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校企合作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杂,专业性强,难度较大。本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背景下,针对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化学工艺学》应用型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从优化组织课程内容、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强化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和考核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培养具备化工背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靠校企合作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可为合作企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在材料学领域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在培养方式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成了培养过程监控与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模式对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标,针对榆林学院化工类专业建设需要,对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以地方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从专业课程实验设置、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闽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经过近4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科平台、校企合作、科技竞赛、人才需求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面临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通过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培养成效等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从而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医药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点,结合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实际,基于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分别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设置和考核环节制定等多方面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建平 《山东化工》2015,(5):124-126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合作双方的根本利益,教学活动融入企业实践,培养的人才更具创新能力。本文归纳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种模式,提出了以创新驱动为抓手,规范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订单式培养人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共建创新载体、双师队伍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平台,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实践教育,提高了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就业与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完善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措施、完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娣  石亚中  曹珂珂  伍亚华 《广州化工》2011,39(23):159-160
通过对我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教育现状,针对当今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教育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有效途径。本文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专业四年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目标、落实校企合作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充分肯定了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效果,并对未来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结合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改革。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改革完善了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升了校企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了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义。通过调研校企合作情况;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校企合作教学与科研平台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并介绍了学校的实践成果,提出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结合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塑料模具设计》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教学、兴趣培养、师资建设和考核几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措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同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做法,探讨该"三层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按照该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工程应用为基本原则,借助校内生物工程试验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以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强基础、重实践"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化工与制药专业共同服务于产品生产的过程工业,国内外已将二者列入同一专业类别,以促进复合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精准面向区域化工制药及其关联产业的人才需求,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以培养“宽基础、广覆盖、重实践、强能力”的化工与制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建设、创新素质培养等方面实施递进式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内涵发展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建设目标,形成“资源内聚、人才外溢”的良好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校企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皖西学院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例,对该课程开发的行业政策、行业面临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培养模式等工作进行了分析,关于皖西学院和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实习平台的成效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对高校和企业之间如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方引导教师教研工作与所在行业接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优势。以吉林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剖析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入手,尝试通过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建环境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专业转型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校企合作途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