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探索CKD分子致病机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对提高CKD诊治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减轻政府卫生经济负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CKD研究中发现的新的分子致病机制,及针对这些新机制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重点关注了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抗肾脏纤维化药物,以及血管钙化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苷酸磷酸(NADPH)过氧化物家族、核因子κB通路等在CKD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工作组先后制定了CKD临床实践指南。为提高中国CKD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外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专家组制定了CKD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该指南对各级全科医师和肾脏病专科医师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的研究表明,营养疗法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CKD患者营养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保护靶器官、改善营养状况的目标。营养治疗是CKD患者的客观需要营养素代谢失调,是CKD患者出现多种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CKD患者肾衰竭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CKD较为常见,这一人群往往预后更差,死亡和出血风险更高。抗栓治疗是ACS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如何平衡ACS合并CKD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从ACS合并CKD患者的流行病学、预后、临床表现及其抗栓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并实现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治疗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无论接受替代治疗与否,各种并发症如控制不当都将导致CKD患者预后不良和过早死亡,其中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最重要原因。CKD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可能较预想的要早。应重视对其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定期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制定的临床指南对于指导CKD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意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贫血的程度亦逐渐加重.自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上市以来,ESA已成为透析和非透析CKD患者贫血的常规治疗药物.ESA能通过纠正肾性贫血而延缓患者的CKD进展,减少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住院率、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地区之间、医师之间存在着实际操作不统一和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为规范肾性贫血治疗,2001年以来美国、欧洲先后颁布了CKD贫血治疗的K/DOQI(美国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组)指南、EBPGs(欧洲最佳实践指南),并对指南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2003年成立的KDIGO(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颁布了最新的2012年CKD贫血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包括CKD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铁剂治疗贫血、ESA和其他制剂治疗贫血以及输注红细胞治疗等,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CKD贫血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合并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风险很高,预后有别于经典PPCM,研究两者之间关联性有利于积极防控及时干预,对阻止PPCM恶化据有重要意义。通过病例回顾结合文献复习总结CKD及PPCM诊断与治疗进展,根据病史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CKD对PPCM发生发展有关,CKD孕妇必须定期进行包括心脏在内的血、尿及影像学孕期检查;发生急慢性心力衰竭者按治疗指南处理相关病情,同时纠正CKD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积极治疗CKD,给予以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为基础心力衰治疗+靶向治疗可以逆转心脏结构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及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3~4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265例在北京友谊医院CKD门诊规律随访3个月以上的CKD 3~4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高血压知晓率为97.7%,知道正确靶目标值的患者占83%,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的CKD高血压患者占39.2%。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的患者占19.6%,利尿剂使用比例6.8%。结论应加强对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及自我管理的培训,临床医师应给予患者更加积极合理的降压治疗,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5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22例,年龄60~92(74.47±9.26)岁。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CKD组(29例)和对照组(246例)。记录临床基线资料,并在发病90d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电话随访评价预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CKD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结果 CKD组患者年龄[(78.62±7.99)岁vs(73.98±8.16)岁,P=0.004],心房颤动(41.4%vs 13.4%,P=0.000)、脑梗死(48.3%vs23.2%,P=0.003)、心力衰竭(34.5%vs 8.1%,P=0.000)及病死率(17.2%vs 5.3%,P=0.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明显低于对照组(48.3%vs 67.1%,P=0.04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14,95%CI:0.075~0.615,P=0.004)。结论 CKD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预后差,而CKD患者的长期预后也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由于在多数随机试验中CKD都被排除在外,因此有关CKD合并CAD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1CKD与心血管事件及其不良预后相关CKD已成为流行性疾病,CKD合并CAD的比例相当高,是引起CAD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1]。透析患者有40%合并CAD,每年的心血管病死率达9%。轻中度CKD合并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30d和180d的病死率高于非CKD患者。AMI后的医疗保险研究(post-AMI…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肾脏病(CKD)并非妊娠禁忌证,但其原发病、血压、蛋白尿、肾功能状态会不同程度影响孕妇和胎儿的预后,CKD患者属于妊娠高危人群。随着肾脏病治疗和透析技术的进步,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化和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CKD患者成功妊娠成为可能。不少CKD女性有着强烈的生育愿望,因此慎重评价和妥善管理CKD患者的妊娠已成为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挑战。妊娠可能导致CKD患者尿蛋白增加、肾功能恶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CKD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质代谢异常,这是促进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CKD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与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各类降脂治疗能否有效改善CKD患者的CVD也存在争议。因此,文章就脂质代谢异常与CKD患者合并CV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性作一综述,这对降低CKD患者CVD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多发人群。增龄、共病、多重用药等是导致CKD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老年CKD患者因存在慢性炎症、蛋白质能量消耗、运动减少等情况,使其易合并肌少症。肌少症对老年CKD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已引起肾病科及老年科医师的重视。肌少症可增加老年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与老年CKD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高血压人群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等特点, 如何规范合理诊治CKD患者高血压并改善其预后, 日前尤为需要。国内外已颁布了多个高血压诊治及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 其中有涉及CKD患者高血压诊疗的部分内容, 但仍不能满足CKD高血压诊疗需求。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基于中国CKD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 组织了专家组撰写本指南, 从CKD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不良结局, 降压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特殊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 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该指南旨在进一步加强CKD患者高血压的管理, 规范其诊疗标准, 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有效控制高血压, 减少并发症发生, 从而延缓肾脏病进展、改善中国CKD患者高血压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高危人群,老年CKD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衰弱是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老年CKD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于普通老年人群,衰弱可增加老年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风险、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及加速肾功能进展,衰弱是不良健康结局的预测因子,早期有效识别衰弱并及时干预对改善老年CKD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DOQI)专家组首次正式提出慢性肾脏病(CKD)的概念~([1]).随后在2004年全球提高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经过讨论肯定了K/DOQl关于CKD的定义与分期,并进行了修订和推广~([2]).  相似文献   

17.
<正>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为注射造影剂后的主要不良并发症之一,一旦罹发CI-AKI对预后不利,尤其是在患有冠心病、糖尿病(DM)和肾性肾病(CKD)的患者。既往关于他汀类药物可预防CI-AKI风险尚少有报道,有关短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DM和CKD者罹发CI-AKI的防治效用尚罕有报道,现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高且预后极差,了解CKD患者中CV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助于制定相关治疗策略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人群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在CKD患者中更为常见,但这仍然不足以完全解释其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特点。随着肾功能下降,积聚在体内的尿毒症毒素被认为在CKD患者CV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促进作用,而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是当前研究最多的肠源性尿毒素之一。该文就IS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有极高的高血压(HT)发病率,HT 是导致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CV)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能明显改善肾脏预后。对 CKD 的 HT 发生率、发病机理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根据临床实验结果,结合 JNC 7、ESH/ESC 及我国 HT 指南和 K/DOQI 及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等的推荐,对 CKD的血压目标水平、药物治疗,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联合用药等的现状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饮食营养管理对于延缓肾病进展,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CKD患者饮食营养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CKD饮食营养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效的CKD饮食营养干预应建立在慢性疾病管理基础上,提供有肾科营养师参与的团队治疗,建立规范的CKD饮食营养临床路径、随访目标并进行合理评估,同时实施多维度的饮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