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83.3%,中度残疾10.4%,重度残疾6.2%,无死亡病例;随访GOS评分5分38例,4分3例,3分2例。结论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瘤颈夹闭术。GOS术后评分:恢复良好171例,轻度病残35例,中度病残8例,重度病残5例,死亡5例。结论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动脉瘤颈逐步缩窄术.以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3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2例,翼点入路21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36例中,显露满意22例(61.11%),全切26例(72.22%),痊愈32例(88.89%),无死亡,预后良好18例(94.74%)。结论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鞍区脑膜瘤全切。  相似文献   

4.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9例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结果 9例均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动脉瘤分叶为一大一小,6例存在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9例均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2例加行包裹术。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1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宜在动脉瘤破裂3 d内或14 d后进行。翼点入路为首选入路,但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辅助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8例,29个动脉瘤。均在起病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后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对存活者临床随访半年以上并复查DSA。结果本组术中神经内镜检查显示夹闭前3例发现了显微镜下未能发现的穿通支血管,夹闭后发现3例瘤颈夹闭不全,2例误夹穿通支血管,无手术死亡,重残1例(3.57%),轻残5例(17.85%),恢复良好22例(78.57%),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再出血或复发。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夹闭率,预防漏夹和误夹,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34例前交通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夹闭治疗。结果按GOS评定预后,治愈或良好28例,致残5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5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早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30例,晚期(〉3d)进行显微手术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致残率、植物生存状态和病死率与晚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较入院时增加,且早期手术组大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及早进行显微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应该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手术夹闭成功,根据格拉斯哥结果 记分分为好21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早手术可有效治愈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1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经翼点入路手术152例,经前纵裂人路手术5例。其中施行瘤颈夹闭术者154例,另3例因动脉瘤较小或为前交通动脉的梭形扩张者施行动脉瘤包裹术。对26例IV、V级的动脉瘤手术中清除局部血肿后,对其中14例脑压较高者或术后因脑水肿反应严重者在首次手术时或再次手术行去骨瓣或颞肌下减压术。结果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本组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者140例(89.2%),中残5例(3.2%),重残4例(2.5%),死亡8例(5.1%,包括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死亡的8例中有7例为IV、V级的患者,另1例为动脉瘤包裹术后因再出血死亡。严重残废的4例患者也均为IV、V级病例。结论 对出血间在数小时之内;具有典型前交通动脉瘤的CT表现、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探察;对出血后早期呈TV、V级状态的患者,积极手术可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早期手术22例,中期手术7例,延期手术2例。结果25例术前Hunt-HessⅠ~Ⅲ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17例、3分4例、2分3例,1分1例。6例Ⅳ-Ⅴ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对2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无死亡。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对于Hunt—HessⅣ-Ⅴ级患者,在条件允许下早期手术,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患者中,恢复良好17例,因并发血管痉挛,出现昏迷而放弃治疗1例。随访1-24(11.5±7.0)个月,其中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1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I、Ⅱ级)17例,近全切除(siInpsonⅢ级)3例,部分切除(simpson4级)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1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宝龙 《河北医药》2003,25(8):579-580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82%,18例脑动脉瘤夹闲成功。术后3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2例,死亡0例。结论 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羊正祥  耿炯  周志明  陈翔 《江苏医药》2005,31(12):952-952
后交通动脉瘤(PCOAA)通常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常见类型,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0%~53.6%。我院1995年~2004年收治颅内PCOAA22例,采用翼点入路或其他改良式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3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31例,瘤壁加固术4例.均采用经翼点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瘤颈逐步缩窄等技术.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0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熟练地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宋旭  汤宏杰  张桐  王强  谢满意 《安徽医药》2022,26(12):2412-2415
目的探讨破裂的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中心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确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5年 5月至 2021年 5月破裂后交通动脉( PCoA)镜像动脉瘤病人 2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动脉瘤直接夹闭 24例。动脉瘤夹闭术病人中,行一期手术 21例,单侧开颅夹闭一侧动脉瘤 12例、夹闭双侧动脉瘤 8例,双侧开颅夹闭动脉瘤 1例;行二期手术 3例,其中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二期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行一侧动脉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有 12例病人。病人术后均行头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复查,通过显微外科夹闭的 24例动脉瘤病人中有 2例病人动脉瘤瘤颈残留,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显示恢复优良 17例,轻残 5例,重残 2例。结论 PCoA镜像动脉瘤应积极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部位、 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大小和形态,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治疗,采用早期与晚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共76个动脉瘤中:70个行瘤颈夹闭术、4个行动脉瘤包裹术、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手术疗效:58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病残、2例重度病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结论CT、MRI、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显微手术夹闭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成熟、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效果与预后。方法通过23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预后优良者(60%)14例,轻残(21%)5例,中残(4%)1例,重残(4%)1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易出并发症,针对每个患者应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降低动脉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