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对临床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相关护理的总结与分析。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2例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综合护理;并对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经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综合护理之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前的主观症状评分、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以及克罗恩病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满意度高达100%。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在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田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610-611
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具有遗传易感人群在自身肠道和(或)非病原微生物因素作用下,肠道免疫反应亢进,造成黏膜损伤最终治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的方法,尚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此,笔者总结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保守治疗措施如下,以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入我院治疗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判断。结果 本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37例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13例诊断为克罗恩病;与组织活检结果 比较负荷率分别为86.8%、62.9%。3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34例实施药物治疗,3例重症患者使用手术治疗。13例克罗恩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其使用外科治疗切除病变肠段。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6例,总体有效率为88%。结论消化内镜对炎性肠病的诊断具有较高水平的准确性,而内镜下治疗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制剂目前已成为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IBD)的常用药物,其中乌司奴单抗作为常用的抗IL-12/23抗体,于2016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和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即使在其他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失败后,乌司奴单抗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依然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从促炎细胞因子、肠道微生物、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特征等角度综述相关生物标志物,以期预测乌司奴单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反应并监测药物疗效,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转换药物治疗及优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对EMR技术诊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确诊率分别为97.3%、84.2%。治疗后随访1年,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7.5%。结论 EMR技术诊治炎症性肠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常见于回肠末端、反复发作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及未分类炎症性肠病一起构成了炎症性肠病的疾病谱,近1/4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在20岁前发病~([1-2])。与成人相比,儿童炎症性肠病中克罗恩病较溃疡性结肠炎更常见,发病率为4/100000~7/100000,且近年来越来越高~([3])。  相似文献   

7.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肝炎病毒感染是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炎症性肠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由于接受免疫抑制药或生物制剂治疗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功异常,甚至肝衰竭的风险。临床药师结合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和诊疗方案,运用SOAP工作模式参与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药物调整,并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治疗问题,向医师提出合理建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1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肠壁全层性炎症,常见于回肠末端和结肠。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浅表性、局限于黏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9.
吴建新 《家庭用药》2009,(12):32-33
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种疾病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在过去20年里变化巨大。一项丹麦的研究显示,2003-2011年与1995-2002年相比,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美沙拉嗪的使用逐渐下降,而硫唑嘌呤和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的使用明显上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没有显著变化。同期,克罗恩病的手术率也明显下降。药物治疗的变化对于患者的自然病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免疫抑制剂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57-158
目的: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9年2~11月收治的4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和克罗恩病组15例,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U)本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溃结(UC)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现将38例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D),IBD至少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独立疾病。IBD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IBD的流行病学、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期望能为后续IBD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的个案治疗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是一个病因未明,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和临近结肠的慢性炎症性急病,但整个消化道均可累及,呈节段性分布。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发热及肠瘘等为特点,常伴有肠外损害。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重症者迁延不愈,常有各种并发症,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刘成 《中国医药科学》2012,(12):239+241
目的本研究将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进行探讨,避免误诊、漏诊现象发生以及讨论如何针对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及肠外表现进行有效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就诊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的研究。结果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多见于肠出血及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主要为皮肤病及关节炎。结论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明确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及肠外表现,对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Bouchaud  G  Mortier  E  Flamant  M 《中国处方药》2010,(2):46-47
英夫利昔(IFX)为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单克隆抗体,常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本研究分析了IFX治疗的克罗恩病(CD)患者白介素(IL)-15血清及细胞表达的水平和其受体(sIL-15α)分泌类型,同时还探讨了上皮细胞分泌sIL-15α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易导致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病情反复,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健康。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等。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发病机制而开发的新兴药物有TNF-α抑制药、抗黏附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IL-23抑制药,以及一系列的小分子药物,如Janus激酶(JAK)抑制药、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药、磷酸二酯酶4抑制药等。此外,非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也在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镜下所见并评价内镜诊断价值。结果镜下可见IBD患者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水肿、黏膜脆性增加及容易出血等变化,与手术后病检或上级医院诊断相比,内镜诊断准确性为84.44%,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43%和60%。结论内镜在IBD的诊断中有相对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25-羟基维生素D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19例活动期CD患者和16例缓解期C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比较,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判断血清维生素D与疾病活动性评分严重程度评分(CDAI)之间的关系;比较6例活动期CD患者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后的维生素D水平和CDAI评分。结果活动期CD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23±5)ng/ml vs(31±5)ng/ml,P<0.001];所有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CDAI评分呈负相关(Spearman's r=-0.6,P<0.001);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39±10)ng/ml vs(24±6)ng/ml,P<0.01]。治疗后CDAI显著低于治疗前(242±73 vs 363±115,P<0.01)。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克罗恩病的疾病活动性负相关,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升高提示维生素D水平升高可以作为CD治疗效果的一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克罗恩病((crohn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但克隆病腹泻一般不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本文将对儿童克罗恩(Crohn)病是我临床诊治经验做一汇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