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观"、"生死观"、"游戏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运用庄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观”、“生死观”、“游戏观”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庄子独特的思想内涵。运用庄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庄子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庄子的“气”具有三种基本的意义。庄子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庄子的“气”论对中国哲学影响巨大,奠定了“气”的宇宙文化在中国文化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它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中国美学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中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文学的重要作品,文中蕴含大量具有汉语特色的文化词汇和句子,充分体现道家思想的精髓。本文以翻译特性为视角,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特性为基础,分析《庄子》英译本中的词汇和句子英译问题,探析文中汉语文化词在英译过程中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其英译的方法,以实现《庄子》乃至中华古典文化的正确传扬。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学派道论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大门,在理论上必然要关注道本体论形成的逻辑演进过程。选取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三个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道体特征、宇宙生成论、道气论等方面对其本体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通过对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本体论个案的分析,从而整体把握先秦道家本体论的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以"有""无"哲学观念为落脚点,通过对武功的从无到有、武功的从有到无和武功的有无相生等三个方面,对道家的"有""无"观念进行了文学演绎。其文化意蕴体现在厚积薄发、天人合一,折射出道家的辩证思想,以及独特的艺术境界。从"有""无"哲学观念出发解读金庸小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语言在中国哲学上是独具特色的,它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而且风格飘逸洒脱、汪洋恣肆,这固然是庄子哲学的外在体现,而这些语言又为庄子哲学找到了最佳的表述方式.庄子哲学与其语言是内在融合的,这是庄子哲学的特有魅力,也因此对于后世的哲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的语言及哲学包含3种境界,即寓言之言、道境之言、梦境之言.  相似文献   

9.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具有深刻的女性象征意蕴、生命象征意蕴与道家智慧象征意蕴。沈从文借助“水”意象传达了湘西人的生命之“美”与生命之“忧”,接通了道家智慧,其深厚意蕴值得永远思索、回味。  相似文献   

10.
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是统一于个体自然性、主体精神性和心灵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在于理性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后者主要在于审美描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逍遥游》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和美感的无限性的追求;第二,对审美境界的无限性的构建;第三,对审美意蕴的无限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哲学"类"的视角分析体育的"类文化"本质。结果表明:体育是运动技能提高与人性完善协调发展的"类文化"活动,是人的物性生命"以文化成"人性生命的"类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对自我生命本体认识得最深入,对生命本体内涵的体悟远超他人。本文试从庄子乱世生存的智慧之美、超越时空的浪漫之美和顺应自然的和谐之美几个方面,对庄子表现出的生命本体美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的发展源头进行追溯,可以认为早期道家的“器”与“道”关系论就是形神理论的源头;到了庄子,形神理论在哲学里已趋成熟,并开始了它向人的转化,至此,中国古代形神理论则已经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儒家思想开创的"仁"而"乐"的高雅情怀境界理论的提出决定了中国的诗词、音乐、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意境。道家思想强调的逍遥物外的"虚静"境界,追求的是在物我交融中造就意象。禅宗思想以心性修炼开创的虚静、脱俗的境界进行分析,使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性,这种思想逐步地渗入到艺术和审美领域里。最后归纳出儒、道、释三家哲学精神都关注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思想主旨是道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道"即自然界固有的循环往复的规律,遵循"道"即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相对存在的事物,用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相对价值,最终达到"逍遥游"的大自由。《坛经》的思想主旨具有宗教特点,强调了主观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心"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驾驭心灵从而达到无分别心和大智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就《庄子》与《坛经》中的相对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道家有关生命的思想是道学理论中具有很高价值的重要部分.道家所谓"生命"是指人体的生命,认为生命的本原是"道"所派生之"元气",是形(精)、气、神三者和谐统一体.道家提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主张通过"性命双修"来达到"生道合一",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水系是北宋东京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北宋东京城的水系建设进行传统文化溯源,从儒家、道家和禅宗三个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多种内涵对水系营建的影响。在水系营建过程中体现的尊重自然、趋利避害的设计方法论,人与自然相感应的艺术创作思维和以御沟、大方池—水心殿为代表的理水文化符号对当今的城市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庄子的自由思想。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出庄子心中的自由是无所待、绝对的,要达到这种自由境界,就要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的这种自由观产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哲学和美学含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气”的哲学意义,论述了一“气”贯穿的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剖析了“气”文化的文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