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中子辐射后小鼠肠道损伤的差异基因.方法 12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3Gy中子照射后6h,取小鼠空肠组织,提取RNA.采用小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分析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mas系统对差异基因进行分类,RT-PCR验证芯片筛选的部分差异基因.结果 中子照射后6h,在所分析的35 852条目的 基因中,小鼠空肠组织中共有60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的有277个,下调的有331个.mas系统的功能分类结果 显示这些差异基因涉及到代谢、转运、消化、应激、细胞黏附、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细胞死亡、细胞运动、细胞通讯、细胞周期、DNA代谢和修复、生殖相关基因,另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功能基因等.与中子辐射肠道损伤密切相关的有应激、细胞生长与死亡、信号转导、细胞周期、DNA损伤与修复等类别的基因.RT-PCR验证了部分结果 ,与芯片一致.结论 中子辐射后,损伤的空肠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基因,表明中子辐射对肠道是一种多靶点的损伤;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可能为中子辐射肠道损伤的敏感基因和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2.
X线照射后A549肺癌细胞Ku8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Ku蛋白参与放射损伤修复,并与肿瘤的放射耐受密切相关[1-3].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细胞对射线不敏感.作为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成分之一,Ku蛋白在细胞受到照射后其含量是相对恒定,还是代偿性增加以对放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进行修复,有关这个问题目前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3.
DNA是各种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生物性状的保持有赖于DNA遗传信息的完整和忠实传递。生物体内存在复杂的修复和监控系统,以确保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忠实传递,从而使细胞的正常功能得以维持。环境中的多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诱变剂等)常常引起DNA的损伤。其中,紫外线和电离辐射是最常见的物理致伤因素,紫外线所致的损伤由切除修复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组蛋白H2AX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基因组稳定的维持和肿瘤抑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放射生物学中具有应用前景。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 (y-H2AX)对DNA双链断裂快速敏感的反应使其成为DNA双链损伤的标志。y-H2AX分析也将在监测电离辐射尤其是低剂量电离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损伤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突变细胞研究DNA损伤修复机制,是DNA损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部分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变获得的辐射敏感突变株,及其在DNA损伤修复研究、人类DNA修复基因的分子克隆和染色体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DNA双链断裂修复是DNA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修复基因可以修复DNA损伤,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知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机制有两种——非同源性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该文介绍了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几种重要的修复蛋白。  相似文献   

7.
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造血损伤和修复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子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其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关于中子引起造血损伤和修复特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整,尤其对照射后的恢复问题尚有争议。因此,进一步系统地比较研究中子和γ线照射后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特点,对了解两种射线作用的异同,估计中子照射动物可能治疗的潜力都是有益的。本文报道了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骨髓CFU-S和GM-CFU-C的再殖能力,以及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改变,藉以了解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动物:LACA成年健康雄性小鼠,10—  相似文献   

8.
邸小青  胡新荣 《西南军医》2009,11(5):936-93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诱发的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及细胞凋亡调控的不同直接影响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近几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对治疗的耐受等均与TSC相关。本文将从放疗所致的DNA损伤修复,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干细胞三个方面来对NPC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DNA损伤是细胞最常见的损伤,DNA修复蛋白可以对DNA损伤进行修复,在维持生物体基因组的完整性和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正常与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该文对目前的研究热点——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CC)家族中XRCCl、XRCC2和Rad5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直接造成生物靶分子细胞DNA的损伤,DNA的损伤类型很多,其中以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最为严重。DNA DSB的修复较其他类型的DNA损伤更加困难。不修复则可能导致染色体断裂和细胞死亡,而修复不当则可能导致染色体缺失、重排、转位和倒置等,从而易于形成肿瘤等疾病。DNA损伤的不完全修复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机体细胞为了对抗损伤,发展出多个修复系统来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是DNA DSB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对于保持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十分重要。重组即遗传物质的重排,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主要是利用DNA序列间的同源性来识别,而负责配对和重组的蛋白质因子并无碱基序列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辐射刺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低剂量,低LET辐射对小鼠免疫功能、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资料。低剂量单次x线或持续γ线全身照射后,出现辐射刺激效应,表现为(1)增强免疫功能,包括抗体形成反应增强、自介素2产生增多、NK活性增高、胸膜细胞增殖加快和ConA诱导的大分子合成激活,(2)诱导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即低剂量辐射预先作用使相继较大剂量所致染色体损伤减轻; (3)促进DNA修复,包括非程序DNA合成增强和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对辐射刺激效应的发生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DNA损伤修复特别是DNA双链断裂(dsb)的修复能力有关。DNA拟伤修复有两种:正确修复。DNA恢复原样;错误修复,导致基因或染色体突变,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病变甚至癌变。  相似文献   

13.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烷化剂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损伤修复能够使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物造成的DNA损伤而存活,因此,调节某种特殊的DNA修复路径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另外,有些DNA修复路径在一些肿瘤细胞中是失活的。目前,以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错配修复蛋白作为调节靶标,提高化疗效果的联合用药策略正在进行各期临床实验。靶向DNA修复机制增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疗效、克服肿瘤耐药正成为肿瘤个体化化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免疫学方法经诸多研究者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检测辐射所致DNA损伤与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并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样品用量低等显着优点。本文结合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组蛋白修饰在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可以在参与招募DNA损伤修复因子、创建染色质开放结构和建立组蛋白抑制性标记等方面影响细胞对辐射的应答。同时,调控组蛋白修饰方式可以影响DNA损伤修复的过程,进而影响辐射敏感性。本文就组蛋白修饰影响DNA损伤修复过程与辐射敏感性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DNA组织在电离辐射诱DNA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和修复能力的大小与染色体包装、细胞核基质、细胞内可溶性蛋白、细胞周期、细胞形状及细胞间基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DNA辐射损伤直接影响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细胞遗传、发育、生长和代谢等生命活动。DNA损伤还是突变的重要原因,而严重的突变可造成细胞癌变,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系统,其中DNA修复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已证实巯基化合物能保护受低LET照射的哺乳动物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引起细胞乏氧、自由基消除及靶分子损伤修复的综合因素,这类化合物对高LET射线引起的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但它对阐明辐射防护作用机理却很重要。 WR-255591〔CH_3NH(CH_2)_3NHCH_2CH_2SH〕是氨基磷酸硫酯WR-3689的游离巯基药物,小鼠实验表明WR-2721和WR-151327能明显地防护由中子引起的致死作用,WR-255591还可降低CHO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9.
碱基损伤和修复与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DNA可被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及化学因素)所损伤,正常细胞的修复机能可将其修复。但当环境因素的数量异常增加,或细胞的修复机制有缺陷时,则可能在DNA复制模板上存留着一些致死性、致突性或致癌性损伤,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0.
裂变中子照射后小鼠小肠上皮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上皮是辐射敏感组织,动物受照射后,隐窝细胞的增殖下降,DNA合成很快受到抑制。绒毛上皮得不到成熟隐窝细胞的补充,发生坏死和脱落。由于小肠隐窝细胞增殖能力很强,受损伤的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后,能较快地恢复增殖能力,进行分裂增生以补充肠绒毛,使小肠上皮得到修复。本文研究裂变中子照射后,小鼠上肠上皮损伤和修复的规律。材料和方法动物本院繁殖的LACA系雄性小鼠,日龄80天左右,体重27—31克。正常组15只动物,照后每组5只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