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从伏毒论治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和病案整理,归纳霍教授对SCLC病因病机的认识,学习临证从伏毒论治SCLC的理论来源,总结霍教授对SCLC的独特辨治思路,并附病案2例以佐证。[结果]霍教授认为伏毒蕴肺是SCLC的核心病机,伏毒是SCLC发生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其致病具有隐匿、毒性猛烈的特点。伏毒理论源自温病学说,其含义在近现代逐渐丰富。霍教授从伏毒入手治疗SCLC,配合化疗阶段调整用药,强调个体化地解毒扶正治疗,并重视益气养阴、固本培元。2则病案显示,霍教授从伏毒论治SCLC延长了所附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霍介格教授从伏毒论治小细胞肺癌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吴玉生教授治疗肺癌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并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方法]通过跟师侍诊的方法,收集病例,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临证用药方面论述吴玉生教授诊治肺癌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其用药特点,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吴玉生教授认为肺癌的关键病机在于"痰、毒、瘀、虚"微环境的形成,临症时强调病证症三者结合,主次分明,临证时善用国医大师邓铁涛之肺癌经验方金福安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肺癌;吴玉生教授治疗肺癌主张健脾益气以扶正,化痰祛瘀以驱邪,在扶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虫类、有毒药物,最终达到邪去正安的疗效,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吴玉生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临床行之有效,值得总结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通过临证抄方、病案整理,记录霍教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整理出霍教授治疗胃癌的辨证思路以及临证施治中选用甘味药的理论来源,并具体阐述甘味药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经验,最后归纳总结霍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各个证型的独到见解,并列举案例一例予以佐证。[结果]霍介格教授认为胃癌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毒、血瘀、痰结、气滞"为标。治疗应以健脾养胃、补土和中为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或清泄、或温通、或消散、或渗利,随证出入。甘味药入脾胃经,能补能缓能和,药性较为平和,甘温益气补血、甘凉濡润、酸甘化阴、辛甘扶阳、甘淡渗湿,可应用于胃癌各种证型,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验案中患者胃癌术后,加之化疗药物攻伐,以致脾胃气血两虚,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要治法,疗效确切。验案辨治精确,充分体现了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结论]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机制。[方法]跟随舒琦瑾教授临诊学习,搜集舒琦瑾教授的肺癌医案,总结其临证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和常用药对,并探讨其机制,并附验案1则。[结果]舒师认为,中医药治疗肺癌属于多靶点疗法,药对虽短小,肺癌病机亦复杂,然对药对于肺癌某个靶点的针对性强,若组合恰当,定能执简化繁,明察洞悉。针对肺癌晚期患者出现的正气不足症状,舒师常用太子参-黄芪、党参-白术、北沙参-麦冬等药对以扶正抗癌;属痰毒互结者,舒师常用蛇舌草-蛇六谷、半边莲-半枝莲、南方红豆杉-虎杖根等药对以解毒散结;属瘀血内阻者,舒师常用三棱-莪术、三七-赤芍等药对以活血祛瘀。舒师临证治疗肺癌时,在辨证论证的基础上,辨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并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运用药对,临证加减,遣方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舒师运用药对精当,疗效确定,其用药机制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浙江省级名中医蔡宛如教授治疗肺系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概要,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跟师侍诊,聆听教诲,整理典型医案,探究其临证思路和辨证规律,以及对蔡宛如教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并举验案以证明之。[结果]蔡宛如教授有五个方面独特的学术思想: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明确诊断,中西合参",讲究"病证结合,整体辨治",专注"灵活用药,非轻不举",倡导"继承创新,经方新用"。[结论]蔡宛如教授临证三十余载在治疗肺系病的理论研究与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值得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随舒琦瑾教授抄方侍诊,总结舒师运用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舒师认为,肺癌由于伏气、六郁等引致发病,导致肺阴亏虚、内热蕴结,肺阴久虚,而致全身气虚;延及于脾,脾气亦亏虚。治法以养阴润肺为基础,以沙参麦冬汤滋阴养液、制肺虚火,合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同时宜标本兼顾,予以清热解毒之药对结合南方红豆杉消痞抗癌、解毒祛邪。辨病与辨证结合,临床上治疗肺癌收效明显。所选医案中肺癌患者辨证属肺脾两虚、湿毒蕴阻,治以养阴益肺、清热解毒,以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舒师治疗肺癌遵循益肺养阴、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同时标本兼顾,辅以清热解毒之品,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浅析“五脏皆令人痒”对针灸治疗选穴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中医古籍理论溯源和现代医学文献研究,总结痒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从痒与五脏角度分析不同可能机制下的针灸治疗思路及临证选穴。[结果] 痒证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变,有风、湿、热、虫、虚及肿、溃疡之分;治疗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根据病变所属脏腑经脉进行选穴配伍,以期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之功。临证验案证明取得了较好的辨治效果。[结论] 基于脏腑与痒证的相关性,针灸临证辨治痒证应结合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选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叶益平主任治疗鼻咽癌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并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方法]通过跟师侍诊的方法,收集病例,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临证用药方面论述叶益平主任诊治鼻咽癌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其用药特点,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叶益平主任认为鼻咽癌的关键病机在于“痰毒瘀虚”的形成,临症时强调病证症三者结合,主次分明,临证时善用自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鼻咽癌;叶益平主任治疗鼻咽癌主张健脾益气以扶正,化痰祛瘀以驱邪,在扶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虫类及活血化瘀药物,最终达到邪去正安的疗效,并且善于减轻放疗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叶益平主任治疗鼻咽癌的经验临床行之有效,值得总结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蔡宛如教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分析蔡宛如教授在治疗稳定期COPD的辨证要点及用药特点,总结蔡教授的临证思路,并例举典型案例,阐述蔡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证经验。[结果]对于稳定期COPD,蔡宛如教授临证时强调扶正益气,脏腑同治,活血通络,治疗始终抓住"气虚"和"痰瘀"为病,组方灵活,同时中西合参,并且运用"治未病"理论预防本病急性加重,用药配伍严谨,临床疗效颇佳。[结论]蔡宛如教授对稳定期COPD的病理病机有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岳仁宋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证经验。[方法]跟诊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岳仁宋教授对中风后遗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中风后遗症治疗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岳仁宋教授治疗该病讲究内外风结合论治,并配合活血利水之法,善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以下称为续命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岳仁宋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从外风引动内风、瘀水互结两个不同角度论治,临证效果颇著,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杨骏教授关于灸法与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对杨骏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其灸法的临证经验。[结果]在临床上,杨骏教授重视灸法理论和实践,认为灸法的作用机理在于平衡人体阴阳,并认为热症贵灸。在灸法临证经验上,杨师根据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选用相应的艾灸方法,如压灸、隔姜灸等,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所举的案例也效果满意。[结论]杨师灸法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值得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张迎春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ing unruptured follicle,LUFS)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系统阅读与张迎春教授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相关的论著、临床跟张师侍诊等方法,总结张教授辨证治疗LUFS的临证经验,并通过案例具体说明。[结果]张教授认为LUFS病因复杂,排卵障碍为其基本病机。结合内分泌激素检测、B超监测排卵,针对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3个阶段,制定分别以中药自创临床验方、针灸、耳针、闪罐、穴位注射疗法等传统治疗方法与生物电等理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结论]张迎春教授治疗LUFS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不孕不育症,效果明显,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汇通派大家陆渊雷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用药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陆渊雷医案》及《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探讨陆渊雷对血证治法的科学性认识,并归纳陆渊雷治咳血证所累积的治疗特色与用药经验,扼要分析其医案;总结陆渊雷对便血证的诊断与证治,以及黄土汤的临证运用。[结果]陆渊雷论治血证有五大特色:论治血证有三个阶段;论治血证有病气病血之说;临证注重正气为转归;根据病证善用柴胡;注重止血不留瘀,有3组常用止血专药的药对。其医案注重辨证,善用经方,用药精简有验。对于便血证的诊治,陆渊雷提出鉴别肠出血的三大独到见解,并针对病机,灵活运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结论]陆渊雷对血证治疗经验丰富,善治咳血证与便血证,其宝贵的诊治思想与临证用药经验,既突显其中医科学化的学术观点,亦对后世医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抄方,整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黄挺教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脂胶着、癌毒裹结为标,“虚”“痰”“毒”贯穿本病的始终。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治则,并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基本用方,随证加减,多能获得良好疗效。所举验案为气阴两虚、痰脂癌毒壅肺之证,治以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以益气养阴散结方为底,随证加减,攻补兼施,疗效确切。[结论]黄挺教授临证谨守平补气阴、化痰散结、解毒祛瘀之法,以益气养阴之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范炳华教授诊治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范炳华教授临证和对验案的学习,总结范炳华教授临床诊治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证经验,并附典型验案,从中体会范炳华教授临证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细节和方法。[结果]范炳华教授基于"症因相关"理论,奉行"有症必有因,症因要相关,治因为先"的学术思想,临证注重从临床症状出发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通过运用专科检查方法探寻与症状具有相关性的内在病因,辨证性排除相似病症,并针对病因作出精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范炳华教授"临证三原则"学术思想对临床诊疗骶髂关节紊乱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临床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吴学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用药特色。[方法]通过跟随吴师学习,聆听教诲,查看研读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吴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典型病例,研究其临证辨证用药规律,分析归纳吴师临床经验。[结果]吴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络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痰邪致病,痰邪阻滞局部气机,气滞血瘀,痰气瘀搏结颈前,或日久化热,而成瘿痈;治疗上当以化痰为主,理气活血为辅,并结合中药归经特点用药。[结论]吴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颇佳,其诊疗思路及诊疗特色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肺癌兼顾治风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分析、中医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导师奚肇庆教授临证治疗肺癌的经验,初步探析治疗肺癌兼顾治风的运用.[结果]无论外风还是内风,在肺虚情况下,均可侵袭肺脏,同时与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胶结,日久积滞而成肺癌,并可导致肺癌的发展及转移.[结论]肺癌的发病机理复杂,风邪在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均有促进的作用.在治疗时兼顾治风,可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俞景茂教授的儿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俞景茂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拥有7个方面的独特学术思想:重基础,致力《小儿药证直诀》研究;集百家,重视中医儿科各家学说研究;诊儿病,强调病机学说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治未病,提倡先证而治是辨证论治的充实和发展;汇中西,注重取长补短推动学术发展;深研究,提出多元多靶点治疗抗小儿哮喘复发;顺时代,主张养血疏风乃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之策等。[结论]俞景茂教授在中医儿科理论研究及临床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值得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国名中医王坤根主任医师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方法]通过跟随王坤根主任医师侍诊、访谈及聆听其授课,观察分析其中医临证特点,从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辨证论治的方法、专病专药等方面,总结提炼出王坤根的临证思维模式,并结合其具体临证经验加以阐释。[结果]王坤根认为临证首当辨病,不仅要辨中医病名,还要辨西医病名,通过辨病不仅能了解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还可以防止误诊、判断疗效。强调辨病为基础的辨证论治,并提炼“三步法”使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适合初入临床的中医工作者。倡导针对基层及辨证论治有困难的初学者建立专病通治方,并提出专病专药应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取前人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结论]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有助于提高年轻中医师的临证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白虎加人参汤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方中人参的功效、人参宜加于白虎汤中的条件、有关治疗的疾病、临证时注意的细节。[结果]张锡纯认真研读《伤寒》,并结合自己临证品验,认为不仅在汗、吐、下与渴者,或脉虚者,白虎汤宜加人参,并应结合年龄、体质等综合因素考虑,且产后均须加入人参。提出温病少阴,打破产后忌用寒凉之说,清阳明之热以治肺病,放胆用以治疗妊娠温病,并认为阳明腑实脉虚者宜先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治脉虚,而后才可通之。在临证时细细入微,详细询问病情,症脉合参,识病辨证,并注重煎、服之法。[结论]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多用以治疗寒温热入阳明病,阳明腑热是其基本病机;打破伤寒、温病门户之见,推广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应用,通过临证细节以提高疗效,是对白虎加人参汤临证应用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