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TACE术(≥8次)后的肝功能改变、肝硬化CT分级及疗效。[结果]多次TACE后与第一次TACE前比较,Child-Pugh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4.415,P〈0.001),肝硬化形态显著加重(Z=-6.323,P〈0.001)。中位生存时间自第一次TACE术始为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TACE术前肝癌BCLC分期(χ2=15.267,P〈0.001),肝硬化CT分级(χ2=17.176,P〈0.001),门脉瘤栓(χ2=3.388,P=0.049),碘油沉积类型(χ2=17.895,P〈0.001)为生存率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BCLC分期(χ2=7.646,P=0.006),肝硬化CT分级(χ2=12.609,P〈0.001)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次TACE术治疗肝癌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会加重肝硬化。肝硬化CT分级结合Child-Pugh分级在评价TACE术后的预后和肝储备功能的变化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另选取80例肝囊肿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结果 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可知,门脉癌栓、肝内转移、Child-Pugh分级、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TACE术后血清AFP、SCC、CYFRA21-1水平及AFP、SCC、CYFRA21-1阳性率低于TACE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术后阳性、SCC术后阳性、CYFRA21-1术后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的PH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NLR值,分为低NLR组(NLR<2.5)和高NLR组(NLR≥2.5),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对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介入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21.1个月;其中术前高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6.0个月;术前低NLR组中位总生存时间 23.3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3.8个月,其中高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 9.6个月,低NL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7.6个月,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AFP、假包膜形成、血供、TACE次数、NLR≥2.5 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假包膜形成、血供、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CLC分期、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BCLC分期、NLR≥2.5是影响PHC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PHC患者行TACE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TACE、TACE+PEI及PEI三种介入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住院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方案治疗的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三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 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的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5.
希罗达联合TACE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L  Sun F  Chen AJ  Li XY  Hu MD  Ran JH  Tang JH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9):565-566
目的 评价希罗达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肝癌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2 6例。治疗组采用TACE 7d后 ,服用希罗达每日 2 5 0 0mg/m2 ,分 2次口服 ,服用 14d ,停药 7d为 1个疗程 ,至少服用 2个疗程以上。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 ,至少 2次 ,每 2个月 1次。结果 治疗组 2 3例患者中 ,完全缓解 (CR) 1例 ,部分缓解 (PR) 14例 ,无变化 (SD) 5例 ,恶化 (PD) 3例 ,总有效率为 6 5 .2 % ,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 6 8.8% ,肿瘤缩小率为 73.9% ,中位生存期为 11.9个月。对照组 2 6例患者中 ,CR0例 ,PR 7例 ,SD 12例 ,PD 7例 ,总有效率为 2 6 .9% ,AFP下降率为 31.6 % ,肿瘤缩小率为 30 .8% ,中位生存期为 8.3个月。服用希罗达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腹泻。结论 希罗达联合TACE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作为因变量,分析11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起随访观察生存情况,随访至2012年6月,随访率达9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类型、门静脉高压、AFP值、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有无实施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有Child-Pugh分级、门静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目的方案和术前实施TACE。以上结果有助于指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RFA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Cox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总生存率。  结果  222例患者中, 肝切除术治疗118例, TACE治疗104例。肝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37%, 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 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3%、19%、7%, 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P < 0.05)。Cox回归模型提示治疗方式TACE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可能更能提高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总生存率。BCLC B期HCC的治疗方式应该按不同的亚组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临床确诊为HCC的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联合组和静脉联合组,每组各40例。动脉联合组患者给予肝动脉灌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静脉联合组患者给予静脉回输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变化及临床卡氏体能状态(KPS)。结果动脉联合组和静脉联合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57.5%;AFP转阴率分别为85.0%和45.0%;KPS评分生活质量稳定改善率分别为92.5%和65.0%,动脉联合组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较静脉联合组明显升高,动脉联合组CD8~+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静脉组CD8~+T细胞比例下降不明显。与静脉联合组治疗相比,动脉联合组患者的肿瘤大小、AFP变化及临床KPS评价、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联合TACE治疗HCC可明显提高肿瘤的疗效,在减少肿瘤残留、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提高肿瘤的控制率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150例,行TACE治疗的80例作为对照组,行TACE联合PMCT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甲胎蛋白平均下降率、总有效率、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分别为46.3%和76.8%;总有效率分别为58.8%和78.6%;0.5、1、1.5、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3% 、77.5%、45.0%、11.3%和97.1%、82.9%、61.4%、31.4%;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TACE 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经TACE治疗,分析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ACE前肝功能Child分级、TACE次数、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及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损伤共19例,未发生肝功能损伤91例;肝功能损伤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Child分级无相关性( P>0.05);与TACE次数和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及肝硬化分级呈显著性相关( 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与TACE次数、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及肝硬化分级呈显著性相关,术前应严格掌握患者的个体情况,尽量超选择和减少TACE次数,以减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34例采用DC-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晚期NSCLC患者,评价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DC-CIK细胞治疗晚期NSCLC 1-3月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0.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7.6%.近期疗效与远处转移无关(P>0.05).患者细胞治疗的ORR与治疗次数无关(P>0.05),DCR与治疗次数有关(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DC-CIK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可减缓病情进展,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5):1160-1163
  相似文献   

13.
树状突细胞 (DC)具有强大的抗原递呈能力 ,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 ,是目前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DC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中的变迁则源于对其抗肿瘤免疫机制的认识 ,就其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抗体是指表达在噬菌体表面的抗体分子Fab或SCFV,这些分子的群体称为抗体库。经特定抗原或细胞筛选后可以获得针对该抗原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性抗体。经典的筛选方法为固相或液相抗原识别,前提条件是能得到抗原纯品,对于抗原无法提纯或抗原性质不确定的情况则不能适用,所以又出现全细胞筛选,直接利用肿瘤细胞或组织细胞进行筛选,无需纯抗原,但目标抗原一定要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对于表达较低的情况,一种策略是先利用正常细胞筛选,去掉无关抗原后,再利用肿瘤细胞筛选;另一种策略是细胞内化筛选,特异性抗体被内化入细胞,然后用酸性洗脱液洗脱掉细胞膜上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后裂解细胞,获得特异性抗体。其余筛选方法还有切片组织筛选、体内筛选等,适用面较窄,未获推广。筛选效率主要通过以下几项的检测:转化数,即被感染的噬菌体数,它随筛选轮数的增加而增加;抗体基因插入栽体的频率,高比例的丢失意味着筛选的低效率;抗体亲和性。抗体库技术避免了杂交瘤技术中的许多难点,如细胞融合、动物免疫等,目前该技术已逐渐在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放射线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 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0、400cGy)后,以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靶细胞,以NK-92的敏感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应用4h^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NK-9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NK-92细胞0cGy照射组,效靶比较低时(1:1、5:1)对Hela细胞杀伤率为15%~33%,随效靶比升高,杀伤率随之上升,10:1时杀伤率显著上升为47%,20:1时杀伤率仅上升了3%;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为33%~69%。400cGy组照射后2d,NK-92细胞对Hela细胞不同效靶比的杀伤率与0cGy组相比稍有降低,其总体杀伤率为14%~47%,对K562细胞杀伤范围在30%~60%之间。结论 放射线照射后的NK-92细胞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dendritic cells,TAA/DC)对荷瘤大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于成瘤后2周分别用PBS、DC或TAA/DC进行免疫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TAA/DC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对荷瘤大鼠治疗后8周,局部肿瘤无明显增长,P=0.355,无转移灶出现;TAA/DC可明显改善大鼠免疫状况,对荷瘤大鼠治疗后3周,使已经下降的CD8^+ T细胞百分比又明显上升,P=0.000;TAA/DC对荷瘤大鼠单次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时限性,在对荷瘤大鼠治疗后8周,CD8^+ T细胞百分比再次出现明显下降,P=0.000。结论:TAA/DC可改善荷瘤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相似文献   

17.
HIFU治疗后肿瘤抗原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其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IFU治疗小鼠H22抑制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的机制。方法:正常小鼠骨髓中提取骨髓细胞,在rmIL-4、rmGM-CSF奈件下培养7d,制备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HIFU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活化树突状细胞,再用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用MTT法检测CTL在体外特异性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和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H22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对非靶细胞B16肿瘤的杀伤率与上述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B16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8.5%,对H22细胞的杀伤率为21.4%,表明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HIFU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中的HSP70-肽复合物作为肿瘤疫苗,通过活化DC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为CTL,发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 10 0 (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抗S 10 0蛋白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卵巢上皮癌患者肿瘤组织中DC的分布及数量。结果 :共检测 5 9例卵巢上皮肿瘤患者 ,肿瘤组织中见DC浸润 ,S 10 0 ( )DC数与肿瘤临床分期(r =-0 3 10 ,P <0 0 1)和组织分级(r =-0 45 8,P <0 0 5 )呈负相关 ;S 10 0 ( )DC数“大量组 (≥ 10 /HPF)”的 3、5年生存率 ( 5 8 3 %、41 7% )比“少量组 ( <10 /HPF)”( 3 1 4%、0 )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DC在卵巢上皮癌宿主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瘤苗可诱导荷瘤动物的保护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 ,这一发现使肿瘤治疗领域倍受鼓舞。就肿瘤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s)疫苗的制备及抑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研究了新鲜分离的小鼠脾树突状细胞 (DCs) ,在其未成熟阶段加入MCA38肿瘤抗原 ,使其对抗原加工处理而制成DCs疫苗对同基因型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皮下接种 (A组 ) ,静脉注射 (B组 ) ,腹腔接种 (C组 )DCs疫苗方法研究其抑瘤作用。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 ,DCs疫苗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0 1) ;三种接种方法对肿瘤的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DCs疫苗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皮下接种方法接种量少 ,方法简单、安全而且副作用小 ,具有更宽广的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