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灯暖浴霸的使用效果和人员在浴霸环境下的局部及整体热感觉,进行了浴霸环境下浴室人员热感觉研究.测定了浴室的环境参数,利用PMV模型计算预测投票值,并与人员实际热感觉投票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浴霸开启后,浴室中垂直温度梯度增大,PMV值增大.人员整体热感觉始终大于0,除头部热感觉变化不大外,各部位热感觉变化趋势相似,且暖灯开启盏数越多,整体和局部热感觉投票值越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头部,手臂和腿部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较为显著;浴霸可以满足人员想要改善浴室中寒冷感的需求;PMV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该环境下人员的热感觉.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位送风空调形式营造的非均匀热环境,利用等效温度指标对人体的局部和整体热感觉进行了评价。在准办公室环境对受试者进行了人体热反应实验,得到了不同刺激工况下人体各部位的热感觉和等效温度值,对比分析后发现: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与非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刺激温度和风速是影响刺激部位等效温度值的重要因素。由热感觉投票值与等效温度值的散点图发现,二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得到了适用于工位送风非均匀环境的等效温度舒适区范围。  相似文献   

3.
对2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14,16,18℃环境温度下足部供暖对人体整体与局部热感觉的影响。结果显示:足部供暖不仅能增大足部热感觉投票值,还能显著增大大腿、小腿以及整体热感觉投票值(P0.05);在均匀环境下,足部热感觉投票值与大腿、小腿热感觉投票值具有较强线性相关性(R~2≥0.94),与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也呈线性关系(R~2=0.89);在非均匀环境下,足部热感觉投票值与大腿、小腿以及整体热感觉投票值呈高斯函数曲线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4,0.92,0.83)。  相似文献   

4.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仔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原低气压气候模拟舱模拟不同压力环境,着重研究0.8~1.0atm范围内压力变化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主要从压力的升降方面对热感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00名受试者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热感觉投票值的调查,发现随着压力的降低,热感觉投票值下降,人体感觉越凉;在压力回升的过程中,热感觉投票值上升,人体感觉越暖,结合升降压过程,发现在经历降压过程再回升至常压时,人体热感觉存在滞后.探讨了人体热感觉在升降压过程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因气压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舒适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夏季、过渡季和冬季4栋典型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等物理参数的实测以及现场人员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办公类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现状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办公建筑内夏季热湿环境良好,平均温、湿度都比较合适,而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2)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平均热感觉投票TSV均比较接近0,说明人们整体热感觉趋于适中,热舒适投票也说明办公建筑内绝大多数人是感觉热舒适的。3)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实际热感觉投票TSV与理论PMV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而冬季实测热中性温度比理论值要低,说明人们对建筑环境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4)夏季、过渡季和冬季人们的服装热阻平均值分别为0.35、0.77和1.42 clo,服装热阻与室内、外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热湿工况下使用工位辐射空调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环境背景温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以及整体热感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背景环境参数超出舒适范围,但使用工位辐射空调能维持受试者的舒适状态,即背景温度稳定在28℃时,平均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低于+0.2;背景温度为30℃时,受试者热感觉仍能满足ASHRAE规范中规定的80%可接受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典热舒适研究方法,于2008年夏季对我国湿热地区典型人群受试者作了气候室实验,在凉-暖范围内6个不同温湿度组合的工况下进行了问卷投票和生理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的热中性温度为26.9℃(修正温度);受试者夏季偏爱稍凉的热感觉(-0.2);潮湿感中性对应的水蒸气分压力约为3500Pa;热中性对应的平均皮肤温度为33.2℃;平均皮肤温度与皮肤湿润度是预测热感觉与热舒适的重要参数;心率与热感觉存在线性关系,血压在偏凉环境下与热感觉呈线性关系,在偏暖环境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张宇峰  赵荣义 《暖通空调》2007,37(12):25-31
对3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接受范围涵盖了(0,1.5)的热感觉投票和"舒适"与"稍有不适"标度范围内的热舒适投票;在不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可接受度与热舒适密切相关,而全身热感觉与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出现分离,热感觉不均匀度是其原因。综合考虑全身热感觉和热感觉不均匀度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经验证,该模型适用于全身热状态为中性偏热的均匀和不均匀热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春 《暖通空调》2004,34(12):43-45,65
讨论了在静态热环境下,空气湿度与人体热平衡、皮肤湿润度和人体对衣物的感觉以及人体热舒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湿度瞬态变化对人体平均体表温度、热感觉和热舒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