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日渐式微的生存窘境已引起有识之士乃至普通民众的关注。就如何保护地方方言、传承地域文化问题而言,文化生态学无疑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视角。立足文化生态学的原理与视角,以客家方言俗语为样本和切入点,主要探讨汉语方言传承与保护的三个问题:分析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现状,探讨其面临衰微窘境的原因;阐述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价值,侧重其在语言生态系统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价值;探究保护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对策,包括当前各地已采取的措施,以及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量词"匹"与表示动物的名词搭配时使用范围都很窄,而少数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中量词"匹"却广泛用于各种动物,这与作家们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或者由于生长于西南官话区,作品语言保留了方言中量词"匹"可与众多动物搭配的习惯;或者因曾留学日本,作品语言受到日语量词"匹"适用于各种中小型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汉语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普及,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多。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汉语方言正经历着许多变化。笔者在运用变异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社会语言学访谈法,对芜湖方言中"个"字进行多变量分析,旨在探讨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普通话是如何影响芜湖方言"个"字的变化与变异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辨明言说的"言语"和书写的"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文中基于古今作家在文学书写中运用方言资源的创作实践,在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中考察了汉语文学方言写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勾勒方言写作的历史轨迹,探索了汉语文学作家积极调动方言资源进行文学书写的动因和规律,为当代作家积极调动方言资源进行文学书写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语言学视角看来,英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容,也使得汉语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英语文化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将英语的表达方式与习惯糅合入汉语当中去,形成了英式汉语现象.通过研究生态语言学理论,可以对英式汉语的产生、利弊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英式汉语,以促进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文研究派”。[1]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文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文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随后,出现了较多探讨文化与汉语相互关系的学术专著与论文,如《方言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研究的四个层面》、《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2-7]“女”族字、词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女”族字词的研究由来已久。许慎《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检字法,开创了对文字据形解义的先河,后来的学者在研究文字考释词语时,也多依此法。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古代学者对“女”族字词的关注面较为狭窄,仅限于它的形和义,并没有将之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类别去细致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女性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使女性以及与女性有关的一切成为敏感的话题、焦点的领域,各门学科都有所涉及。文化语言学把文化与语言结合起来,给研究“女”族词汇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语言文字学里,“女”族词汇属于“文化词汇”,“是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  相似文献   

7.
学人简介     
陈山青教授陈山青,女,1968年8月生,湖南汨罗人,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中文系教授。1990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1998年3-4月参加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二十六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同年5月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2001年8月评聘为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2002年7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2002年9月-2003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访学,师从鲍厚星教授,专攻方言学。2006年10晋升为中国语言文学教授。自2000年起,任株洲师专中文系副主任,兼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副站长(2004年起主持全面工作)。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在读研究生,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湖南省语言学会、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近几年来,获“湖南省优秀普通话测试员”、“株洲市优秀普通话测试员”、“株洲市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先进个人”以及株洲师专“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2004年两次立三等功。陈山青教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湘语、赣语),主讲“语言学概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理惑论》语言要素的分析,了解到广信话是由上古汉语发展而来,承传着上古汉语的语音特点,融合当地百越民族语言和外域语言的要素,成为岭南的一种汉语方言。现代粤语是由广信话演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普通话与方言在人们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渗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方言变异的自身客观规律、大众传媒的影响、人口流动以及教育的影响等。讨论表明,变异本身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汉语方言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著作不乏较有价值之作。从历代方言著作中探究了汉语方言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汉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从其它语言借来了外来词,同时也向其它语言贷出了汉语输外词。确立汉语输外词的研究主体地位,建立汉语输外词的研究学科体系,推动汉语新词的异化翻译,可以促进汉语及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外汉语的学习者通常都是非汉语母语者,而不一样的环境可以塑造出不一样的文化,所以在对他们教授汉语的同时引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要在中外文化语言的比较过程中,使得学生们熟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两大特征,让他们可以更进一步地掌握汉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也是一种文化。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动物成语。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对比翻译,对比英语动物成语的汉译和汉语动物成语的英译,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古蜀语是汉语的重要源头,是巴蜀方言、四川方言的前身。中上古时期,它与秦晋方言一同成为地位重要的汉语优势方言。从语音方面分析,古蜀音与其他汉语方音互懂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蜀方音和汉语其他方音具有一致性,如阳部与耕部读音相混;但蜀方音又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其差异具有规律性,如普遍将开口读为合口;古蜀音内部亦有差异,如有的地方将锡韵读成屋韵;古代人名、地名保留了较多的方音成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中美成语、客套话及身势语的理论浅析和实例对比,从而透视出语言之差异中异域文化之不同。由于语言阻碍和文化鸿沟的存在,汉语和英语之间既存在着某些共性,又有着极大的差别,因而,在日常生活与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对其探究源由,才能提高语言能力,继而才能提高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方言的分布体现着语言符号所具有的离散性和模糊性,因此可以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研究方言,给文给出了利用模糊集合的截集Aλ确定方言片边界,通过建立模糊向量,描述点方言相对于某大方言的隶属关系,以及借助模糊集合的距离来描述方言之间差异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我们应从习语、称呼语、宗教信仰与词汇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澳大利亚方言的俚语、词汇、语法与伦敦英语进行比较,发现其构成的特点,并对澳大利亚英语进行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汉字和汉语在韩日两国的传播,对韩日两国语言的发展和文字创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韩日两国语言向汉语的反哺趋势显著,大量的韩日两国语言的新词流入汉语.本文从双方相互借用的角度,分析了韩日两国语言对汉语的反哺表现、反哺原因和反哺差异.分析发现,强势文化在语言借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弱势文化在借用过程中可能会失去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运用语言变体、方言、言语社区等社会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方言对谐音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方言对谐音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词汇借用、声调以及合音词这五个方面,而语言、心理与社会文化这三者正是产生上述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期望拓展谐音在网络流行语中的研究视角,为人们深度理解与使用谐音网络流行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