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一洗胃时间间隔、中毒一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02)、碳酸氢根(HCO。)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4例死亡,6例存活出院者经跟踪随访仍生存,最终病死率为70%。14例死亡患者血白细胞数增高,为(17.7±5.93)×109/L;而存活的6例患者白细胞数为(7.07±2.33)×109/L。死亡组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例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16.93±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7±4.08)分(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与患者的服毒剂量及白细胞数量、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组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 APP)肺损伤前后患者肺部CT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APP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及行血液灌流,中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待患者停止排绿色便后,口服百草枯中毒解毒方。根据服毒时间分为中毒急性期(1~7 d)、亚急性期(8~14 d)和慢性期(>14 d),观察两组患者各期肺部CT变化。结果各时期两组的肺部CT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中药治疗组肺部CT表现以肺纹理增强为主,其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以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其比例高于中药治疗组;在亚急性期,中药治疗组肺部CT表现以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其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而常规治疗组大多数患者已出现肺实质病变及肺间质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间质病变的比例均高于中药治疗组;在慢性期,中药治疗组出现肺实质病变的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但肺间质病变的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存活率为67.38%,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9.13%(P<0.05)。结论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组方治疗APP肺损伤患者可显著减轻肺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服毒原因、服毒前胃的状态、是否呼救、是否采取催吐等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和首次呕吐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服用原液百草枯的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呕吐的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催吐和配合救治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原因构成及胃的状态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通过对服毒者早期尽快采取催吐措施、增加呕吐次数,争取患者配合救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兴国  谷燕  刘尊齐  王海石  周志俊 《河北医学》2010,16(11):1319-132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和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滕彦波  鲁新  褚为 《当代医学》2011,17(36):25-26
目的研究不同中毒剂量的急性百草枯中毒经综合治疗后不同疗效。方法按口服剂量及死亡率高低分为轻、中、重、极重度中毒,不同中毒剂量分别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HP串联HD;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结果不同中毒剂量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死亡率不同,死亡患者中的存活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服毒量越大死亡率越高(P〈0.05);中毒后心、肝、肾、胰腺等脏器功能损害可完全恢复,而肺纤维化不可逆;大量乙醇(≥250ml)摄入后服毒可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率;服毒量≤100ml中毒患者HP串联HD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服毒量〉100ml中毒患者HP串联HD不能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50例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给予胸片、CT等检查,给予清除毒物、血液净化、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肺间质病变、毛玻璃样变见于绝大多数患者,发生率均远远高于其他病变(P〈0.05)。纵隔病变、心包病变等少见。治疗后,存活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显著提高(P〈0.05);PaO2达90%以上,PaO2/FiO2达400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减低(P〈0.05)。50例患者中存活29例,死亡率为42%。结论: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机制较为复杂,综合疗法治疗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效果确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黄建忠 《西部医学》2014,(12):1675-1677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并发症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2例,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16例和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毒后开始接受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以及患者早期并发症出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就诊时间、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并发症发病率由高到低为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呼吸功能损害、胰腺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肌肉损害、纵隔气肿和消化道出血.其中胰腺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肌肉损害以及呼吸功能损害这5种并发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急性百草枯患者早期并发症给予高度重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期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以及预后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基础。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已确诊为百草枯中毒患者48例,分析其中毒肺损害的CT表现,对其影像进行评估。结果 CT结果显示患者肺纹理增多、肺膜玻璃样病变、肺部实质性病变、肺间质性病变、支气管扩张等症状。中毒7日内,48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9例,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病变;中毒8~14日内,余下39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5例,其余患者病变症状较7日加剧;中毒15日后,余下34例百草枯患者死亡共4例,其余患者CT表现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呈正相关,为治疗以及提供诊断基础,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分为A组26例采用间断血液灌流,B组33例采用"持续"血液灌流,根据患者预后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A、B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药剂量、服药后至入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长于A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服药剂量明显增高。结论: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相同,"持续"血液灌流能明显延长中毒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中毒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与患者服用百草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7例,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中毒后第3天及第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判断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早期方法.方法 分析44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12项指标[服毒量、服毒-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毒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TBiL 、DBiL、Bun、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存活组.结论 服毒量、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肾功能、肺部CT的早期改变可作为早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彭杨  秦花  覃岭 《四川医学》2011,32(9):1367-136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2010年经诊治的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治疗,分别于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人院后进行三大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CT动态检查。结果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治疗组患者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何斌  何庆  胡海 《西部医学》2007,19(2):224-22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MB(CK—MB)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1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法测定中毒后24小时内CK—MB的血清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CK—MB增高的35例患者,病死率77.14%。死亡组CK—MB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CK—MB在百草枯中毒24小时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CK—MB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变化,了解百草枯中毒肺功能损害的转归。方法对治疗期间有明确肺损伤的51例患者,按出院时肺功能正常和异常分组,进行1年3次定期随访,观察2组患者体力负荷耐受、肺功能和肺部CT影像的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组体力负荷耐受、肺功能、肺部影像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体力负荷耐受、肺功能、肺炎吸收不全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可恢复至正常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C臂CT技术在辅助肾上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并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的患者,将其分为传统组17例与观察组21例。传统组操作流程:插管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确定导管在位后采血,再行左侧AVS,最后行下腔静脉采血。观察组AVS操作流程:插管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确定导管可能在位,行C臂CT扫描进一步明确导管在位后采血,再行左侧AVS,最后行下腔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造影剂用量、射线剂量、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口学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58.82%,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88.23%;观察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95.24%,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射线剂量、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CT技术能显著提高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而且未增加造影剂用量、射线剂量、手术操作时间,在AVS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垂体后叶素(Pit)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于基层医院给予洗胃后收入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it组,每组17例,Pit组在给予洗胃前即静点Pit,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予以导泻、白陶土、甲基强的松龙、血液灌流等治疗。观察入院后第3天及第1、2、4周肺部CT的动态改变,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及第1、2、4周血气分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指标,并测定核因子-资B,基质金属蛋白酶-9指标。结果输注Pit治疗后,Pit组中毒患者肺影像学表现病变较对照组轻;Pit组第2、4周动脉氧分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it组第1、2、4周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it组第1、2周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Pit组金属蛋白酶-9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Pit组12、24、48 h静脉血单核细胞中NF-资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t能减轻百草枯所致肺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治疗百草枯中毒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的影像学资料。评估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23例存活3周以上, 5例与2周内死亡,依次将病例分成2组。第1组,叫规律观察组,按时间分成中毒早期(2d以内)、中期(3-14d),中后期(14d 以上)。早期CT表现以肺通气过度、毛玻璃密度为相对特征,占52.2%(12/23)。中期以广泛毛玻璃密度、肺间质改变、肺实性变和渗出性病变为主,占100%(23/23)。晚期病变呈迁延改变,转归决定影像特征.肺渗出实变、肺纤维化仍为主要影像征表现.第2组,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要表现,并提示预后差。CT检查具有病变发现早、提供影像信息多、表现相对特异的优势。结论CT检查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