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抗细胞程序性死亡-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显现了CD8+T细胞在治疗和可能治愈恶性肿瘤方面的潜力。但仅约20%的患者对ICIs治疗获益,因此阐明CD8+T细胞在免疫微环境中的有效抗肿瘤功能,及其分子和空间的决定因素尤为重要。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和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干细胞样CD8+T细胞亚群,在介导抗肿瘤免疫效应方面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干细胞样CD8+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循环中的地位与演进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抗体或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用于治疗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D)的黑色素瘤安全有效.尽管如此,当此类患者应用抗CTLA-4抗体或PD-1/PD-L1时,仍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以预防和避免可能出现的AD进展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岳光成  魏旭东  杨天宇 《癌症进展》2023,(24):2715-2719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COPD合并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TNM分期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CA...  相似文献   

4.
杨艳莉  刘红梅  余静丽 《癌症进展》2023,(3):301-304+308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5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9.73%,与对照组患者的22.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3.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水平、CD4+/CD8+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在正常机体中,PD-1/PD-L1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1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1的发现及其结构、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由免疫介导的一组与肿瘤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功能统紊乱通常先与癌症确诊数月甚至数年[1]。PN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平均每334例肿瘤患者中就有1例PNS[2-4]。在神经系统典型的PNS中最常见的是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感觉神经病和边缘脑炎[5]。PCD是一种罕见的非转移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与任何癌症相关,最常见的是妇科肿瘤、小细胞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6]。临床上特异性抗体和肿瘤的检出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某些抗体的检出也暗示了肿瘤所在的位置,如有小脑症状的妇女血清中抗Yo抗体的存在被认为是患有PCD和妇科肿瘤(通常是卵巢癌)的确凿证据[1]。  相似文献   

7.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阻断T细胞活化抑制通路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等单克隆抗体(也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有些抗体已纳入特定肿瘤的一线治疗。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分析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其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称PD-1)单抗。但随着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CD1LG1,也称PD-L1)抑制剂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GLOBOCAN 2018数据显示,2018年约有1 81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2]。NSCLC约占肺癌的85%~90%。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3]。>60%的新诊断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发展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4]。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整体有效率差异很大。现阶段在肿瘤开始治疗前,检测患者PD-1/PD-L1的表达情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检测PD-L1表达的方法需要获取患者的标本,而获取标本存在创伤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无创性活体内特异性检测PD-L1表达的方法。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靶向PD-L1多肽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剂68Ga-DOTA-PDL1P,本研究通过对68GaDOTA-PDL1P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及稳定性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并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进行应用评价,以期获得有转化前景的68Ga-DOTA-PDL1P新型免疫PET探针。方法:利用镓-68 (68Ga)标记DOTA-PDL1P,并对其放射性化学纯度和...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在调节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状态与效应细胞CD8 + T淋巴细胞的关系尚不清楚,探讨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344例HCC患者的病理样本,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中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分析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参数、PD-L1的表达、CD8 + 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CD8 + PD-1 + 双阳性T淋巴细胞密度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1阳性信号定位于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中。PD-1的高表达率为43.9%,其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09)、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P<0.00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的表达(P<0.001)及肿瘤浸润CD8 + T淋巴细胞密度(P=0.003)有关,并且PD-1高表达是评估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的独立危险因子(OS:HR=1.654,P=0.010;DFS:HR=2.518,P<0.001)。另外,高密度肿瘤浸润CD8 + PD-1 + 双阳性T淋巴细胞组较低密度组OS和DFS更差(P均<0.001)。结论:PD-1在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潜在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免疫失衡,胸腺肽α1(thymosin α1,Tα1)作为免疫增强剂发挥作用,探究多西他赛(docetaxel,DCT)联合Tα1对大鼠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DCT组(剂量为10 mg/kg)、Tα1组(剂量为0.8 mg/kg)及3个DCT+Tα1组(DCT剂量为10 mg/kg,Tα1剂量分别为0.2、0.4、0.8 mg/kg),每组10只。给雌性SD大鼠接种大鼠乳腺癌细胞系SHZ-88建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DCT组、Tα1组及DCT+Tα1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DCT、Tα1,给药周期均为20 d,1次/d。测量大鼠肿瘤体积,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组织中CD4 CD25 Foxp3 Treg数量及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的Treg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显著下调CD4 CD25 Foxp3 Treg数量,以及IL-10、TGF-β、PD-1和PD-L1的表达(P < 0.05),其中DCT+0.8 mg/kg Tα1组作用效果最显著,明显优于其他给药组。结论:DCT联合Tα1可抑制大鼠肿瘤的生长,其中以DCT+0.8 mg/kg Tα1效果最显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D-1/PD-L1的表达,抑制CD4 CD25 Foxp3 Treg浸润。  相似文献   

13.
肺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0%以上。以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基础的治疗已成为了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本综述将对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予以梳理,探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思考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Ⅲb~Ⅳ期NSCLC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1例、研究组71例。对照组采用安罗替尼+紫杉醇方案化疗,研究组采用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方案化疗,统计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水平、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免疫指标(CD4+、CD4+/CD8+)、生存质量(FACT-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ORR为66.20%、DCR为85.92%,高于对照组的49.18%、65.57%(P<0.05);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血清CEA、CA125水平及sICAM-1、sVCAM-1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CD4+、CD4+/CD8+及F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治疗组(n=49)。对照组接受SOX方案,治疗组接受SOX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次要终点为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1年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Semi-Bio特异性细胞检测法检测CD3+、CD4+、CD8+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抗原(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结果 2个周期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6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D3+、CD4+、CD4+/CD8+比值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  相似文献   

16.
吴展帅 《现代肿瘤医学》2023,(23):4318-4325
目的: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PD-L1+/TIL+和PD-L1+/TIL-小鼠黑色素瘤模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基因编码分子H-2Kb-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筛选出H-2Kb+的细胞,使用动物试验、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H-2Kb+的细胞生长速度、成瘤快慢、细胞因子分泌、T淋巴细胞浸润和PD-L1的表达等。结果:筛选得到了8株H-2Kb+的细胞,其中2F10和2G1两株细胞的H-2Kb表达持久稳定,细胞生长慢、成瘤慢,分泌MCP-1和IL-6,可在2F10肿瘤组织中检测到T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均可检测到PD-L1表达。结论:利用H-2Kb+细胞构建出了符合临...  相似文献   

17.
王高波  杨洋  王佳  孙兴伟 《癌症进展》2023,(19):2128-2131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对结肠癌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84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8、CRP、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IL-4、IL-8、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T细胞及调节性T(Treg)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与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26例,统计术后2年内预后不良发生率,并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单因素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T细胞及Treg PD-1水平对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D3+、CD3+CD4+、CD3+CD8+及Treg PD-1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CD3+CD4+是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CD3+CD8+、Treg PD-1是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及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EGFR-TKI联合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EGFR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癌胚抗原(CEA)水平,不良反应,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及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敏感性、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GFR单抗与EGFR-TKI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放疗可增强NSCLC细胞放疗敏感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术后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及PD-1、LAG-3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CD3+和CD3+ CD4+ 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PD-1和LAG-3在CD4+、CD8+ 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CD4+ PD-1+ 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著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的比例仍显著高于术前。CD8+ PD-1+ 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术后CD4+LAG-3+ 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仅术后7天显著高于术前(t=2.199, P=0.029)。术后CD8+LAG-3+ 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 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