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医学正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热切关注。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诱发和加重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高血压病的转归亦起双相调节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共识。本文着重于对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琴 《健康大视野》2006,14(3):57-58
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日益受到重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迫切需要获得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医学知识,渴望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这为医院图书馆拓展阅读治疗的新服务领域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疗已从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也逐步地从传统的医方主导、病人盲从的模式,向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作为医务管理者,从伦理学角度探讨社会转型期的新型医患关系,有助于把握卫生服务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医院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现在护理模式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心身合一的医学观念为背景的“心理护理”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使该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22%降为4%,无再次梗死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2~3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WHO指出: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个体在体格上无疾病,而且在精神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处于最完好状态。近年来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认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增加趋势。以往的文献可见2~3岁正常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报道,但未见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国营  李红 《泰山卫生》2009,33(4):12-13
妇幼保健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工作,关注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开拓视野,创新发展。1加快培养适应社区工作的人才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不再为温饱问题而苦恼,  相似文献   

7.
吕斌 《保健医苑》2006,(2):37-37
人的一生约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审视影响健康因素的今天,人们特别关注家庭与健康的关系。人们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健康,也可以因家庭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2002年4月我国SARS的大流行,到2010年8月甘肃舟曲巨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心理社会因素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巨大作用.发挥心理-社会干预系统的作用.调节人体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来应对重大突发疾病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通过SARS期间自发式的心理一社会干预系统初步发挥作用,到目前建立长效的应急体系和心理-社会干预网络,心理社会因素在应对重大突发疾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的一般构成入手,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即10个基本概念、3层逻辑关系、6个命题。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对医学模式转变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卫生服务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其中的核心是健康相关社会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的一般构成入手,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即10个基本概念、3层逻辑关系、6个命题.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对医学模式转变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卫生服务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其中的核心是健康相关社会技术.  相似文献   

11.
健康体检发展与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对人类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的疾病也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焦赛 《健康必读》2010,(1):39-39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在住院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很高要求。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更加注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医学科学发展至今,其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转变。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总则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应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黄旭  静进  史明丽  涂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19-7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类疾病谱亦发生巨大的变化,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突现出来,作为脆弱群体的儿童正处于心身发育成长过程中,面对新旧观念剧烈冲突,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激烈竞争等种种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韦秀芹 《工企医刊》2008,21(2):63-64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价值的提高,护理工作范围的拓宽,医学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学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和发展,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差,各科混杂,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菌技术观念不强,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从事的只是单一的打针挂水的功能制护理,病房元论是设施还是护理服务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相协调,介于这一现象笔者对于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从单一的治疗模式向以群体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多种服务模式转变。因此,对医学生的培养也由单纯的专业培养转向以专业为主导、以相关自然学科和人文知识为基础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相关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知识,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卫生管理能力等。针对我国目前中学阶段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状况和医学院校课程设置较窄较专现象,在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状况基础上,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调整学科和课程合理设置的理论依据。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鑫 《健康大视野》2007,(8):114-115
"这一近年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在针灸界、按摩界、美容界、养生界、医学界与广大读者中倍受关注和反响强烈,新世纪医学模式与其运用倍受青睐和欢迎。"——专家评价。2002年11月,魏慧(王强)主治医师一篇《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挑战:新世纪医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该论文当时被刊登在头版头条,占用了7个整版的版面。刊登后,受到了医学界极为强烈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医学是一门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科学。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现代医院管理亦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关注医学科学进步,解除患者肉体病痛的同时,应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关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责任、诚信、仁慈等,以解除患者伴随病痛而至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能治疗病人,还应具有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习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及运用预防医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主要死因之一,其病因复杂,属于多因素疾病。传统的生物学因素及行为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和高脂饮食等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明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近年来也进行了有关的起步研究.目前研究发现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