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水提银杏叶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电荷性质不同的4个亚组分PGBL_0、PGBL_1、PGBL_2、PGBL_3。利用Sepharcyl-300凝胶柱层析对PGBL_1和PGBL_2 2种主要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4种均一多糖PGBL_(1A)、PGBL_(1B)、PGBL_(2A)、PGBL_(2B),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10~4、9.0×10~3、1.2×10~5和3.0×10~4。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法对4种均一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PGBL_(1A)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2.13:1.00:2.50:6.88;PGBL_(1B)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00:3.50:1.00:1.50:6.75:11.50;P G B L_(2 B)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2.50:4.83:3.83:1.00:3.00:3.00;PGBL_(2A)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2.19:1.57:1.00。  相似文献   

2.
刘荣  王向宏  李佳梅 《食品科学》2009,30(13):81-83
柳蒿芽干品经热水浸提,所得多糖分别经脱蛋白、脱色、乙醇沉淀、DEAE 纤维素和SephadexG-100 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3 种多糖组分(PSWP-1 ﹑ PSWP-2 和PSWP-3),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PSWP-1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3 × 105D,水解单糖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000:1.703;PSWP-2 相对分子质量为1.2491 × 105D,水解单糖由葡萄糖组成;PSWP-3 相对分子质量为1.1663 × 105D,水解单糖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000:2.18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 种多糖组分均为一种β- 型糖苷键相连的吡喃多糖。  相似文献   

3.
采用醇沉方法对黑果腺肋花楸叶多糖进行分离,得到HY-40(4.89×10~5)、HY-60(1.17×10~5)、HY-80(8.18×10~4)和HY-90(4.56×10~4)四种不同分子量多糖,对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进行紫外扫描、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均不含蛋白质、核酸和多肽;其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但构成比例不同;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其中HY-90多糖抗氧化性能最优,其铁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313g/L、0.444g/L和0.456g/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子量对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得到了一种取代度为0.90±0.007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1),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CMP-1的分子量为60.9×10~4u。利用H_2O_2对其进行氧化降解后,得到了分子量分别为10.7×10~4 u、3.22×10~4 u和1.09×10~4 u左右的降解产物CMP-1-1,CMP-1-2和CMP-1-3。应用铁氰化钾还原法、DPPH自由基测定法和Fenton法来测定CMP-1及其低分子量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性。结果:随着分子量的降低,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增强,并且多糖对Fe~(3+)的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CMP-1-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羧甲基茯苓多糖作为一种成分单一的多糖,其分子量的降低能有效地增强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法将杏鲍菇下脚料水提物分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个部分,并对各部分样品的得率、总糖和β-葡聚糖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U1得率远高于PU10和PU100,为14.6%,其总糖质量分数最高,达到62.75%。PU10和PU100中的β-葡聚糖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8.38%和19.91%,在总糖中所占比例超过50%。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粗多糖可以按照超滤膜的截留范围实现较好的分离,且PU100和PU10均含有多个组分,其中PU100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组分约占73%,PU10中两个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超过10 000;而PU1主要含有一个组分,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110×10~3。超滤各部分样品中的多糖分别由4~7种单糖组成,但种类及摩尔分数具有较大差异。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超滤所得各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在低质量浓度(50μg/m L)时PU100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酸水法从茶枝柑皮中提取多糖,经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透析、冻干后得茶枝柑皮多糖,再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组分CPA-Ⅰ。单糖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糖组成进行研究,凝胶分子排阻色谱法鉴定其纯度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紫外、红外光谱法对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茶枝柑皮多糖CPA-Ⅰ不含蛋白,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96×104,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是羧酸酯化的半乳糖醛酸多聚糖。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大豆皮多糖,并对其得率、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以大豆皮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高压辅助水提取、草酸铵提取和酸提取等四种方法制备大豆皮多糖,得率分别为2.69%、7.10%、2.96%和6.20%。水提SP1和高压辅助水提SP2的纯度较低,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96%和79.66%。酸提SP4和草酸胺提组分SP3的纯度较高,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76%和84.48%。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光谱(IR)技术对大豆皮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皮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较多,是果胶多糖和其他半纤维素的混合物。高压辅助水提SP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均一,水提SP1、草酸铵提SP3、酸提SP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均一,分别为15.7×10~4、26.9×10~4、26.0×10~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大豆皮多糖含有果胶物质,为酸性多糖。  相似文献   

8.
沙蒿籽中两种水溶性胶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籽中的水溶性多糖成分,经热水提取、醇沉、脱蛋白得到水溶性沙蒿籽胶粗多糖CASPs(crude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seed gum polysaccharides),CASPs经DEAE-Cellu-lose柱层析分离得到ASPI、ASPII、ASPIII、ASPIV四个多糖组分,ASPI经Bio-Gel P-150柱层析纯化后得到ASPI-A,ASPⅢ经Sephadex G-75柱层析得到ASPⅢ-A,ASPⅢ-B,ASPⅢ-C三个组分。气相色谱分析表明,ASPI-A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为1:2.84:4.89:1.92;ASPⅢ-A由木糖及微量的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及半乳糖醛酸组成。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表明,ASPI-A为均一性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42×104D;ASPⅢ-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4×105D。免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Con A合用时,ASPI-A和ASPⅢ-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成分,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 热水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超滤,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通过HPLC、IR、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确定2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及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2×103,22.2×103的多糖PL-A及蛋白聚糖PL-B,两者都是结构复杂的中性杂多糖.PL-B中,糖占71%,蛋白质占7%;PL-A,PL-B均含大量葡萄糖及少量甘露糖,PL-B中还有部分鼠李糖;PL-B所含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结论 多糖PL-A与蛋白聚糖PL-B为首次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到的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ls-45发酵法制取玉米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综合试验,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发酵生产玉米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12%,40目玉米蛋白粉,底物浓度5%,初始pH 8.0,装液量10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41℃,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63 h.在此条件下玉米肽得率达到最大为82.7%.并对制得的玉米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经截留分子质量10~4u的中空纤维柱超滤,得到分子质量在10~4u左右的超滤液,其回收率为86.3%,超滤液经SephadexG-25柱分离纯化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共洗脱出4个峰,其玉米肽各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大致为5128、3715和1513.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绣球菌低分子量多糖的制备工艺,本文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料液比对多糖水解度的影响,以绣球菌多糖水解度为响应值,通过二次项数学模型拟合出最优酸解工艺参数,并采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测定酸解前后多糖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46 mol/L、反应时间85 min、液料比6:1 mL/,绣球菌多糖水解度为67.06%±0.77%,与预测值接近,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绣球菌多糖含有3个组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32×107、1.79×106和3.18×106 Da,酸解后得到一种低分子量绣球菌多糖,含两个组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25×105、5.61×105 Da,表明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绣球菌低分子量多糖。为后续的绣球菌低分子量多糖分离纯化和分子量-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水浸提、分级醇沉的方法,从产自浙江龙泉地区的黑木耳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种多糖(命名为AAP-10);采用一系列理化分析手段对多糖进行了初步表征;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研究AAP-10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AP-10为一种纯度较高、分子质量较均一的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AAP-10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6∶1);高压凝胶色谱法测得AAP-10的重均分子质量为6.56×105 Da。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AAP-10给药能帮助小鼠较快克服CPA注射对其体质量及脾脏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CPA免疫抑制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增强CPA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其中低剂量(2.5 mg/(kg·d))及中剂量(5.0 mg/(kg·d))AAP-10给药效果最佳,说明黑木耳多糖AAP-10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鲜玉米皮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玉米皮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对提取物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研究Grindmyl Powerbake 950、Pentopan mono BG、Viscozyme L、Amano HC 90四种食品工业中常见的木聚糖酶提取所得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分布,筛选出提取玉米皮AX的最佳酶制剂,并确定酶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采用酶法提取玉米皮AX,其单糖组成主要是阿拉伯糖和木糖。以Amano HC 90提取24 h的玉米皮AX,其纯度为70.51%,提取率为(17.37±2.74)%,重均分子质量为(67.87±1.46)×104 g/mol,数均分子质量为(15.06±0.09)×104 g/mol,相对分子质量分散系数为4.51±0.13。经Amano HC 90提取得到提取物中AX含量较高,提取率适当,分子质量高且分散均匀,更适合食品工业中鲜玉米皮中大分子质量AX的提取,其最适添加量为1 500 U/g。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黄梨渣中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其基本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3(g/mL)、超声时间60?min、超声功率132?W、超声温度57?℃,此条件下的多糖提取量最高,为62.375?mg/g。Sevag法与木瓜蛋白酶联合去除蛋白的方法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75%和24.71%,工艺操作简易、省时,最大限度去除蛋白质的同时可保证多糖得率。H2O2法脱色率最高达78.56%,且多糖损失率最低仅为25.86%。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后得到梨渣多糖的主要成分为LPB-C组。经测定,LPB-C组的黏均分子质量为8.47×104?g/mol,由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木糖4?种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3.3∶2.3∶10.6∶23.2,是一种含有β糖苷键的吡喃型多糖。该研究为今后黄梨渣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取板蓝根多糖并测定其含量和摩尔质量分布。板蓝根生药粉经石油醚脱脂和95%乙醇多次回流提取(得到模拟板蓝根制药残渣)后,再用水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以中空纤维膜分离除杂后的板蓝根多糖提取液并测定各分离液中多糖含量,计算多糖摩尔质量分布。结果表明:板蓝根生药粉中醚溶和醇溶物质质量分数为4.89%;连续水提3次、提取温度95℃、每次1.5h,第1次提取料液比为1:9(g/mL),后两次均为1:7(g/mL),3次提取多糖得率分别为7.34%、4.65%和3.12%,总得率15.11%;生药粉直接水提3次,多糖得率分别为6.51%、6.04%和5.69%,总得率18.24%;板蓝根多糖摩尔质量主要分布在2×104~5×104g/mol之间,摩尔质量在1×104~1×105g/mol范围内的质量分数为90.8%。大庆地产板蓝根中多糖含量丰富。多糖摩尔质量分布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避免了反复分离、提纯带来的繁琐操作和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6.
具有抗氧化活性茶多糖TPS- Ⅱ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见  陈彦  方伟  孙玉军 《食品科学》2009,30(3):25-28
从六安炒青绿茶水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茶多糖组分TPS-II,经电泳和FPLC 方法检测TPS-II 为均一组分;其总糖85.3%、糖醛酸28.0%、蛋白2.8%,分子量为1.01 × 105D;气相色谱法分析得知其单糖组成为L- 鼠李糖、L- 岩藻糖、L- 阿拉伯糖、D- 木糖、D- 甘露糖、D- 葡萄糖、D- 半乳糖,摩尔比为2.98:1.58:4.27:1.00:1.82:2.25:6.98;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PS-II 呈现多糖吸收特征峰,β- 消去反应推断TPS-II 中多糖与蛋白的连接为非O- 型糖肽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纯化远志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olygala tenuifolia,PTP),并对其理化性质、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分级醇沉、DEAE-cellulose 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远志多糖;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比旋光度法、凝胶渗透色谱法3种方法验证纯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测定单糖组成;清除1,1-二苯基-2-苦味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以研究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远志多糖经分离纯化后获得组分PTP-1,经3种方法验证PTP-1为均一性良好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4.62×10~4,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3.92∶1.00∶2.08。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PTP-1对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半数清除率浓度IC_(50)分别为0.35 mg/m L和0.51 mg/m L。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PTP-1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IC_(50)值为0.52 mg/m L。结论:远志多糖PTP-1为具有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均一多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芍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白芍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并分析其化学组成,使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紫外检测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示差折光检测器联机系统检测多糖分子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和链接方式,采用WST法检测白芍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85 ℃、提取时间3.0 h,得率12.40%。白芍多糖含有96.2%±1.2%总糖和5.5%±0.6%蛋白质,未检出硫酸根和糖醛酸,其分子质量和回转半径分别为2.3×106 u和234.9 nm。白芍多糖主要含葡萄糖,大部分是通过(1→4)糖苷键链接的。同时,白芍多糖可以在2、5、10 μg/mL浓度范围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其中,10 μg/mL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得到大幅提升,且与其他组别的细胞增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布氏黏度计对桑枝多糖的黏度进行测定,分别考察温度、剪切速率以及pH值对桑枝多糖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多糖溶液为假塑性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黏度逐渐降低且两者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模型,温度和浓度对其黏度的综合影响可用数学模型η=-5.924 5exp 2.48/RT-0.123 8C+3.421×10-4C2)进行预测,适用范围温度20~80℃,浓度1%~8%;剪切速率对其黏度的影响可用幂律模型η=Mγn进行拟合,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酸和碱均使桑枝多糖溶液黏度下降,中性条件下黏度值最高,说明桑枝多糖是中性多糖.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黄皮疣柄牛肝菌中提取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后得到黄皮疣柄牛肝菌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Leccinum crocipodium (Letellier.) Watliag,LCP),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LCP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CP单糖组成,紫外光谱鉴定LCP纯度,红外光谱分析LCP结构,动物实验研究LCP对小鼠盲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34∶0.35∶0.08∶13.39∶3.35∶0.75∶1.80;重均分子质量为1.540×105 Da;红外光谱分析表明LCP是含有α-(1→6)糖苷键以及β-型糖苷键的吡喃型多糖;动物实验表明LCP对小鼠盲肠及粪便中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异戊酸的产生都有较大影响,不同的灌胃剂量对小鼠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以高剂量LCP对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