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14,16,18℃环境温度下足部供暖对人体整体与局部热感觉的影响。结果显示:足部供暖不仅能增大足部热感觉投票值,还能显著增大大腿、小腿以及整体热感觉投票值(P0.05);在均匀环境下,足部热感觉投票值与大腿、小腿热感觉投票值具有较强线性相关性(R~2≥0.94),与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也呈线性关系(R~2=0.89);在非均匀环境下,足部热感觉投票值与大腿、小腿以及整体热感觉投票值呈高斯函数曲线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4,0.92,0.83)。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夏热冬冷地区托幼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对重庆和武汉两地进行了调研与实测分析,从而获得幼儿热环境评价指标。以修正幼儿代谢率的方法为基础,计算得到了幼儿热感觉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MV值;以幼儿实际热感觉对应的幼儿生理、行为表现为依据,得到了幼儿的实际热感觉投票TSV值。对两地PMV值和TSV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幼儿的PMV与TSV的差值基本维持在0.2左右;影响幼儿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幼儿的活动水平和教师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环境内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与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有明显偏差的问题,总结分析了目前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性模型以及将二者结合的预测适应性平均热感觉aPMV模型。结果表明,3种评价模型均可预测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但各有优缺点。虽然目前我国已有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评价标准,但PMV模型与适应性模型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二者结合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如何利用已有的评价模型指导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使之发挥更大的节能潜力是未来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性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并验证寒地高校冬季热舒适模型,分析寒地高校教学空间的热工情况。热舒适合理预测是创造满意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热舒适评价主要以PMV评价指标模型为主。然而,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该指标模型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在操作中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热舒适预测模型。本文通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实地测试,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和预测PMV评价指标,发现神经网络仿射模拟PMV计算值的误差较小。训练集的均方误差(MSE)为0.011,验证集的均方误差(MSE)为0.023。同时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和预测实际热感觉投票值,整体准确率为84.8%,平均准确率为84.0%。根据预测结果,拟合出的热中性温度为23.5℃,热舒适范围为(y∈[-1, 1])[19.6℃,27.3℃]。与实际投票值的拟合结果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5.
实验测量了室内设计温度为18℃时,分别采用风机盘管、顶板辐射、侧墙辐射、地板辐射4种不同供暖末端时的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速和壁面温度等。结合16名受试者的皮肤温度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这4种供暖末端的热舒适性。结果表明:4种供暖末端室内竖直温差和辐射非对称性均满足热舒适要求;地板辐射的竖直温差最小,脚背温度及脚部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最高,整体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都高于其余3种末端;顶板辐射的头部和上身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高于其余3种末端;毛细管网底端距地面0.5m的侧墙辐射,头脚温度梯度最大,其整体热感觉与热舒适投票均偏低;对于顶板辐射和风机盘管,在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有较高黑球温度的顶板辐射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更高;PMV预测评价辐射环境热舒适时,需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原低气压气候模拟舱模拟不同压力环境,着重研究0.8~1.0atm范围内压力变化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主要从压力的升降方面对热感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00名受试者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热感觉投票值的调查,发现随着压力的降低,热感觉投票值下降,人体感觉越凉;在压力回升的过程中,热感觉投票值上升,人体感觉越暖,结合升降压过程,发现在经历降压过程再回升至常压时,人体热感觉存在滞后.探讨了人体热感觉在升降压过程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因气压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舒适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营造局部热环境可在较低能耗条件下有效改善人员热舒适性,也易于满足人员的个性化热环境需求。有关个体热舒适的研究较多,主要针对办公、睡眠等轻度体力活动环境,对从事体力活动的车间厂房内局部热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冬季无集中供暖的企业车间内常见的温度及体力活动,研究加热足垫对人员热感觉、热舒适、皮肤温度以及工作效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局部加热足垫可显著提高人员的足部热感觉、整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足部热感觉与整体热感觉呈显著相关性;当足部热感觉投票为1. 0左右时,整体热感觉处于热中性状态;随着整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提高,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影响地下工程热环境的特殊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工程内人员热感觉变化的主要原因。对全国32个典型城市地下工程内部进行了热环境测试和人员热感觉问卷调查,分析了地下工程平均辐射温度对人员热感觉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人员的实际平均热感觉指标AMTS和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结果显示:地下工程内温度较低时,人员的实际冷感更强烈;而温度较高时,AMTS比PMV略小。对全国不同地域的热中性温度与地温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地下工程的热中性温度模型和可接受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湿工况下使用工位辐射空调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环境背景温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以及整体热感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背景环境参数超出舒适范围,但使用工位辐射空调能维持受试者的舒适状态,即背景温度稳定在28℃时,平均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低于+0.2;背景温度为30℃时,受试者热感觉仍能满足ASHRAE规范中规定的80%可接受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层式通风房间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结合速度场,温度场及热舒适性分析,研究了六种不同送风风口间距层式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式通风房间送风风口间距会影响多股送风射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分布,导致工作区内不同区域的热舒适差异.随着风口间距的增加,工作区的预测评价热感觉投票PMV和有效通风温度EDTS先减少后增加呈二次函数关系,即工作区内热舒适性先逐渐改善后降低.950mm风口间距下的PMV和EDTS绝对值均最小,工作区最接近于热中性环境,故可作为最佳送风口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