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安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全市5个区县7类食品共352份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从352份样品中共检出36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0.2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5.4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1%)、沙门菌(1.42%)。7类食品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制品,为31.67%,其次是凉拌菜(10.91%)、熟肉制品(10.00%)、糕点(8.00%)、皮蛋(3.33%)。结论 2014年广安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制品、熟肉制品、凉拌菜、糕点制品、皮蛋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主要病原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及危险食品的种类,构建食品中沙门菌污染数据库。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工作手册,在黑龙江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建立监测哨点,对6大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结果:从6大类1070份食品样品检出沙门菌94株,检出率为8.79%,生畜禽肉检出率为18.70%,水产品检出率为7.48%,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和生食蔬菜检出率分别为3.61%和2.84%,生奶和冰淇淋均未检出沙门菌。结论:黑龙江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沙门菌污染,其中生畜禽肉污染最重,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水产品,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和生食蔬菜也有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它们是主要的危险食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对市售食品做危险性评估,查证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同时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检测数据。方法采集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生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等样品进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样品100份,检测上述食源性致病菌321项次。结果 1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被检食品以生海水产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最高,为40.00%,检出的8株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鲜肉制品中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种致病菌。在散装熟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农贸市场在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食品,及时预警,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生产的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010年采集南京市售食品共计459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45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1株,总检出率13.3%。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5.3%2、1.3%7、.9%和6.9%。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45.8%,其次是生速食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4%,水产品、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3.3%和5.9%。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南京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生速食米面制品和熟肉制品是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市售生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下称单增李斯特)、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下称O157)及弯曲菌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从采集的1175份四类生肉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633株,最高检出率79.02%,最低检出率32.12%,平均检出率53.87%。544份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5.81%。二者均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高,沙门菌次之。检出的237株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9个血清群或亚群、32个血清型,并检出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或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7年对陕西市售生肉类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状况堪忧,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福建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血清型的分布特征,为评价和预警食品安全状况及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设立省内9个设区市监测点,随机采集市售食品,按GB 4789.4《沙门菌检验》检测。结果2000—2013年,共采集11类9 712份食品,沙门菌总检出率3.1%,其中生畜禽肉沙门菌检出率12.6%、水产品2.6%、蛋品2.4%。检出的303株沙门菌分属7个群40个血清型,前5位为德尔卑沙门菌24.8%、鼠伤寒沙门菌10.9%、阿贡纳沙门菌10.6%、肠炎沙门菌9.6%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5.3%。结论福建省生畜禽肉、水产品、蛋品和熟肉制品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沙门菌污染,部分血清型别优势明显,应降低生畜禽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以减少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台州市区主要消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寻找本市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对采自市场上的8类食品进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46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1份,平均检出率为43.1%;8类食品中,以贝壳类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散装熟肉制品、生肉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4.5%(109/2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3.9%(44/316);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34/316);沙门菌检出率为4.4%(14/316);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台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贝壳类、熟肉制品、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子的研究分析,做好食品安全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食品中重要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食品中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5个地区抽检生畜(禽)肉、水产品、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5类食物样品共929份,依据国标法和特定新方法,运用API卡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929份样品中共检出180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9.4%,其中弯曲杆菌17株,检出率9.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30株,检出率14.0%,O157大肠杆菌17株,检出率2.5%,沙门菌5株,检出率0.7%,副溶血性弧菌11株,检出率5.7%;5类食品中病原菌阳性率最高的是水产品(35.8%),其次为生畜(禽)肉(26.1%),第3为熟肉制品(9.4%)。[结论]四川地区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畜(禽)肉是主要的污染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冷冻(藏)禽肉和水产品中污染严重,分别为47.5%和28.5%,在直接入口的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率达到8.8%。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预包装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规范和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采集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终产品、环境样品和空气样品333份。其中293份生产过程样品和生产环境样品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检测,40份空气样品按照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进行空气沉降菌检测。结果 293份样品中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8株(16.38%),沙门菌17株(5.80%),17株沙门菌分属5个血清型,但24份终产品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所有采样车间的空气沉降菌超标率为62.50%。结论河南省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及环境样品中均有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监测河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5年在河北省6个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4大类食品(生肉、熟肉制品、水产品和蔬菜)共530份样品。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6.4%,其中生肉10.6%,熟肉制品5.6%,蔬菜2.2%,水产品未检出,共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4株。结论在河北省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达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达州市2010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多级分层抽样市售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生食类蔬菜、婴幼儿配方米(谷、豆奶)粉、冰激淋、中式凉拌菜、沙拉、鲜榨果汁、皮蛋和生鸭蛋,按照国标和相关方法进行沙门茵、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共检测食品15类256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9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9株、单增李斯特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沙门菌4株、阪崎肠杆菌和EHEC O157:H7各1株,总检出率11.3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熟肉制品、生畜肉和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是42.86%、33.33%、20.00%、19.04%和13.33%.结论 达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鲜冻水产品、冰激淋、生食水产品和熟肉制品分别主要受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各类食品中沙门菌的主动监测并对其进行溯源研究,掌握河北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为从根本上控制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GB4789.4—2003及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致病菌检测方法,2005—2007年在全省9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生肉、熟肉、乳制品、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冰产品和蔬菜)共2058件样品。并对从各类样品中分离出的排在前5位的7个血清型沙门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沙门菌总阳性率7.00%。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14.60%,其次是水产品阳性率为7.14%,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阳,性率分别为4.46%、0.82%和0.49%,乳制品和面米食品未检出。沙门菌的检出率在河北省的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χ^2=48.97,P〈0.01)。2005、2006、2007年检出率分别为20.98%、4.41%、2.42%,呈逐年下降趋势。共分离出沙门菌144株,在河北省排在前5位的血清型是山夫登堡、鸭和德比沙门菌、阿贡纳、猪霍乱、肠炎和伊鲁木,占分离株的58.33%。PFGE基因分型,型别较多,各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在同种沙门菌间相似性系数最小值为4.4%,但也有同源菌株存在。结论河北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严重,生肉阳性率非常高,是重要的危险食品。沙门菌血清型别多,较分散。食品中污染的主要沙门菌均未显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主动监测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目的 旨在监测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 ,2 0 0 1年在全国 11个省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 (生肉、熟肉、生奶、冰激淋、酸奶、水产品和蔬菜 )共 4 0 34份样品。结果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 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阳性率 5 5 0 %。其中沙门氏菌 3 32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 2 9% ,大肠杆菌O15 7∶H70 82 %。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 ,阳性率 12 96 %。共分离出沙门氏菌 137株 ,德比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里定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明斯特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 7种血清型占 80 %。结论 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各个省不同。自生、熟肉中分离到O15 7∶H7的强毒株。对分离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检测了 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中都有多重耐药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酒店、超市和市场禽类熟肉制品随机采集360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荧光PCR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36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38株,检出率10.56%,其中沙门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酱卤类、烧烤类、白切类熟肉制品检出率分别为11.66%、3.33%、16.67%。结论: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白切类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为16.67%;其次是酱卤类为11.66%;最后是烧烤类为3.33%。说明酒店、超市熟肉制品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大对熟肉制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5.
衢州市2005~200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了解衢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家标准方法,采用进口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005年至2006年共检测食品样品223份,检出致病菌45株。总检出率20.2%;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检出率为14.3%(11/77);其次为单增李斯特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沙门菌检出16株,检出率为7.17%(16/22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株,检出率6.45%(2/31);未检出EHEC O157:H7。结论:衢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类食品、水产品和散装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通过检测,为我市食品安全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陈蓉  唐旭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32-1034
目的了解湖南省永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11年度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阪崎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检测熟肉制品、蛋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糕点及饼干、凉拌菜、鲜榨果蔬汁、米粉(盒饭、米线、凉皮)、婴幼儿食品共198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10.10%;9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是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7.27%;熟肉制品、米粉、糕点、凉拌菜、鲜榨果蔬汁、婴幼儿食品的检出率依次为18.18%、18.18%、9.09%、9.09%、4.55%、4.55%。结论永州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速冻熟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米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食品监督执法部门应重点监测这几类食品,减少和避免永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区2008年~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主动监测和评价江苏地区各类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食物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并作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2008年和2009年分别监测了江苏8个监测点的生畜禽肉、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各类样品764件和1 071件。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5.9%和2.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6.5%和5.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9%和7.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6%和5.0%;大肠杆菌O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3%(2009年);阪崎肠杆菌检出率5%(2008年);空肠弯曲菌未检出。70株沙门氏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出8种血清型,主要是里定沙门菌、鸭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结论:江苏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而市场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龙湾区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开展食品的危险性评估和管理。方法采用国标(GB/T 4789—2008)方法,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采集的340份样品检出52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5.2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为8.2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82%,沙门菌为2.06%,单增李斯特菌为1.47%。结论龙湾区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病原菌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次之。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在合肥所辖三县四区,采用无菌采样方法,采集生肉、水产品、卤菜、乳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属和血清分型。结果 442份样品检出2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食品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4.71%(15/102);水产类样品只有在庐阳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7/30)。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菌,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生肉、水产品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