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凝汽器海水直流冷却系统的杀菌除藻处理可采用电解海水制氯投加、加液氯、加二氧化氯、加工业次氯酸钠、加非氧化性杀菌剂等方法,采用电解海水制氯投加处理方法更经济,更环保,成本也更低,技术更先进。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原水为研究对象,以静态烧杯实验为研究方法,根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不同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投量,考察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壳聚糖(CTS)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其助凝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高锰酸钾与壳聚糖联用强化混凝的净水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磨盘山水库低温低浊期水质,单纯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会使浊度升高,也无法持续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高锰酸钾预氧化和壳聚糖助凝均具有一定的强化混凝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使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型杀菌剂的水溶性带来的毒性、余毒、刺激性及使用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条新型制备水不溶性季铵盐类杀菌剂的合成路线。以交联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制成氯球,再通过氯反应活性中心把有机胺固载到氯球上制成胺基树脂,胺基树脂叔胺化后与氯代烷进一步反应制备水不溶性聚季铵盐杀菌剂。研制的杀菌剂产品对异养菌的杀菌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工业循环水对生产设备的腐蚀、结垢和水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投加缓蚀剂、阻垢剂和杀菌剂等药品。而以往这些药品的投加,主要靠人工或简单的加药设备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开发研制了工业循环水加药控制系统,该系统由IPC610/PⅢ工控机和SIEMENSS7-300PLC以及检测仪表构成。上位机实现工艺流程显示、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存储及报表等功能,上位机程序采用工业组态软件———KINGVIEW5.1设计。下位机用于数据采集和各种药品的投加控制,采用梯形图语言编程。从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到多种加药控制方案的实现,充分考虑了工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具有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操作简便、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利用磷(MAP)作为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静态试验考察氯胺投量和反应时间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胺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均对出水AOC及MAP产生影响,水样中ρAOC及ρMAP变化范围较小,反应速率慢,ρAOC及ρMAP的增减与氯胺投量不成正相关,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相对AOC较小,但鉴于微生物对碳、磷的需求特点,氯胺消毒对MAP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6.
氯和氯胺冲击消毒对二次供水管道生物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建筑二次供水管壁生物膜对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构成的潜在威胁,采用生物膜反应器(BAR)模拟二次供水管道,研究氯和氯胺冲击消毒过程对管壁生物膜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异养菌(HPC)灭活效果以及对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80天时生物膜中生物量达到最大,生物膜宏基因组分析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种.冲击消毒对生物膜的灭活效能与氯和氯胺的质量浓度以及CT值有关,在相同CT值条件下,高质量浓度氯和氯胺的灭活效果更佳.氯和氯胺的生物膜灭活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在低投量条件下,氯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灭活效果好于氯胺,但氯的HPC灭活效果弱于氯胺;在高投量条件下,消毒剂质量浓度和CT值与生物膜的灭活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可以达到快速消毒的效果.在氯和氯胺的投加质量浓度为3.0 mg/L、CT值300~400 mg·min/L的最佳冲击消毒条件下,生物膜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HPC的灭活率均达到95%以上.从生物膜的表面特性分析可以看出,冲击消毒后生物膜结构破坏明显,生物膜变薄或脱落;氯冲击消毒对生物膜的破坏和削减程度优于氯胺,更有利于管道生物膜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活性粉砂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低温低浊水水质分析,提出了在混凝阶段投加经高分子活化的粉砂作絮凝介质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方法。烧杯实验对粉砂(粒径、投加量、反应时间)、pH值、有机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活性粉砂流化床且给出其运行参数。表明该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田注入水中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是危害最大的细菌,这三种细菌特性各异,相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杀菌剂的选用应保证对这三种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并辅以正确的投加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低温低浊水水质分析,提出了在混凝阶段投加经高分子活化的粉砂作絮凝介质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方法。烧杯实验对粉砂(粒径、投加量、反应时间)、PH值,有机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活性粉砂流化床且给出其运行参数。表明该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2台串联BAR模拟给水管网系统,通过对余氯、NH4+-N、N02-N、NO3--N、DO、HPC及AOB等指标检测,评价氯和二氧化氯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比等量氯更易提高管网中余氯质量浓度和DO质量浓度;氯消毒阶段NH4+-N降解,NO2--N和NO3--N积累,而投加二氧化氯后可有效控制硝化作用;与投加氯消毒相比,投加等质量浓度(0.6 mg/L)二氧化氯时,第1台BAR中悬浮和生物膜中HPC分别降低了2.54 log和1.63 log,悬浮及生物膜中AOB降低约1 log;二氧化氯能对AOB起到控制灭活效果而等量氯对其几乎没有灭活效果,在控制供水管网硝化作用方面,二氧化氯与氯胺联用的消毒效果优于氯与氯胺.  相似文献   

11.
尤特奇RS-PO/RL-PO制备缓释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尤特奇RS-PO和RL-PO的缓释性能,为更好地应用提供依据。以茶碱为模型药物,选用尤特奇RS-PO,RL-PO为缓释材料,制备了茶碱骨架缓释片和包衣缓释片,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尤特奇RS-PO和RL-PO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RS-PO的阻滞作用较强,不宜单独作为骨架缓释材料使用;RL-PO的缓释作用强,对药物释放的控制作用好,是理想的骨架缓释材料。RS-PO衣膜的成型性、韧性均不理想,对药物的渗透作用极差,不宜用做包衣材料;RL-PO衣膜的成型性、塑性及韧性均较好,释药过程衣膜始终保持完整,对药物渗透性较好,可作为渗透泵制剂的缓释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建立测定其释放度的方法。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释放度。考察了填充剂的种类、粘合剂的种类对本品释放度的影响,井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处方优化。依据最优处方制备了三批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比较,本品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体外释放度曲线12g内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3.
The cooling water was the major part of industrialwater, and its quantity was above 90%[1]. Since1970s, as the research of high efficiency inhibitor,such as organic polyelectrolyte and phosphate ester, thealkaline treatment approach of cooling water becamemore popular; and tended to be high concentration andhigh pH.This led to the low disinfection effect of somepreparation containing chlorine. Chlorine dioxide was ahigh effect disinfectant[2], being used widely in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葛根素亲水凝胶缓释片。先采用单因素实验制备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考察HPMC的K4M型和K15M型的质量比m(K4M):m(K15M)(A),HPMC的质量分数(B),淀粉与乳糖质量比m(淀粉):m(乳糖)(C),淀粉与乳糖合计的质量分数(D)4个因素对葛根素亲水凝胶缓释片的影响。得到葛根素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以PEG4000为载体,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6;葛根素亲水凝胶缓释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HPMC的K4M型和K15M型质量比m(K4M):m(K15M)=1:2,HPMC的质量分数为片重的30%,淀粉与乳糖的质量比m(淀粉):m(乳糖)=1:3,淀粉与乳糖合计的质量分数为片重的40%。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达到缓释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因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影响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主要因素和释放机理.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971(CP)为阻滞剂制备葛根总黄酮骨架缓释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第2部溶出度测定方法II(桨法)测定药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考察HPMC用量,CP用量,溶出介质的pH,转速及压力等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机制.研究结果:HPMC,CP的用量,制片压力,释放介质的pH值和桨法转速对药物的体外释放均有一定影响,体外释药机理符合0级释放.所制备的骨架缓释片达到理想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过程中城市生活垃圾氯释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MSW)在受热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同时考察了升温速率、气氛、加热终温等因素对氯释放特性的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管式炉试验系统对MSW热反应过程的氯析出进行了定量测定,并研究了Na2SO3对MSW氯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和热解过程中,MSW所含的氯基本上以HCl的形式释放,氯的起始释放温度随升温速率的提高而增加;在相同的升温速度下,MSW在燃烧时氯的起始释放温度比热解状态下氯的起始释放温度低.在热处理过程中,MSW灰渣中的金属氧化物可起到固氯的作用.在温度为500℃左右的情况下,持续加热30min,MSW中70%~80%的有机氯释放出来;在1200℃下保温10~30min,MSW中的无机氯有5%~25%释放出来.此外,MSW中含有Na2SO3,对无机氯的释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溶剂法制备阿司匹林缓释固体分散体,并考查载体对药物体外溶出速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乙基纤维素(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及甲基纤维素(MC)为辅料,通过测定阿司匹林在各种辅料水溶液的溶解度及固体分散体在水中的溶出度选择最优载体,来制备阿司匹林缓释固体分散体.结果:当选择EC和HPMC为共同载体,且药物:EC:HPMC的比例为1 7 0.7时,药物在2、6、12 h分别能溶出至30%、50%、80%左右,对药物可起到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为模型药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白藜芦醇凝胶骨架缓释片,考察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条件对其释放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通过零级、一级和Higuchi模型探讨缓释片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制备的缓释片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压片压力、释放介质pH值和搅拌转速对白藜芦醇凝胶骨架缓释片释放均有一定影响。以HPMC4000为骨架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理想缓释效果的白藜芦醇凝胶骨架缓释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扑热息痛(ACE)缓释固体分散体来减缓药物释放的速率.方法:通过测定扑热息痛在各种辅料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最优载体及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出度实验结果来确定各组分最佳比例,最终以乙基纤维素(EC)为最优载体,吐温80(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用溶剂法制备ACE-EC缓释固体分散体,结果:当以EC为载体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且药物EC Tween80的比例为1 5 1%时,对扑热息痛可起到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吡拉西坦(Piracetam)缓释固体分散体(SD)来减缓药物的释放速度.方法:分别选用乙基纤维素(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及甲基纤维素(MC)为载体制备吡拉西坦固体分散体,以体外溶出度为考查指标,选择最优载体.结果:当选用EC与HPMC的混合物为载体,且药物:EC HPMC的比例为1 3 0.7时,在2、6、12 h累计溶出度分别达到了30%、50%、80%左右,由此可见,将吡拉西坦制成固体分散体可起到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