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和逆转方法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主要策略。很多因素与椎间盘退变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和性别因素等。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力学因素与椎间盘退变有着密切关系。学者们通过研究静态压力、动态压力、渗透压和牵拉等力学因素对椎间盘组织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遗传因素在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脊柱疾患,包括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段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症及脊柱滑脱症等,临床表现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增加,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一大疾病。脊柱外科医生在这类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引起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生物力学、免疫学、遗传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就从遗传学角度对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退变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变性疾病,在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仍然致力于退变终末期(例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滑脱症等),不能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也有了新的发现。基因治疗为延缓椎间盘退变提供了新方法,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以及脊柱节段不稳等的总称。治疗DDD的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侧凸现代概念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椎间盘退变所致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椎滑脱症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症。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间盘退变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ease,DDD)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类固醇注射封闭、理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近来微创手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出现了如椎间盘镜(endoscopic discectomy)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discectomy)等方法。但是,这些治疗措施仅着眼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从根本上减缓或中止退变进程。基因治疗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在分子水平进行调控,从而为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提供了可能。本文就目前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腰椎不稳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J].寻求椎间盘再生治疗的方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缓解疼痛症状或神经受压症状,却无法阻止退变进程,这也是导致高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与细胞外基质数量减少、细胞老化凋亡、炎性介质刺激和血管增生等相关的复杂程序。大量实验研究提示,椎间盘再生活性物质、干细胞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椎间盘细胞和基质数量,促进椎间盘再生或修复,从而逆转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退行性脊柱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凸等众多脊柱外科常见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与个人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1].目前,尚无从根本上逆转IDD进程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2.
朱建福  刘国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1):1635-1637,1643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可以引起一系列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神经根病变和脊髓病变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过程本身。因此国内外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能逆转这个疾病过程的方法,近来对椎间盘的生化构成及其内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以及某些基因被发现对椎间盘内基质合成和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为科学家寻求逆转这个疾病过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均为骨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两者常可并见于同一病例,二者可能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但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的内在联系目前没有明确论述。本文就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两方面的相关性从:骨质疏松对椎间盘营养的影响、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破骨细胞/破软骨细胞对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的影响、OPG对骨质疏松和椎间盘的保护作用等几方面做一探讨。最后得出: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相似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这一病理因素可能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进程,从而推测骨质疏松会引起或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4.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严重椎间盘突出症及由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腰椎不稳症,具有传统治疗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解决了由于椎间盘切除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并可由此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及退行性侧凸等[1],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均不能从组织学上根本逆转椎间盘退变.通过细胞治疗等生物学方法修复退变椎间盘是脊柱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共培养技术促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干细胞与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体外共培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退变性腰椎体滑脱、节段性腰椎不稳定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础科学在椎间盘退变的组织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使得椎间盘再生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增加,已经成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往往只能针对产生疼痛或突出的椎间盘,虽能够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退变的进展.外科手术方法局限于摘除退交的椎间盘,然后对相关节段进行融合固定,这降低了脊柱的运动性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人工椎间盘应用由于材料特性面临着磨损和疲劳受到限制.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对椎间盘进行功能重建,是未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细胞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亮  陈其昕 《中国骨伤》2007,20(7):504-505
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体外环境下,可诱导多胚层来源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椎间盘退变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及继发病变的基础,临床上十分多见,目前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均不是真正针对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过程。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作为椎间盘退变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从根本上阻止和逆转椎间盘退变,必将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其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这些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随着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椎间盘退变与髓核内代谢失衡、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如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分泌减少有关.因此,如何增加椎间盘内的髓核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增加液体含量,改善髓核内微环境是治疗DDD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治疗DDD发现干细胞有望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目前已成为治疗DDD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干细胞治疗DDD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 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椎间盘退变一般表现为迁延不愈, 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椎间盘退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创伤、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代谢障碍等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均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为目的, 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学疗法理论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理功能, 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残存细胞增殖分裂、干细胞移植、细胞支架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椎间盘退变的干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以及组织工程和细胞支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