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TJ)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糖腹透液和添加黄芪注射液的腹透液,造模8周后,检测对照组(0.9%生理盐水)、腹透组(含糖4.25%腹透液)、低黄芪组(含糖4.25%、黄芪1%的腹透液)、高黄芪组(含糖4.25%、黄芪2%的腹透液)SD大鼠的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对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标本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腹透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尿素氮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ZO-1表达,腹透组、高、低黄芪组与对照组相比,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有负影响,黄芪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ZO-1的表达干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异搏定对高糖透析液作用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博定低、中、高剂量组4组,腹膜透析30d后进行腹膜功能试验、CA125检测,同时对腹膜印片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异博定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透析大鼠透析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博定各组对透析大鼠CA125、腹膜间皮细胞的表面积、细胞密度等均无明显影响,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中加入中、高剂量的异搏定可增加腹膜透析鼠的超滤及溶质的清除,且长期使用不会导致对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腹膜间皮细胞肥大、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改善腹膜超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研究使用艾考糊精透析液后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考糊精组(选择7.5%艾考糊精透析液夜间留腹)和对照组(仍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总治疗期为4周,每2周随访1次(用药后第14、28天).观察和比较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14、28天的夜间留腹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变化;测定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28天的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计算CA125呈现率.结果 54例CAPD患者入选,两组各27例.两组患者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考糊精组用药后第14、28天的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均较基线期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艾考糊精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第28天与基线期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CA125呈现率的差值分别为(1484.0±1571.6) U/h和(-222.1±1816.7)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2.5%葡萄糖透析液相比,7.5%艾考糊精透析液能显著提高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提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使用艾考糊精透析液后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考糊精组(选择7.5%艾考糊精透析液夜间留腹)和对照组(仍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总治疗期为4周,每2周随访1次(用药后第14、28天)。观察和比较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14、28天的夜间留腹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变化;测定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28天的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计算CA125呈现率。结果 54例CAPD患者入选,两组各27例。两组患者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考糊精组用药后第14、28天的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均较基线期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艾考糊精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第28天与基线期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CA125呈现率的差值分别为(1484.0±1571.6)U/h和(-222.1±1816.7)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2.5%葡萄糖透析液相比,7.5%艾考糊精透析液能显著提高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提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丹参注射液减轻腹透液致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腹透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致大鼠腹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与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的关系。方法: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5%PDS组、4.25%PDS组、1.5%PDS+1%丹参组、4.25%PDS+1%丹参组、1.5%PDS+2%丹参组和4.25%PDS+2%丹参组。腹膜透析液大鼠腹腔注射8周后,检测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对物质的清除率和腹透液漏出蛋白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腹膜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腹膜AQP-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ZO-1和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PDS组和4.25%PDS组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包括腹膜病理的改变明显,超滤量减少(P〈0.05),对肌酐和葡萄糖清除能力下降(P〈0.01),AQP-1蛋白表达增加(P〈0.05);1.5%PDS+2%丹参组和4.25%PDS+2%丹参组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较单纯腹透液组改善,表现为病理改变缓解,腹膜超滤量以及肌酐和葡萄糖清除率提高。与1.5%PDS组比较,1.5%PDS+2%丹参组腹膜AQP-1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AQP-1蛋白表达拮抗腹透液对腹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胺对腹膜透析模型大鼠腹膜功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甘草酸二胺组,每组10只,连续实验4周,4周后观察大鼠腹膜功能(超滤量、Durea/Purea)和相关指标变化(尿素氮、肌酐及清除率、TNF-α、MCP-1)。结果模型组超滤量、D4/DO较己酮可可碱组、甘草酸二胺组降低,Durea/Purea升高(F=8.935、7.824、9.361,P<0.05),己酮可可碱组较甘草酸二胺组超滤量、Durea/Purea、D4/D0降低,但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己酮可可碱组、甘草酸二胺组尿素氮、肌肝清除率升高(F=7.363、8.923,P<0.05),己酮可可碱组较甘草酸二胺组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己酮可可碱组、甘草酸二胺组TNF-α、MCP-1降低(F=7.824、7.911,P<0.05),甘草酸二胺组较己酮可可碱组TNF-α、MCP-1降低,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能使大鼠腹膜功能受损,甘草酸二胺能减轻腹膜损伤,降低腹膜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液对小鼠腹膜间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美国Baxter腹膜透析液和国产乳酸盐、醋酸盐腹膜透析液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动物实验,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透析液对正常小鼠腹膜间皮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将3种透析液注入各组小鼠腹膜腔内,在透析第10天、第21天和停药后第10天取膈腹膜,作电镜观察。结果注入透析液后第10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腹膜间皮发生病理变化并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出现微绒毛脱落和粘连、间皮细胞皱缩和纤维蛋白性粘连。Baxter组间皮细胞的病理变化表现轻微。注入透析液后第21天,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的腹膜淋巴孔直径分别为(6.96±2.46)和(6.98±2.16)μm,明显大于对照组(1.47±0.88)μm(P<0.01);淋巴孔的分布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Baxter组的淋巴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均无明显变化。停止注射透析液后第10天,Baxter组间皮细胞恢复正常;乳酸盐组和醋酸盐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淋巴孔仍呈病理改变。结论乳酸盐和醋酸盐腹膜透析液易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导致硬化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腹膜透析的动物实验,观察了肾衰口服液(SSOL)地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大鼠分正常对照组、单纯透析液组(A)、含SSOL腹透组(B)。结果显示:(1)B组净超滤量、腹膜清除率与A组比较均显著增加;B组透析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B组腹膜间皮细胞及间皮细胞连接的损伤程度交A组为轻,提示SSOL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效能,并能拮抗高渗渗透析液保护腹膜间皮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几种不同方法构建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为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可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34只SD雄性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n=7,未予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n=7,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0.9%生理盐水20ml)、高糖组(n=7,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即PDF 20ml)、高糖+脂多糖(LPS)组(n=6,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 PDF 20ml,并在第8,10,12天加入LPS 75μg)、高糖+红霉素组(n=7,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 PDF 20ml,并在第7,14,21,28天加入乳糖酸红霉素6.25万U),观察5周。分别于第0,7,14,21,28,35天清晨,空腹状态时测量大鼠体重。5周后行2h腹膜平衡试验(PET),处死大鼠,准确测量超滤量,检测腹膜功能;观察腹膜厚度、血管数及其他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腹膜组织及肠管腹腔侧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率。结果:高糖组、高糖+脂多糖组和高糖+红霉素组皆可见腹膜间皮细胞脱落,间皮下基质及肠外纵肌层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成纤维样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且有纤维素样物质沉积等现象,尤以高糖+红霉素组明显;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比较,高糖、高糖+脂多糖及高糖+红霉素组大鼠超滤量及2h透出液葡萄糖浓度/0h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2/D0)比值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透析液尿素浓度/血浆尿素浓度(D/Purea)比值、大鼠腹膜组织及肠管腹腔侧组织FN表达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红霉素组D/Purea比值、大鼠腹膜组织及肠管腹腔侧组织FN表达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脂多糖组D/Purea比值及肠管腹腔侧组织FN表达率皆明显增加(P<0.05);而在大鼠每周体重变化、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超滤量、D2/D0比值等方面,高糖、高糖+红霉素和高糖+脂多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糖、高糖+脂多糖和高糖+红霉素刺激均能充分复制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特征,而以高糖+红霉素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毒症大鼠腹膜透析过程中脂多糖对腹膜透析效能以及腹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含腺嘌呤喂养制作尿毒症模型,随后采用自制腹透管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制作腹膜透析模型,使用4.25%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将20只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脂多糖组(LPS组),分别在33、35、37 d在腹腔内加入LPS 75 μg/(d*只);对照组(不加LPS);每组10只.45 d后行腹膜平衡试验,腹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腹膜透析效能和结构的变化.结果 (1)LPS组的肌酐的透析液/血液浓度比值(D/P肌酐)和超滤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2)大鼠腹膜组织病理检查光镜下观察:LPS组可见腹膜间皮细胞肿胀、变形,部分皱缩,连续性不完整,间皮下基质大量积聚,伴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对照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完整,细胞间连续性良好,间皮下基质无明显增多.结论 脂多糖能够导致腹膜透析时腹膜的受损和腹膜效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透出液中的IL-6、CRP与腹膜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规律随访且没有明显炎症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4例,入选患者在腹膜透析1个月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透出液/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Pcr)将患者分为L/A组(D/Pcr≤0.64)22例和H/A组(D/Pcr≥0.65)22例,腹膜透析6个月时再次行PET检查.检测腹膜透析后1、6个月的血清及透出液中CRP、IL-6水平,分析其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残余肾功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L/A组,H/A组患者夜间超滤量明显少于L/A组.L/A组和H/A组腹膜透析6个月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CRP水平高于L/A组,腹膜透析6个月透出液CRP水平高于L/A组.L/A组和H/A组在腹膜透析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高于L/A组.L/A组6个月后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个月时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L/A组.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血清CRP和IL-6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全身微炎症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202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初期腹膜溶质高转运与透析时合并症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与其他溶质转运类型患者相比,透析前的合并症比例高,腹膜透析超滤量少,营养状况差,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均P<0.05或0.01);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中,有合并症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者(P=0.031).提示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与透析时的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2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初期腹膜溶质高转运与透析时合并症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与其他溶质转运类型患者相比,透析前的合并症比例高,腹膜透析超滤量少,营养状况差,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均P<0.05或0.01);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中,有合并症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者(P=0.031).提示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与透析时的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2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初期腹膜溶质高转运与透析时合并症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与其他溶质转运类型患者相比,透析前的合并症比例高,腹膜透析超滤量少,营养状况差,患者累积生存率更低(均P〈0.05或0.01);腹膜溶质高转运患者中,有合并症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者(P=0.031).提示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与透析时的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液中添加黄芪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在腹膜透析液(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后观察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自 身对照的方法,在28例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的PDF中添加黄芪注射液(20ml/2L)后,比较患 者透出液巨噬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一氧化氮(NO)分泌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不同剂量 黄芪注射液的作用下,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的影响。 结果:用药前后患者透出液中TNF α含量未 出现显著变化,分别为(100±63)ng/Lvs(116±60)ng/L(P=0.192);腹腔巨噬细胞噬菌率分别为(34.8±12.7)% vs(43.4±9.3)%(P<0.01),杀菌率分别为(23.6±7.7)%vs(32.1±10.2)%(P<0.01);巨噬细胞经脂多糖 (LPS)刺激其噻唑蓝(MTT)还原能力检测值(A值)分别为0.156±0.051vs0.230±0.097(P<0.01)。上清液中 NO含量分别为(7.72±2.36)μmol/Lvs(12.22±2.81)μmol/L(P<0.01)。上清液中TNF α含量分别为(1406± 358)ng/Lvs(1925±389)ng/L(P<0.01)。分离的巨噬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共同孵育后,PDF组和RPMI1640组巨 噬细胞上清液中TNF 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较含黄芪注射液各组明显降低(P<0.01);黄芪组上清液中 TNF α、NO含量和沉渣MTT还原能力以1%和2%黄芪组改善较为明显,两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16.
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后多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腹腔粘连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可引发粘连性肠梗阻、女性不孕和盆腔慢性疼痛等并发症,造成患者痛苦并增加社会负担。腹腔粘连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防治仍存在不足,一直是腹部外科的研究热点。本文试述腹腔粘连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1]。腹透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related peritonitis)是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影响其生存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防止腹膜炎发生,或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PD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32-35+封三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对腹膜透析(PD)小鼠腹膜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4.25%腹透液2.0 mL每日腹腔注射一次,并于第3、5、7天联合脂多糖0.8 mg/kg腹腔注射造模;鳖甲煎丸1.2 g/kg每日灌胃一次,干预6周后,测腹透超滤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壁层腹膜形态改变及腹膜厚度;Western blot检测脏层腹膜组织N-cadherin、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总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腹膜透析(PD)组、鳖甲煎丸(BJJW)组与对照(Control)组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0.05);壁层腹膜均显著增厚(P0.01)。脏层腹膜ZO-1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Akt也明显升高(均P0.01)。BJJW组与PD组比较,超滤量明显改善(P0.05),壁层腹膜厚度降低(P0.01);脏层腹膜ZO-1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pAkt也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鳖甲煎丸抑制腹膜纤维化,PI3K/Akt信号调节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EMT)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关原因。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0例腹膜透析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选择同期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将15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非心力衰竭组及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以评价有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感染组与非心力衰竭组、非感染组在血液检测、心脏功能及血压检测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要密切关注有心力衰竭及各种感染的病患,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