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眼眶肿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9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梭形肿块6例和软组织肿块2例,CT为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胶质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2例,椭圆形肿块4例;CT为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12例,CT示类圆形稍高于脑组织密度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恶性淋巴瘤4例,均为弥漫性病变,CT示长条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神经鞘瘤3例;CT表现密度不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转移瘤4例,其中转移性腺样囊性癌1例,乳腺癌眶内转移3例。结论:CT、MRI是发现和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肿瘤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肿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神经肿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对病理学或临床证实的30例视神经肿瘤患者行CT、MR检查。结果 脑膜瘤17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3例,梭形肿块11例,不规则眶内肿块3例;CT为软组织密度;MR T1W1呈中等或低信号,T2W2呈中等或高信号;肿瘤钙化5例,肿瘤内“轨道征”10例,均有明显强化,累及管内段及颅内段3例,同时发现肿瘤有流空血管影5例。视神经胶质瘤8例,3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5例表现为梭形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MR T1W1呈低信号,T2W2呈高信号,均明显强化;累及管内段、视交叉6例,2例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视神经转移瘤5例,4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l例肺癌转移至视神经。结论 CT、MR检查不仅可以推测视神经肿瘤的性质,还可以明确肿瘤侵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该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眼眶病变29例,包括肿瘤10例。炎症10例,血管性病变3例,眼肌病变6例。其在MRI表现各具有影像学特征,眼眶肿瘤多表现为位于眼眶内、外的局限性软组织肿块,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多见;炎性假瘤则表现为眶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或弥漫性异常信号.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常伴有眼肌肥大或眼环增厚,泪腺肿大等。结论:MRI检查能显示眼眶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MRI在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常见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累及臂丛神经的非创伤性病变,男10例、女17例,年龄22 ~70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2例、神经鞘瘤8例、转移瘤3例、放射性臂丛神经炎2例、多灶性运动性神经病(MMN)1例、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OS)11例.治疗前患者均行MR平扫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2例神经纤维瘤病见肿瘤沿臂丛神经走行生长,呈梭形、串珠状,并见累及椎管内神经根丝,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偏向神经一侧生长的梭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3例见有囊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转移瘤中2例表现为臂丛神经周围的多发肿块影,1例表现为肿瘤组织弥漫浸润臂丛神经及周围组织.2例放射性神经炎表现为臂丛神经弥漫性增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增高,臂丛神经周围结构清晰,无肿块形成.1例MMN表现为臂丛神经增粗、STIR序列信号增高.11例下干型TOS表现为第8颈椎、第1胸椎神经根及下干的弓形抬高,神经增粗,STIR序列信号增高,8例伴锁骨下动脉抬高,1例显示为颈肋末端占位压迫臂丛神经.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常见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的部位、累及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病灶表现为附件区肿块,单侧14例,双侧1例.9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6例肿块呈腊肠形,3例呈不规则形;5例伴不同程度输卵管积水;8例囊性成分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囊性成分于T1WI、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成分均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4例为实性肿块,其中2例呈腊肠形,1例呈卵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例为管状囊性肿块伴管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囊液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管壁结节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各种实性成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腹水5例、直肠转移性肿块1例.结论:附件区腊肠形囊实性肿块伴输卵管积水或腊肠形实性肿块是输卵管癌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侵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内或腹壁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爪形。MRI检查,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2例;脂肪抑制T2像,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范围。其中4例病灶在各序列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并趋于均匀。其中4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视神经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视神经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10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至 6 9岁。 10例行CT扫描 ,19例行MR扫描。结果  2 0例中 12例视神经呈梭形 ,5例呈管形增粗 ,2例呈哑铃形 ,1例呈椭圆形。 2 0例均累及视神经眶内段和管内段 ,其中 16例累及颅内段 ,4例累及球内段 ,6例累及视交叉 ,2例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10例均为等密度 ,行增强扫描的 2例均强化。行MR扫描的 19例中 ,12例呈长T1、长T2 信号 ,5例呈长T1、等T2 信号 ,2例呈等T1、等T2 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 14例中 ,12例呈明显强化 ,2例呈中度强化。在伴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 7例中 ,4例有特异性表现 ,即中心呈等T1、等T2 信号 ,周边部分呈长T1、长T2 信号 ,中间部分在T1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经统计学处理 ,MRI显示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明显优于CT(P <0 0 1)。结论 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 ,可明确诊断 ,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 ;MRI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9.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脊髓多发性硬化MRI特征的认识。方法 对 15例脊髓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部MRI检查。对病变的位置、长度、横断面上病变大小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 ,并与脊髓内肿瘤、脊髓型颈椎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5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段脊髓 ,病变一般少于 5个椎体长度 ,MRI特点为矢状位脊髓局限性梭形增粗 ,边缘光滑。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 ,T2 WI呈长短不一的条形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 ,一般小于脊髓截面 1/2。活动期病灶呈条、片状强化 ,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 高信号灶范围。反复发作病例多发病灶强化多样性 ,也可不强化。结论 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 ,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交叉胶质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视交叉胶质瘤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2例MRI表现为鞍上占位,在T1WI上表现为稍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6例可见明显均匀强化,6例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可见囊变,未见钙化、出血以及瘤周水肿。梗阻性脑积水5例;累及单侧视神经4例,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视束水肿样变3例,1例沿视束通路呈连续条状分布,2例沿视束呈不连续结节状分布,在T2WI上均表现为沿视束分布上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MRI表现对视交叉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诊断 [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鞍区肿瘤的MRI影像特征,探讨MRI对该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63例,其中垂体瘤35例,脑膜瘤6例,颅咽管瘤14例,脊索瘤7例,表皮样囊肿1例。全部病例行MRI平扫检查,52例行增强检查。结果:MRI检查,T1WI上肿瘤大多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7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例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常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纵径比横径或前后径长,边缘锐利,1例神经节细胞瘤呈哑铃形.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低于胸壁肌密度,囊变部分的密度比脑脊液稍高.T1WI示肿瘤等或稍低于胸壁肌信号,囊变部分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肿瘤纵径长于其它径是重要征象,CT和MRI能显示肿瘤形态特征,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纹状体MRT1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纹状体MRT1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包括亚临床性肝性脑病,钙化、脑梗死及CO中毒性脑病。结果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患者表现为多个部位的T1WI高信号,主要累及部位有苍白球,壳核,中脑红核周围,T2WI及CT上未见异常,T2WI梯度回波上呈明显或较低信号;钙化表现为纹状体对称的T1WI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不均匀,T2WI上表现为稍低、等或高信号,CT表现为高密度;脑梗死后病变表现为纹状体点片状T1WI高信号,T2WI上可见比,T1WI上范围大的高信号;CO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双侧纹状体对称性T1WI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不均匀,主要累及苍白球,T2WI上其周围深部白质可见大片状高信号。结论纹状体T12I高信号主要与金属顺磁性物质(锰、钙、铁等)的沉积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正确地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Tolosa-Hun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影像学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4-2002年临床确诊的12例THS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结果 12例中7例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大,眶尖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MR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扫描CT、MRI均示病变明显强化,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DSA检查2例示病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稍狭窄,MRA检查1例示一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形态不规则。另5例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THS部分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CT、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7.
血管球瘤的临床及MRI诊断(附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手指血管球瘤的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呈结节状,位于肌肉软组织内;在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及梯度回波序列上为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明确血管球瘤的解剖部位,提示其组织学特点,对指导其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旭  张云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345-1349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内,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和不均匀强化;1例神经节细胞瘤位于颞叶,呈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和强化;1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中,6例在颞叶,5例为囊性并有强化壁结节;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均位于颞叶皮质,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和强化;1例婴儿促纤维增生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位于颞叶皮质,为不均匀长T1和一致性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呈环状强化;1例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在颞叶,呈囊性并有不规则壁结节,其囊壁和壁结节发生强化。结论:MRI检查,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各具其好发部位并多有一定表现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和临床表现,常可做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