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易受加工条件的影响,为改善其功能性质,采用糖基化方法进行改性。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干热法在不同底物质量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进行美拉德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5℃,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1,反应6 h后,与未改性SPI相比,接枝产物的溶解性提高了56.18%,乳化活性提高了28.04%,反应8 h后,乳化稳定性提高了92.78%。通过邻苯二甲醛(OPA)法测定接枝产物的接枝度及SDSPAGE分析接枝产物的分子量变化,均证明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二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葡萄糖接枝改善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为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修饰和利用面筋蛋白,采用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对面筋蛋白进行改性,并对其理化、结构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面筋蛋白相比,当反应温度为100℃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最大发泡能力为19.17%,溶解度和接枝度分别提高到(40.27±0.32)%和(24.75±1.47)%,乳化活性提升了1.2倍,同时游离巯基含量为0.86μmol/g,表明酶解可以有效减少二硫键的生成;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面筋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降低,增强了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猝灭作用,而荧光中间产物的含量增加;酶解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和糖基化终末产物前体物质的生成;由于酶解和反应温度的影响,面筋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在性质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修饰面筋蛋白的结构和改善其加工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在一定条件下,不使用化学试剂,通过控制美拉德反应,来制备蛋白质—葡聚糖共价物的方法及共价物功能性质进行综述,并对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美拉德反应在改进蛋白质功能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一定条件下,不使用化学试剂,通过控制美拉德反应,来制备蛋白质一葡聚糖其价物的方法及共坐物功能性质进行综述,并对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实际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鲢鱼蛋白-D-木糖实际体系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并利用均匀试验优化其抗氧化活性.同时探讨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 H及反应底物鲢鱼蛋白与D-木糖的质量比4个因素对MRPs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MR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142℃,加热时间50 min,反应p H 12,反应底物鲢鱼蛋白与D-木糖质量比2∶1的条件下,MRPs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40.46%,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均匀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和反应p H对鲢鱼蛋白-D-木糖实际体系的MRPs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加热温度和反应p H之间不仅具有交互作用且呈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以大米蛋白和菊粉为原料,通过挤压处理实现二者的糖基化反应,探究挤压温度对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处理制备的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具有更高的接枝度,并在挤压温度为135℃时达到最高(34.9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证实了大米蛋白与菊粉在挤压作用下发生了共价结合反应,并且挤压处理促使大米蛋白分子链的展开与氨基基团的暴露,从而促进了糖基化反应的发生;此外,挤压处理提高了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并降低了其粒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大米蛋白-菊粉挤压共聚物具有更加疏松多孔的表面结构。挤压处理结合糖基化反应有效改善了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是一种制备大米蛋白-菊粉共聚物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催化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羧基和乙二胺(EDA)的氨基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乙二胺接枝物(SPI-EDA)的最佳条件。利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FT-IR、HPLC、PCD等对SPI-EDA接枝物进行结构与性质表征。确定适宜的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室温,时间4h,SPI、EDC、EDA与NHS摩尔比1.0∶0.5∶0.6∶0.125。检测结果表明,EDA成功的接枝到SPI羧基基团上,与SPI相比,SPI-EDA的电荷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有所改善,接枝物SPI-EDA聚集体粒径增大且分布均一。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美拉德反应与其伴生危害物之间的关系,以色氨酸、葡萄糖和肌酐为反应底物建立β-咔啉类杂环胺美拉德反应模型体系,在160、180、200℃条件下分别反应不同时间,分析各体系β-咔啉类杂环胺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升高,β-咔啉类杂环胺Norharman和Ha...  相似文献   

9.
花生蛋白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由球蛋白和伴球蛋白组成,球蛋白在商业化生产中容易发生变形聚集,因而常以聚集体的形式出现,呈现较差的溶解性。基于美拉德反应的糖基化修饰是改善花生蛋白功能特性的一种绿色化学改性方法,能有效改善花生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质。系统介绍了花生蛋白糖基化反应机理、方法以及糖基化对花生蛋白功能性质的改善,同时对糖基化反应对过敏反应存在的影响、糖基化花生蛋白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可溶性淀粉上同时接枝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酸,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淀粉基絮凝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3种单体成功接枝到淀粉上。为制备高电荷密度、阴阳离子相互匹配的淀粉接枝聚合产品,固定3种单体摩尔比为1∶1∶1,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2.47,通过正交试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淀粉与过硫酸铵质量比25∶1,引发时间22 min,反应温度63℃,pH 4~5,聚合体系有效物质量分数17%。最佳反应条件下单体总转化率为99.15%,接枝物的接枝率达到225%,接枝效率达到97.72%。研究提高了在水介质中制备淀粉基改性类高分子絮凝剂的有效物浓度,有利于节约储运成本。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0 .8 % Pd/ C 为催化剂,硫化物为助催化 剂, 在酸性介质中硝基苯选择 催化氢化合成对氨基苯酚的反应条件。该反应 最佳条 件为:氢气 的压力 0 .2 M Pa , 催化剂 用量为 反应物 质量的 1 .2 % ,助催化剂与催化剂用量摩尔比为0 .6 ,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 .4 m L,反应温度为(85 ±1) ℃,反应时间为80 min 。研究 结果表明,选用易回收、低浓度 的0 .8 % Pd/ C 催化剂,对硝基苯氢化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通过 添加助催化剂可明显提高 反应的选择性。合成产品通过 I R、 M S 确认其结构,并通过滴定氨基值计算出硝基苯的转化率为90 % 左右,产品的选择性达80 % 。该工艺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低,工业污染小,操作简便,收率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乙二醇法,通过调控Cl-物质的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物质的量和反应温度,高效合成了直径约130 nm、长度约150 μm、长径比约1 150的银纳米线(AgNWs)。所有原料在反应前一次性投入,无需使用注射泵等设备严格控制组分含量,合成的AgNWs纯度高,杂质少;同时,以过滤的方式提纯,洗涤两次即可得到极为纯净的银纳米线,适合规模化生产。通过旋涂的方式在石英玻璃基底上构建AgNWs导电网络,结果表明,550 nm处的透光率高达95.5%,薄层电阻低至52.0 Ω/sq,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丙又甘油,减压蒸馏后,对产物进行了IR,^1HNMR表征。异丙叉甘油与油酸反应合成了单油酸甘油酯,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3%油酸质量分数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n(异丙又甘油):n(油酸)=1:3:1,带水剂甲苯用量为理论产水量的10倍,酯化反应7h的条件下,酯化反应油酸转化率最高达98.5%。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共轭下降法(简称CD方法)在一种非精确线搜索条件下全局收敛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通过构造反例说明如果条件被放松,那么CD方法可以不收敛,因此,该方法不能再改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法制备乙二胺改性壳聚糖(CTSS)吸附剂,产物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其对Pb(II)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经交联反应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CTSS对Pb(II)的吸附条件:200mg/LPb(II)溶液50mL,pH为5,投加量为0.02g,吸附时间4h,吸附温度25℃时,CTSS对Pb(II)吸附量达到103.3mg/g。与水浴法相比,微波法制备操作简单,反应效率提高了52.68倍,对Pb(II)的吸附量提高了14.5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共轭梯度法收敛性分析的研究,提出了共轭梯度法全局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分析了该充分条件的合理性,并给出一种带参数的混合共轭梯度法,证明了该方法在强Wolfe线搜索下满足该充分条件.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纤维乙醇发酵工艺的比较及放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效的纤维乙醇发酵方式,在酶解和发酵适宜的条件下,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补料批式糖化发酵和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4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变温同步糖化发酵效率较高,其乙醇体积分数为4.98%,比同步糖化发酵提高了7.56%,比预酶解分批补料糖化发酵提高了12.60%,比分步糖化发酵提高了23.07%.在50 L发酵罐内进行了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的放大实验,乙醇体积分数为4.26%;同时对放大实验中酵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残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乙醇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S)\|N,N\|二甲基\|3\|羟基(2\|噻吩基)丙胺合成工艺中操作较复杂,产率低的问题,以2\|乙酰噻吩、二甲胺盐酸盐、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经曼尼希反应、硼氢化钠还原和S\|(+)\|扁桃酸拆分合成(S)\|N,N\|二甲基\|3\|羟基(2\|噻吩基)丙胺.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浓盐酸的用量、投料比、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各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曼尼希反应的最佳投料比为n(2\|乙酰噻吩)∶n(浓盐酸的用量)=15∶1,产物收率可达90.6%;还原反应在25 ℃下,投料比为n(3\|二甲胺基\|1\|(2\|噻吩基)\|1\|丙酮盐酸盐)∶n(硼氢化钠)=1∶0.55,反应6 h时效果最佳;拆分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5 ℃,反应45 min.优化后反应的总收率可达60.3%,目标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认.该合成工艺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复共轭梯度法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问题本身出发,对实值复变函数的优化问题引入了最优复搜索的概念,得到了最优复搜索的条件.给出并证明了二次优化问题的复共轭方向法与复共轭梯度法,并藉此给出了一般实值复变函数优化问题的复共轭梯度法.对复问题的直接推导与证明明晰了复共轭梯度法的数学结构.复共轭梯度法可以理解为是在实共轭梯度法中直接将实转置改为共轭转置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以正己烷为原料, ZnNi/ H ZSM -5 为催化剂, 分别采用微波和常规两种加热方式, 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进行芳构化反应。在微波作用下, 催化剂的B 酸、L 酸活性中心被选择性激活, B 酸、L 酸酸性的增强提高了芳构化反应速度, BTX(苯, 甲苯和二甲苯)收率相应提高, 进了反应物裂解、聚合、环化、脱氢芳构化反应的进行。微波加热存在适宜反应温度区间, 450 ℃时BTX 给出中收率较高, 比常规加热提高约5 %, BTX 选择性提高约4 %, 同时也催化了烷基芳烃脱烷基反应, 芳烃分布发生改变, 苯、甲苯选择性上升, 乙苯、二甲苯选择性下降。随温度的继续升高, 裂解副反应加剧, 抑制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但C6 以下组分含量及BTX 收率仍高于常规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