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接枝与共混并用的方法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质引入聚丙烯腈(PAN)中,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并通过FT-IR表征了接枝物的成分,有效地证明了接枝的成功性。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接枝物在保留部分PAN和蛋白质结晶性的同时,由于结构受到了破坏,结晶能力有所降低。用差热分析法(TGA)测试了不同蛋白质含量下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蛋白质含量对纤维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丝强力仪测试了不同组分纤维的断裂强力,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强力随着接枝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用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和分散颗粒,表明纺丝原液在凝固的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细菌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细菌纤维素含量对复合纳米纤维成形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静电纺丝产物由珠状结构纤维逐渐成为平滑纤维,上工平均纤维直径逐渐增大;随着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共混纺丝溶液的黏度增加,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也增加,同时其吸水性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并通过FT-IR、SEM、POM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复合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的溶胀性能和成品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磷虾蛋白(AKP)能较好地分散在海藻酸钠(SA)基质中,SA/AKP复合纤维的截面呈圆形和椭圆形形貌,纤维的表面存在粗糙的沟槽结构;复合纤维的溶胀性能随着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AKP加入量为30%时,溶胀度达356.3%;纤维的最高断裂强度为2.32cN/dtex,最大断裂伸长率为16.14%。  相似文献   

5.
以鸡毛为原料通过酸碱法和氧化法结合提取羽毛角蛋白(FK),再将角蛋白与海藻酸钠(SA)混合制备SA/FK复合溶液,经纺丝成型制备出SA/FK复合纤维,用FT-IR、XRD、SEM等方法对纤维中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液黏度随pH升高而降低;SA/FK复合纤维中分子间氢键作用随pH升高而下降;凝固浴质量分数为5%时,SA/FK复合纤维断裂强度最高,为1.96 cN/dtex;纤维表面具有数目较多且分布不均的沟槽结构,此结构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相似文献   

6.
将可以完全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壳聚糖(CS)与明胶(GA)进行共混,制备CS/GA复合溶液,对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进行了测试。通过湿法纺丝制备CS/GA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基本性能。在共混体系中,壳聚糖分子与明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溶液以及复合纤维的性能相比较纯壳聚糖有了明显改变。实验结果表明,CS/GA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与GA含量有关,GA逐渐增加时,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CS/GA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相比纯CS纤维有显著提升,当GA的质量分数为15%时,CS/GA复合纤维的力学断裂强度达到3.58 cN/dtex。扫描电镜观察CS/GA复合纤维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以月桂酸和硬脂酸二元低共熔物(LA-SA)为固-液相变材料,聚丙烯腈(PAN)为基体的超细纤维。研究最佳静电纺PAN纤维的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溶液中不同LA-SA含量对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影响。确定最佳静电纺PAN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纺丝电压15KV,接收距离20cm,纺丝液流速1ml/h)。SEM观察表明:随LA-SA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当复合纤维中LA-SA含量较高时,纤维表面变得不光滑,并呈现褶皱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将自制的以正十八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PCMMcs),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切片混合,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蓄热调温纤维.用扫描电镜、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纤维的结构、蓄热调温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MMcs质量分数为10%的纤维试样,经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其在29.3℃时有16.1 J/g的熔融相变焓,表明本法制备的PCMMcs与PBS能够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成的纤维具有较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质量分数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丙烯(PP)的共混物为芯层、PP为皮层,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出了皮芯复合中空纤维.研究了复合比例、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熔融纺丝工艺:EVA质量分数为10%,皮芯此为60/40,纺丝温度为230℃,挤出速率为48mL/min,卷绕速率为500m/rain.  相似文献   

10.
以溶液纺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分析法对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与PVA质量分数为6%、SA与PVA质量比为4∶1、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2%、凝固浴温度为60℃、纺丝头牵伸比为2倍时纤维的吸附量最大。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正硅酸乙酯和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2-SiO2为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合成了新型负载型钯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乙炔气相催化加氢制备乙烯的催化活性、转化率及选择性,而且采用FTIR、UV-Vis、TG和BET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对乙炔催化加氢制乙烯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当钯负载量为0.6%时,反应温度达到140℃,乙炔转化率达到100%,乙烯选择性可达到90%以上;FTIR结果表明合成含配体的SiO2载体;BET表征结果显示添加配体后的催化剂比表面积明显增大;TG分析结果表明配体修饰负载型Pd催化剂的分解温度为378℃,反应温度要低于此温度;UV-Vis DRS结果显示配体与Pd产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粉煤灰水热合成P型沸石及其对重金属铅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P型沸石,利用XRD、FTIR和SEM对P型沸石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沸石对于铅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80℃水热1 d,没有沸石晶体生成;在80℃水热3 d,有沸石中间体和较大量的P型沸石晶体生成;在80℃水热6 d,有大量的P型沸石晶体生成。P型沸石对于废水中的铅离子具有快速而且较高的吸附能力,吸附温度对于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在50℃时去除率最大,可以达到93.28%。  相似文献   

13.
以榛仁粕为原料,用乙醇浸出法生产榛仁浓缩蛋白。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浸提次数等因素对榛仁浓缩蛋白中蛋白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醇法制备榛仁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固液比1∶9、浸提温度55℃、浸提4次(30min/次)。由该条件制备的榛仁浓缩蛋白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81.73%,其色浅味淡,无溶剂残留。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猪皮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异丙醇两部法除去碎猪皮液的脂肪,再用二氯甲烷抽提,完全去除碎猪皮液中的脂肪,然后用盐酸水解的方法提取胶原.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胶原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2h、盐酸的浓度10%、温度30℃、液比1∶3.5,在此条件下的胶原纯度达95.45%.红外光谱测试显示,胶原蛋白具有三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共沉淀和浸渍法制备SO24-/TiO2-ZrO2-Nd2O3三元超强酸,以其为催化剂,合成双季戊四醇六辛酸酯,考察了钕(Nd)的质量分数、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三元超强酸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催化剂用BET、SEM、XRD、FTIR表征,双季戊四醇六辛酸酯的结构采用FTIR表征。结果表明,加入Nd使固体酸体积变大,酸性增强,550℃时超强酸中的TiO2由无定型结构变为锐钛矿晶型结构,SO24-/TiO2-ZrO2-Nd2O3的最佳制备条件是Nd质量分数为1.5%,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h,其酯化率达92.3%。FTIR表征结果认证了产品为双季戊四醇六辛酸酯。  相似文献   

16.
以二乙醇胺和硼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中间体硼酸二乙醇胺酯(DEAB),再与三氯氧磷反应合成新型的集磷、氮、硼于一体的阻燃剂聚磷酰氯螺环硼酸二乙醇胺酯(PPCSDB).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通过TGA评价其热稳定性,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初始分解温度为195℃,800℃残炭率为34.8%.同时探讨反应条件对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合成的较佳条件为:物料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10 h,以乙腈为溶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氧水氧化硫代硫酸钠法,在常压,温度4~10℃条件下,合成连三硫酸钾,粗产品通过乙醇重结晶,产率为71.4%。氯化汞滴定法测定连三硫酸钾纯度为98.46%。毛细管电泳法跟踪检测在较高pH下连三硫酸钾的浓度变化分析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连三硫酸盐性质比较稳定,难分解,在pH〈13时分解较慢,随着pH的升高,连三硫酸盐分解加快。  相似文献   

18.
水解蛋白质化学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含铬废弃物提取的水解蛋白质与不同量的戊二醛,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用聚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了改性蛋白质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用Canon Manning粘度法测定了改性产物的粘度,实验表明改性产物的分子量随戊二醛的用量增加而增加,最最佳的戊二醛用量约为水解胶原质量的12%。反应温度大于60℃,同时,用改性产物做了皮革的填充实验,用萤光标记改性胶原,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填充皮革的纤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产物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采用适当的应用工艺,改性产物的可能用作皮革填充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与咪唑阴离子搭配的碱性[Bmim]Im离子液体催化作用下,碳酸二甲酯(DMC)与异辛醇(EHOH)通过两步酯交换法制备碳酸二异辛酯(DEHC)的合成工艺.确定了合成DEH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0%,醇酯摩尔比为4:1,一步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 h,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