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CX  Zhang Y  Gao L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42-94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理类型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23,5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4.5%、25.8%和7.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与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X^2=45.993,P=0.0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介入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TACE组58例,DC-CIK联合TACE组47例。TACE组行≥1次TACE,DC-CIK联合TACE组在TACE的间歇期给予≥1次的DC-CIK治疗,分析2种方法在中位生存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定量、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及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C-CIK联合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高于TACE组(18月vs 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和是否联合应用DC-CIK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定量是影响DC-CIK联合TACE组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治疗后3月观察两组的AFP均下降,肝功能好转,DC-CIK联合TACE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CIK治疗后只有2例次发热,1例次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无不适感。结论 DC-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肝功能,降低AFP,且安全可靠;术前分析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AFP定量等因素对预测疗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相关因素分析行 Log -rank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153例患者失访15例(9.8%),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92%、31.02%、2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394例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预后不佳,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和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病理确诊的肝癌病例,以发现新的预后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了394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分析评价各治疗手段的疗效.结果:根据国内临床分期标准,394例中Ⅱ期病例247例(62.69%),Ⅲ期病例88例(22.34%).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9 d.1、2、3、5年生存期分别为49.39%、22.65%、13.64%和8.8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和肝功能分级.疗效分析显示放疗、介入化疗栓塞和中草药等均能改善预后,综合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单一治疗.其中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72 d.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肝功能分级是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综合治疗有利于疗效的提高,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是较理想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内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为介入治疗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0月经TACE治疗的454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有无乙肝、是否手术、单发与多发、有无腹水、介人次数。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有无动静脉瘘、肿瘤类型、门脉癌栓、是否手术、介入次数、治疗间隔。结论:中晚期肝癌经TACE术后复发由多种因素决定,对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正常,肿瘤相对局限、手术后患者,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积极行介入化疗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TACE术前评估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另选取80例肝囊肿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结果 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可知,门脉癌栓、肝内转移、Child-Pugh分级、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TACE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低于TACE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999年 8月 - 2 0 0 1年 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 5例 ,其中单纯行TACE 34例 (TACE组 ) ,行TACE和PEI双介入治疗31例 (双介入组 )。全部病例定期做CT检查和AFP测定 ,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 :TACE组肿瘤客观有效率 (CR +PR) 35 3% ,AFP下降幅度 5 6 1% ,2年生存率 5 0 % ;双介入组客观有效率 6 4 5 % ,AFP下降幅度 78 6 % ,2年生存率 6 1 3% :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 ,优于单纯应用TAC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作为因变量,分析11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随访至2012年6月,随访率达9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类型、门静脉高压、AFP值、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有无实施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有Child-Pugh分级、门静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以上结果有助于指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FA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