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高危型HPV(HR-HPV)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及宫颈癌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覆盖率不高、筛查诊治不规范、缺乏随访等问题,且随着分级诊疗步伐的不断迈进,HPV疫苗接种、社区宫颈癌筛查有望成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对阴道感染等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接诊率和处理率亦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对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报道了全科医生在社区接诊的1例BV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拓宽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提高全科医生对妇科常见病诊治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全科医生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C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存疾病,但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中2型糖尿病合并CKD综合防治的相关研究证据较少。目的 基于全科医生视角了解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方法 于2022年5—7月,在北京市某城区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抽取全科医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基于理论域框架(TDF)制订访谈提纲。采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访谈13名全科医生,受访者从事全科岗位工作的年限为8~22年。研究总结出与TDF中6个领域有关的阻碍因素,分别为知识/技能、对结果 的信念、动机和目标、医疗背景 、资源、行为规范。经过再次提炼,发现缺乏系统的CKD相关知识和技能、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缺乏通畅转诊流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等是社区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监测和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因素。结论 全科医生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监测和管理中存在不同层面的阻碍因素,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从 2 0 0 3年7~ 11月在月坛社区 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 10 0人作为研究对象 ,严格按照《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管理患者 ,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医疗费用等。结果 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管理患者 3个半月后其糖化血红蛋白较管理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管理前、后患者医疗费用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有利于在社区中规范化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 ,在不明显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 ,可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糖尿病防治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尤其在糖尿病前期及并发症治疗方面优势明显。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对《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指南》)的应用和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体基层卫生人员共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138例,西医166例。自行设计《指南》应用及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情况、中成药使用情况、对本指南的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状况。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低于西医全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33例(96.4%)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27例(92.0%)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34例(80.7%)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12例(67.5%)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4,P<0.001;χ2=27.038,P<0.001)。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25例(18.1%)没听说过《指南》,94例(68.1%)听说过但未学习,19例(13.8%)了解并认真学习过;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33例(19.9%)没听说过,108例(65.1%)听说过但未学习,25例(15.0%)了解并认真学习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854)。中医全科医生中,男性《指南》学习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学历降低、职称升高、工作年限增长,《指南》学习率增高(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26例(91.3%)有《指南》培训需求;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44例(86.7%)有《指南》培训需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P=0.209)。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50例(36.2%)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指南》,63例(45.7%)希望采用视频培训,25例(18.1%)认为两者兼可;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59例(35.5%)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69例(41.6%)希望采用视频培训,38例(22.9%)认为两者兼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569)。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指南》知晓率、学习率较低,应加强《指南》社区推广,尤其在年龄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中医全科医生群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因视物模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全科-专科分级管理过程。患者由社区全科医生首诊为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并在社区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及时转诊, 专科医生针对并发症进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通过整合优化国内外常用乳腺癌防治筛查工具,构建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基于综合医院-社区协作模式的乳腺癌防治流程,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各层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的乳腺癌防治流程。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汇总当前国内外乳腺癌防治相关指南,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及流程图法构建基于综合医院-社区协作模式的乳腺癌防治流程。结果 乳腺癌防治流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第1步,通过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癌意识;第2步,由社区全科医生进行Gail-2风险评估和临床乳腺检查,筛选出社区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将乳腺癌高危人群向上转诊;第3步,通过综合医院专科医生进行乳腺X线检查或其他乳腺相关检查,进行乳腺癌的初步诊断与治疗,并开具康复处方进行癌后康复。结论 乳腺癌防治流程的建立,实现了乳腺癌临床指南的落地实施,形成了切实可用的执行方案,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社区全科医生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的合理分工,完成了乳腺癌从早发现、早诊断到早治疗的全过程,避免了多次检查、多次就诊的医疗资源浪费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全科医生乳腺癌临床防治检查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区全科医生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作者社区未开展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模式时收治的68例Ⅱ型糖尿病作为管理实施前对象,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作者社区开展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模式后收治的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管理后眼研究对象,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及满意度。结果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模式实施后各血糖水平比实施前低,满意度比实施前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全科医生管理后,血糖水平改善显著,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在社区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7—8月在海运仓小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亚太地区关于糖尿病足的指南,根据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所要求的电子病历书写模式,制定出一套规范的SOAP评估模板。检查包括双足的外观、动脉、振动觉情况3项,根据3项检查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复查标准,并记录诊疗过程的时间。结果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1例拒绝足部检查;71例患者愿意接受足部检查,接受率为87%,其中3项检查均正常者42例,占59%;任何1项异常者15例,占21%;任何2项异常者12例,占17%;3项均异常者2例,占3%。诊疗全过程对于病情较轻者耗时15~17 min,对于病情复杂者耗时约20 min。结论从患者的接受率及社区医生的人力资源和时间上来看,在社区进行糖尿病足的监测与筛查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安康  李舍予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3269-3275
BMJ快速推荐栏目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深入探讨了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用两种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诊疗策略。该指南采用了基于基线风险,而非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或血糖控制水平的决策模式。其提供的高度可视化的证据和推荐呈现工具,便于全科医生快速查询,并为医患共同决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7年1—6月,以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东团队古宜社区居民委员会纳入管理的2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进行慢性病管理。对患者干预1年,于干预前后进行指标评价:(1)并发症评价;(2)量表评价:糖尿病中医防治知信行量表积分(KAP)、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积分(C-DMSES)、糖尿病问题量表积分(PAID);(3)血糖评价: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4)糖尿病肾损害评价: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尿ACR),尿ACR≥30 mg/g定义为阳性;(5)医疗费用:年医疗费用及日均费用。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KAP、C-DMSES、PAID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后,患者尿ACR、尿ACR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年医疗费用及日均费用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利于血糖稳定,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内部不同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与分工合作机制〔医生依托医联体和院校专家资源建立纵向专家技术团队,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综合诊疗能力,提升签约管理水平;护士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养社区专科护士,建立护士健康管理室,保障签约患者综合性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权益;纳非专业人员(护士助理)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助团队承担更多事务性工作,分担团队工作压力,扩大服务覆盖〕;借助计算机智能协助定向分诊,强化、巩固医患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落实连续性管理,提供差异性签约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纵深发展。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基层操作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运行模式,效果肯定,社区居民签约率、规范管理率、慢性病控制率,社区就诊率、健康行为改善率、签约居民满意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率均不断提高,真实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医改进程,有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形成,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随着京蒙医疗帮扶的不断深入,京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了帮扶关系,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5年6月开始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帮扶,为期6个月。帮扶期间通过远程视频、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责任到科室点对点结对帮扶,进行远程中西医基本临床技能、心电图、B超、X线片、药品管理、处方点评、网络建设等各方面带教及业务培训指导,探索出了京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帮扶带教的适宜模式。帮扶带教6个月后,乌兰察布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医疗收入、医技检查数量、医生收入等较帮扶前有明显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健康帮扶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居民的认可,带教帮扶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介绍了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社区卫生健康帮扶带教的具体方法,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帮扶带教工作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治疗情况,为社区医疗机构开展癌性疼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收治的111例癌性疼痛患者的信息,依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版)》进行规范化治疗,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癌性疼痛患者中无痛0例,轻度疼痛11例,中度疼痛25例,重度疼痛75例;男52例,女59例;平均年龄(71.2±12.6)岁;经规范化治疗后48 h疼痛缓解度(PAR)有效缓解达77.5%(86/111),72 h PAR有效缓解达99.1%(110/111)。结论 经过规范系统的培训,社区医疗机构有能力为癌性疼痛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身体状况,为预防高血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德胜社区166名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建档,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行为指导等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2008年至2009年1年的干预,干预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由(1.92±1.41)mmol/L、(5.23±0.98)mmol/L和(3.75±0.93)mmol/L下降至干预后的(1.36±0.95)mmol/L、(4.83±1.16)mmol/L和(3.12±0.84)mmol/L。现存危险因素中的膳食高盐、低钾、低钙、缺乏体力运动和长期精神紧张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35.5%、60.2%和32.5%下降至干预后的24.1%、45.2%和15.1%。高血压平均知识知晓率从54.8%上升至82.5%。血压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干预,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专科服务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现状。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以全科医学科为主,中医科发展较快,康复医学科具有发展前景,儿科等其他专科发展滞后。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加医疗收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基础设施配置、专科人才培养、用药及相关政策等方面面临困境。因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科服务不同于综合医院,应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完善投入、激励、医保、价格、药品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住院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年龄构成、疾病转归等情况,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4—2007年收治住院患者的资料,共有1307人次,对其疾病谱、性别、职业及疾病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住院患者的主要病因中,循环系统疾病居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种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为主。患者以老年人口为主,50岁及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95.2%,60岁及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86.5%;职业以离退休人员和无职业者为主。治愈好转率平均为80.3%,病死率平均为9.1%,总转院率为8.2%,自动出院率为2.3%。结论近几年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疾病病种较多,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较多,所以应加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高全科医师对这些疾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签约服务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应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用于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指标体系,以有效监测和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能力建设的方向性和内容精准性。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遴选熟悉全科医学理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之家(PCMH)、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的专家13名,分别于2017-12-14、2018-01-14开展2轮专家会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修改。结果 2轮会议的专家参与率分别为100.0%(13/13)、92.3%(12/13)。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11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以人为中心的照护和沟通、提供可及性和连续性服务、以团队为基础提供计划性服务、提供协同服务与管理、人群识别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工具的应用、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结论 构建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以人为中心、健康促进及可及性、连续性服务内涵,具有很强的操行性和目标导向性,可以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诗敏  王军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68-3470
本文通过1例罕见病案例诊疗过程中患者面临的问题,分析全科医生在罕见病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提出全科医生的核心能力和特质,提出全科医生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领域,而且能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全病种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瑛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吕凯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613-1617
背景 使用精神类药物,尤其是镇静催眠药,可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目的 了解社区规范化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方法 于2018年1-3月,采用系统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已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60~80岁)慢性病患者中选取581例进行调查,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患者分别为512、277、50、190例。通过查阅2017年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结果 193例(33.2%)老年慢性病患者确诊为失眠症且使用了镇静催眠药。随着年龄、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升高(P<0.05);患2种慢性病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高于患1种慢性病者(P<0.05)。使用率排在前3位的镇静催眠药为艾司唑仑(63.2%,122/193)、唑吡坦(18.7%,36/193)、佐匹克隆(15.5%,30/193)。95.9%(185/193)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4.1%(8/193)的患者采用加大剂量。31.6%(61/193)的患者有6个月以上需要间断使用镇静催眠药,68.4%(132/193)患者的服药时间为1~2个月。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和慢性病患病种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长期用药率不高。应关注高龄患者及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并给予其健康指导,以减少跌倒等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摸清北京德胜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基本流行状况、疾病负担及相关的行为影响因素,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实际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相应的服务供给水平及前期的防治成果,确定优先解决的管理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小组访谈,对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整群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抽取到15个居委会共计5 726人进行调查,获得了德胜社区社会人口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居民需求诊断.德胜社区居民前四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为缺少运动、超重、口味偏咸等.提示我们今后应继续以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干预和综合性系统管理为主,同时必须强化肺癌、肝癌等肿瘤的预防和早期筛检工作.结论 德胜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态势良好,长期坚持的慢性病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潜在减寿年数,PYLL)已低于或明显低于全国和北京市的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