 8d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倍增期 ,瘤块皮下植入方法则跨过潜伏期直接进入倍增期。结论 :利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 TA- K成功建立人甲状腺癌裸鼠皮下移植模型 ,肿瘤块植入法比皮下注射法省时、经济、稳定 ,是对传统皮下注射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原代细胞注射法和组织块植入法在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新鲜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取50%组织块植入12只BALB/c裸鼠双侧腋下为组织块组,另外50%组织块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将传代细胞植入12只BALB/c裸鼠双侧腋下为细胞组,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瘤体变化,观察至第7、30、60天分别切取移植瘤组织,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第7天,细胞组瘤体小,质软,镜下细胞增殖旺盛,有少量血管生成。组织块组瘤体与机体融合,质软,镜下有大量小血管;第30天,细胞组瘤体体积变大,质稍硬,镜下细胞继续增殖,大量血管生成。组织块组瘤体体积未变化,质硬,有大量的炎细胞,仅残存少量血管;第60天,细胞组瘤体变小,质硬,镜下血管开始萎缩、减少。组织块组瘤体变小,质软,镜下大部分已脂肪化,仅血管周围有少量移植物残留。结论组织块移植法难以建立可靠、稳定的血管瘤模型;原代血管瘤内皮细胞裸鼠皮下注射可以建立可靠的血管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BALB/c雌性裸鼠接种人鼻咽癌细胞HNE2,建立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移植瘤模型对照组、移植瘤感染组和移植瘤治疗组,再从感染组裸鼠尾静脉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感染模型。造模后,每3天测量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15天后处死裸鼠,处死后称量瘤体重量,并对瘤体进行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感染组裸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瘤体迅速增大,重量明显增加,瘤体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增殖指数(PI)升高。同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鼠的瘤体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增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膀胱癌细胞系BC-6,为膀胱癌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8例膀胱癌标本采用组织块直接培养法、8例采用细胞悬液培养法行原代培养;其中12例同时行裸鼠皮下移植,在皮下生长后,连续裸鼠体内传代3次,再行体外培养.结果:组织块直接培养和细胞悬液培养均未成功.12例裸鼠皮下接种肿瘤有3例生长,l例裸鼠意外死亡,l例裸鼠体内传代F2代肿瘤消失.1例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生长较快,裸鼠体内传代3次后,取部分肿瘤组织体外培养得到膀胱癌细胞系BC-6,其形态结构,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众数维持在66~72之间,占82%,细胞周期分析G1期0.58,G2期0.08,S1期0.35,细胞群体培增时间为44h.结论:通过裸鼠体内移植瘤建立的膀胱癌细胞系BC-6,与原发癌保持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连续传代1 a以上,传代92代.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己经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无限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泌尿系肿瘤无限细胞系,为泌尿系肿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无菌取下肿瘤手术标本,分别采用组织块直接培养法,细胞悬液法,裸鼠肿瘤移植模型法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裸鼠皮下肿瘤块发生明显增殖并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行裸鼠体内传代两次,最后取下F3代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细胞传代超过20代后按建系标准进行检测。结果 共取43例标本,其中38例行组织块直接培养,18例F1代培养成功,5例F3代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 Art)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探讨Art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是否与CDC25A表达有关.方法 MTT法测定Art对Eca109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肿瘤细胞的周期变化;观察Art对裸鼠人食管癌移植瘤的抑制情况;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DC25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rt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 IC50为 (68.80±0.76)μmol/L,而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 A)刺激下hPBMC的增殖则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显著减少,当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Art对裸鼠肿瘤的体积抑瘤率最高可达76.4%,质量抑瘤率可达33.2%.Art可显著抑制Eca109细胞CDC25A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Art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通过下调CDC25A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周期,是Art发挥抑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兔VX2肿瘤的离体培养及有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体外分离纯化VX2肿瘤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结合对兔VX2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代40次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检查、核型分析、兔及裸鼠移植. 结果:纯化的兔VX2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多角形的上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倒置,体外连续培养8 mo,传代50次以上,细胞倍增时间为26.4 h,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74.61%, G2期为7.78%, S期为17.6%. 染色体为亚三倍体核型,众数为60条. 高细胞浓度可保证同种移植成瘤率,裸鼠移植可成瘤, 无支原体污染. 结论:兔VX2肿瘤细胞系来源于Shope病毒致乳头瘤恶变形成的鳞状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已经纯化,可应用于进一步肿瘤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鼻咽癌自发性高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Huang J  Tang W  Yao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25-728
目的在裸鼠体内建立人鼻咽癌自发性高淋巴道转移模型,并研究该癌细胞的有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将鼻咽癌单克隆细胞株(CNE2ZH5)移植于裸鼠皮下,待裸鼠发生转移时,取其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再次移植裸鼠皮下传代,重复传9代后,观察各代裸鼠的转移率和转移途径;各代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癌细胞生长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变化;裸鼠体内移植瘤增殖指数及瘤重和体积倍增时间的变化。结果癌细胞在裸鼠体内传9代后,各代裸鼠的淋巴结转移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且转移途径较为单一;各代癌细胞的体内外增殖能力不断增强。结论建立了人鼻咽癌自发性高淋巴道转移模型;鼻咽癌细胞在裸鼠体内演进中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不断增强,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OFUT1对人胃腺癌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人胃腺癌BGC823的POFUT1慢病毒低表达及对照组、过表达及对照组细胞模型,分别命名为shRNA-POFUT1-BGC82组、shRNA control-BGC823组、PLV-POFUT1-BGC823组及PLV control-BGC823组。采用皮下成瘤的方法,分别用这4组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5只),观察和测算肿瘤体积。30d后处死裸鼠并取瘤,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瘤组织中VEGF和CD3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裸鼠瘤组织中POFUT1和VEGF的表达。结果20只裸鼠全部成瘤,实验过程无死亡。与PLV control组相比,PLV-POFUT1组裸鼠肿瘤体积显著增加(P<0.05);shRNA-POFUT1较shRNA control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偏小(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PLV contro1组相比,PLV-POFUT1组瘤组织中VEGF和CD31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shRNA control组相比,shRNA-POFUT1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shRNA control组相比,shRNA-POFUT1组POFUT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LV-POFUT1组较PLV contro1组,其POFUT1和VEGF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过表达POFUT1可以显著促进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低表达POFUT1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和肿瘤微血管形成,表明POFUT1在人胃 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两种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将1例人卵巢癌组织移植裸鼠,建立人卵巢癌裸鼠原代移植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传代第十五代实体瘤细胞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皮下移植裸鼠.观察两种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结果 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高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P<0.05).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可存活30~58 d;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存活96~158 d.病理检查:肉眼观察实体瘤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为实体,血性少量腹水,有肝、脾转移;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呈囊形,肿瘤长大后可出现破溃,坏死、脱落,未见腹水及肝、脾转移.组织病理显微镜观察均呈乳头状生长,癌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核大小不规则,核分裂多见与人癌组织一致.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染色体多为亚二倍体和多倍体;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多为三倍体或四倍体.结论 实体瘤细胞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有区别,实体瘤模型与人卵巢癌更为一致,并向肝、脾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在裸鼠腹部皮下移植人原代宫颈癌组织的方法,研究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并初步探讨此动物模型腹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宫颈癌组织接种于裸鼠腹部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模型,观察荷瘤鼠成瘤、一般特性和移植瘤生长情况。80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块做病理切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肿瘤组织、外周血和肝、脾等脏器HPV DNA表达情况。结果接种后第42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第80天后肿瘤块平均表面积为(50.0±5.1)mm2,肿瘤移植平均成功率为90.5%。移植瘤生长以局部浸润为主,未见转移瘤。组织学检查结果示所有移植瘤与种植前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HPV DNA呈阳性,且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阳性。而外周血与肝、脾等脏器HPV DNA呈阴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组织模型成瘤率较高,操作简便,可保持人宫颈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方法 细胞悬液初代移植后,皮下埋块法连续传代移植,观察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潜伏期短、不易自行消退,呈进行性生长,并可出现肝转移.移植瘤细胞的组织形态与超微结构保留了NCI-H446细胞的特点.染色体检查证明为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核型。结论 皮下埋块法进行连续传代移植可缩短异种移植瘤的潜伏期,经过三次连续传代移植的NCI-H446细胞裸鼠移植瘤可作为人小细胞肺癌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3.
快速建立裸鼠胶质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裸鼠C6犁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在科研实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C6型鼠胶质瘤细胞悬液分别接种至雌雄裸鼠皮下,或用瘤组织块行异体移植至雌雄裸鼠皮下,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长出时间,并研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1)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肿瘤生长状况良好,肿瘤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2)采用细胞接种法建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所需的时间长,在雌雄裸鼠皮下生长速度不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瘤组织块行异体移植法建立的肿瘤模型,其所需时间均较细胞接种法明显缩短,雌雄裸鼠肿瘤组织块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用肿瘤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可快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治疗的可靠动物模型;(2)利用肿瘤组织块异体移植的方法,可以缩短肿瘤研究中用于建立动物模型的时间,节约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5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37.5%,肝转移发生率为25%;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50%,腹水形成率为6.25%;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肝转移发生率为75%,腹水形成率为12.5%。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2—3周,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且更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组建立的可移植性瘤株小鼠前胃癌(FC)母系第139代,在近交系615小鼠爪垫皮下移植后,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观察瘤细胞在局部侵袭及在肺和淋巴结内转移的情况.实验用近交系615小鼠32只,每只小鼠于右后肢爪垫皮下接种7.5×10~5个瘤细胞.实验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6,10和13 d分批处死动物,于小鼠肺、淋巴结及荷瘤后下肢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结果:移植后3d组,皮下肿瘤侵袭均为Ⅰ级(8/8),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周围侵袭,间有核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HO-8910卵巢癌荧光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分期研究。方法 将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至10代,选荧光稳定表达的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待成瘤后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体积为1mm3肿瘤块植入到实验裸鼠卵巢黏膜上,在活体成像技术下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检测方法对肿瘤组织及附近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活体成像技术成功追踪了肿瘤的发展与转移,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的转移趋势,2者与中医临床卵巢癌分期相结合,确立了卵巢癌分期。结论 成功建立卵巢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再现了肿瘤临床演变过程。其3期分期为肿瘤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疗效判定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裸鼠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裸鼠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和瘤组织块接种法制作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并研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肿瘤生长状况良好,裸鼠无明显恶异质变化,肿瘤病理形态检查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证实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体内胶质瘤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高表达。结论 该方法所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  相似文献   

18.
19.
β-葡糖醛酸酶在恒河猴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周龄强制断奶和3周龄自然断奶的2组裸鼠用皮下塞入法将手术切除的人肿瘤组织(肿瘤表面组织和深部组织)作异体移植,并将已长成的人肿瘤的异体瘤切除以残瘤的形式继续在裸鼠皮下增殖,观察移植瘤在不同周龄的裸鼠以及肿瘤组织取材差异的成瘤影响和残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2周龄裸鼠移植瘤的成瘤性较2周龄裸鼠为优,在相同移植天数,2周龄的成瘤期比3周龄的裸鼠提前了约4d, 成瘤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P<0.01),移植时取肿瘤表面组织比肿瘤深部组织的成瘤提高3倍以上(P<0.005),残瘤的传代率100%,且成瘤期只有8d,结果提示,使用2周龄的裸小鼠可提高移植瘤的成瘤率,如接种时选择肿瘤表面组织更可提高移植瘤的成瘤率,在移植瘤成瘤后用残瘤的方式传代时,可使成瘤期提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实时监测的胶质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用带有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Luc荧光的细胞系,并通过CCK-8实验、细胞周期实验、Transwell肿瘤迁移及侵袭实验等评价荧光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是否改变;将细胞接种至裸鼠大脑尾状核,建立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鼠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脑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评价细胞在裸鼠脑内的病理特征及成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GFP荧光和luciferase荧光的U251胶质瘤细胞系及动物模型,慢病毒整合并未改变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模型生长周期适中,成瘤率高,瘤体在颅内生长稳定,HE切片符合人胶质瘤特征。结论双荧光标记的胶质瘤细胞相比于传统细胞更有利于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U251-GFP-Luc胶质瘤细胞裸鼠模型,其肿瘤生长和病理特性与人胶质瘤相似,且可实时观察肿瘤生长,可作为胶质瘤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