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调查和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和0.728。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在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人群中,与FPG〈5.6mmol/L亚组比较,FPG5.6~6.1mmol/L亚组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53%、54%、60%和126%。IFG下限切点下调前后,糖调节受损(IGR)各亚组组分的代谢特征不改变。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3.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4.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提出糖耐量减低(IGT)这个概念。1985年WHO将FPG〈7.0mmol/L,2hPG≥7.8mmol/L且〈11.1mmol/L作为IGT的一种临床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IFG,即FPG≥6.1mmol/L且〈7.1mmol/L同时2hPG〈7.8mmol/L的概念。1999年WHO提出的IFG和IGT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与ADA相同,且提出IFG的另一意思是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状态。2003年ADA将IFG的FPG下调为5.6mmol/L。IFG与IGT都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糖尿病(DM)前期(prediabetes),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因此IGR包括IFG和IGT两种状态。我们复习相关文献,将IFG和IGT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前期可表现为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IGT的诊断切点为餐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11.1mmol/L;而IFG的诊断切点为空腹血糖(FPG)≥6.1mmol/L,〈7.1mmol/L。IGT和IFG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增高,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险性,单纯降低IGT患者或IFG患者的血糖是否有益目前均无证据。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调节已受损,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已存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多种风险,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下调的合理性。方法根据OGTT结果对北京城区2589例年龄≥20岁、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692。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5.6~6.1mmol/L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胰岛素分泌下降,TG升高和HDL—C降低。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北京城区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7.
对231例糖耐量正常(NGT),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96例糖耐量受损(IGT)和45例IGT兼有IFG的病例研究显示,IFG(FPG≥6.1mmol/L)组的胰岛素分泌缺欠和胰岛素抵抗比IGT组更严重;IGT组中仅19%例出现IFG。  相似文献   

8.
李玫玫  赵秀娥 《山东医药》2007,47(27):156-157
测定68例空腹血糖(FPG)〈6.1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6%-7%就诊者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2hPG),研究HbA1c对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断价值。发现IGT患者(2hPG≥7.8mmol/L)与血糖正常者(2hPG〈7.8mmol/L)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HbA1c对IGT的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空腹和负荷后血糖状态下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状态,分析空腹和负荷后血糖逐渐升高的影响因素,探讨空腹和餐后血糖的调节机制。方法北京地区研究对象1787人,按照不同的糖代谢紊乱情况分组:(1)根据空腹血糖(PG。)情况将人群分为PG。正常组(NFG,PG0〈6.1mmol/L),PG0受损组(IFG,6.1mmol/L≤PG0〈7.0mmol/L)和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组(IFH,PG0≥7.0mmol/L)三大组。然后将IFG和IFH大组分别按照OGTT中PG120细分为IFG[糖负荷后血糖正常(ngt,PG120〈7.8mmol/L)]组,IFG[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PG120〈11.1mmol/L)]组;IFH(ngt)组,IFH(igt)组和IFH[糖负荷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PG120≥11.1mmol/L)]组。(2)同理,根据OGTT中PG120将人群分为NGT,IGT和IPH三大组。然后根据PG0细分为IGT(nfg)组,IGT(ifg)组;IPH(nfg)组,IPH(ifg)组和IPH(ifh)组。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用胰岛素初期分泌功能指数(△I30/△G30)评价糖负荷早期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1)从NFG(ngt)→IFG(ngt)→IFH(ngt)组,HOMA-IR逐渐增加,△I10/△G30逐渐减小(P均〈0.05)。(2)从NGT(nfg)→IGT(nfg)→IPH(nfg)组△I30/△G30逐渐减小,而HOMA-IR三组相似。结论负荷后血糖升高过程中,其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是主要决定因素;而在空腹血糖的升高过程中,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靖  马承立  荣海钦 《山东医药》2007,47(28):34-35
将142例健康查体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受损(IGT)组、IFG+IGT组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组共5组,评价各组胰岛素抵抗、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糖调节受损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且IFG和IGT人群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认为应针对IFG和IGT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水平血糖谱差异,以便指导干预时机的选择。方法对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血糖受损(IGT)、IFG+IGT及新诊断T2DM患者的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进行分析。结果IFG+IGT组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显著高于NGT、IFG、IGT组(P〈0.05)。新诊断T2DM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NGT、IFG、IGT、IFG+IGT组(P均〈0.05)。新诊断T2DM组餐后及日内血糖漂移与IFG+IGT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血糖水平升高,血糖漂移程度增加;(2)IFG+IGT阶段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OGTT结果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血糖6.1~6.9mmol/L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简称空腹血糖受损(IFG)。IFG与IGT都是正常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IFG为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的轻度异常。WHO建议所有的IFG应当进行OGTT试验.因为根据2hPG标准,一部分IFG病人已经存在糖尿病。现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IFG患者134例,进行OGTT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869名18岁以上上海都市人口的筛查研究显示,与以FPG〉6.1mmol/L诊断IFG的旧标准比较,以FPG〉5.6mmol/L诊断IFG的新标准所诊断的NGT百分率降低(70.4%比77.2%),IFG增高(9.6%比2.8%),IGT降低(8.8%比10.9%),IFG合并IGT增高(4.6%比2.4%)。  相似文献   

14.
根据血糖数值不同(见下图),糖尿病前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损害(IGT)和复合型糖调节受损(IFG+IGT)。上述三种情况以IGT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在2型糖尿病前期阶段,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种,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但糖耐量受损并非意味着是一种小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其中IGT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诊断标准为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是指OGTT时,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并小于11.1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的诊断标准下,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老年人群(≥60岁)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方法选取正常糖耐量(NGT)者71例,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者65例,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IGT)者59例,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IGT IFG)者50例。分别以HOMA IR(HOMA-IR)指数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评价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经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分析显示,I-IFG组和IFG IGT组的HOMA-IR均高于NGT组(P<0.05);NGT组与IGT组两组以及I-IFG、I-IGT和IGT IFG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性别、年龄、BMI和HOMA-IR后分析显示,I-IFG组和IGT IFG组的HBCI明显低于NGT组和IGT组(P<0.05);而NGT和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的诊断标准下,老年人I-IFG仍是不同于IGT的一种糖调节受损人群,I-IFG的主要发生机制可能为基础状态下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下调空腹血糖切点对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合理性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佛山市2512名20-94岁职工进行75gOGTT筛查研究显示,空腹血糖(FPG)5.51mmol/L是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FPG5.15mmol/L是预测糖耐量减低(IGT)的最佳切点。因此,降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是合理的、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20.
878名40岁以上慈溪市部分城乡人群的筛查显示,空腹血浆葡萄糖值〉5.6mmol/L比〉6.1mmol/L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增高(24.9%比13.4%),空腹糖异常增高(14.9%比3.4%),空腹糖异常合并糖耐量异常增高(3.6%比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