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技巧和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来院就诊的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8~240min,平均为189min;术后住院时间7~17d,平均9.6d;术中出血480~1830mL,平均出血520mL;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没有死亡病例。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微创、安全、可靠,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风险及难度降低,术中防止大出血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5年至今共进行8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5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3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60~200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70~190mL,平均130mL,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具有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完成切除共用4.5—5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行抗感染、护肝、利尿、降门脉高压及抗Hp治疗。无近期再次出血、无膈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仅安全有效可行,而且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术式之一,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区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20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彦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249-250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预后。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并进行预后总结。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术后无发热、肝昏迷等并发症,门静脉测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其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止血彻底,可增加肝血流灌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8年间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1例和同期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期分、断流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率及腹水消失率优于单纯断流组(P〈0.05)。单纯断流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4.8%,高于分、断流联合术组的4.2%(P〈0.05)。单纯断流组5例发生肝性脑病,占2.84%;分、断流联合组5例,占7.04%。结论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疗效优于单纯断流术.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单纯断流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溪市金山医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3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出院22例,治愈率95.65%,死亡1例,死亡率4.35%,死于肝功能衰竭,为肝功能C级患者。1例术后8d再次出现呕血,急诊胃镜提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保守治疗后好转,平均住院时间14d。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减轻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创伤,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肝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手助下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法右侧卧位,内镜置于脐部,左手经上腹左侧约7cm长的经腹直肌切口伸入腹腔,左肋弓下腋前线置10cm Trocar,经此操做孔应用超声刀、ligasure等各种器械与左手配合完成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结果本组35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3例,脾切除加胆囊切除2例,术后切口液化3例,腹水12例。结论应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缩短了腹壁切口长度,开阔了食管、胃底、脾上极深在部位的视野,方便操作,腹腔干扰轻,出血少,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爱玲 《黑龙江医药》2013,(6):1141-114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实施循证护理的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与之前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循证护理组在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提升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明显降低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实施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叶锡高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33-134
目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处理方式,以对其疗效作出评估,找出较为优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5年2月到2008年3月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合并胆结石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1~4组四个组,每组5例。1组患者采取一期脾切除、胆囊切除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组患者采取分期脾切除、胆囊切除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组患者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中西医利胆治疗;4组患者行单纯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察各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肝功能改善率和再出血的情况。结果经过两年随访后发现,与单纯进行脾切除和离断术的4组相比,合并治疗胆结石的1、2、3组在肝功能改善率和再出血情况中都较为优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方面四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四种手术对该病都有着确切的疗效,但采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对胆结石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的疗效优于单纯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推荐在今后临床治疗中选择性选择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成功实施23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5.6min,术中平均出血175.8ml,发生并发症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5.9d。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各有优缺点.在国内,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该手术方式能有效去除脾功能亢进,止血,且对肝功能影响小,术后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就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预后效果。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术后体温均〈38.8℃,动态观测血小板计数均〈500万/L,术后无发热、肝昏迷等并发症。3d后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后康复出院。平均随访5年,无一例肝性脑病发生。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03年7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随访2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67%),主要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围手术期止血57例(95%),随访2年,术后复发3例(5%)。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血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好,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难治性胸水护理要点。方法:对420例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发生胸水患者,进行积极的护肝、支持、利尿、放胸水治疗和护理有一定效果。结论:必须预防肝硬化患者大量胸水的发生,一旦产生须对症处理、积极护理。综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附加幽门成形术的必要性并观察保留迷走神经对胃排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双侧迷走神经主干切断组与保留迷走神经或附加幽门成形术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双侧迷走神经主干切断组胃排空功能恢复平均时间5.2d,附加幽门成形术或保留迷走神经组分别为4.2d和4.1d。前者发生胃潴留2/36(6%)例,但均于短时间内恢复;后者未见胃潴留发生。结论:认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附加幽门成形术非为必需,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确属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A组病人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食管下端环切术;B组病人采用部分脾栓塞术。结果两组病人均有效地获得了出血控制并且没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A组有效率87.1%,B组有效率83.3%,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食管下端环切术和部分脾栓塞术均可有效地控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19.
彭小俊  胡斌  姚琪 《江西医药》2010,45(6):533-53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地位和适应征。方法对在我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评价该手术的效果。结果本组6例病人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脾功能亢进效果明显,有利于恢复驱铜药物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实施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4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后,所有门静脉高压患者均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随访12个月,40例患者腹水明显减少(83.3%),28例肝功能明显改善(58.3%),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少(91.7%),没有出现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