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使用腹腔镜微创获取带血管蒂大网膜方法, 及其在外科微创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 对5例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慢性脓胸患者中一般状态差者, 一期改善引流, 增加营养, 治疗感染;二期使用腹腔镜微创获取带血管蒂的大网膜片, 通过膈肌切口转移至胸腔修补BPF, 辅以局限性的胸廓成形、纤维板剥脱, 进一步减小残腔, 促进BPF及脓腔愈合。4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 1例出现局部大网膜液化坏死, 再次手术后治愈, 所有患者随访CT残腔消失, 肺复张良好。应用大网膜闭合BPF瘘口、填塞脓腔, 充分发挥了大网膜抗感染能力强, 体积大, 转移远的优点, 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巨大创伤和不佳外观;同时使用腹腔镜获取的方法, 进一步减小创伤, 提高了疗效, 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外科治疗措施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7例肺切除术后BP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时间、原因和治疗措施,并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行肺切除术患者5010例,共发生27例BPF,发生率为0.5%。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5岁。9例全肺切除后的BPF患者均首先采用了引流加胸腔内冲洗的方法,其中4例治愈,4例改开放引流,1例行心包胸膜修补瘘口,瘘口愈合,但脓胸一直存在。18例肺叶切除后的BPF患者中,手术后早期发生的BPF有12例,直接用大网膜消灭残腔,瘘口修补6例,完全康复;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堵塞瘘口6例,其中4例完全一期愈合,2例引流时间较长;另6例BPF患者发生时间晚,且伴有营养缺乏,除局部引流外,改善营养后大网膜消灭残腔后4例均自愈,余2例用肋间肌瓣和前锯肌瓣填塞胸腔,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较长后痊愈。 结论BPF能够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和冲洗胸腔是治疗BPF的有效措施,一部分可以自行愈合,而自体组织包括心包胸膜、自体肌瓣和带蒂大网膜等填塞胸内残腔、堵塞瘘口是治疗BPF的最有效办法,其中带蒂大网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实施全肺切除104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例,分别用带蒂大网膜移植封堵残端+胸改术或单纯带蒂大网膜移植封堵残端治愈.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背阔肌脓腔移植1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血管蒂背阔肌脓腔移植10例赵兴吉杨大业方祥和宋小元余欣罗锋樊军宋小雪1980年至1992年,我们对10例慢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患者,采用带血管蒂背阔肌移植的方法,进行脓腔填塞和修补支气管胸膜瘘,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例中,男8例,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腔镜技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带蒂大网膜重建乳房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35例行微创根治+微创乳房重建的I、II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先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辅助肿瘤所在象限腺体切除,然后采用腹腔镜获取的带蒂大网膜经皮下隧道即时重建乳房。 结果:手术平均总时间为318 min,其中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为41 min,腹腔镜大网膜获取平均时间为5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 mL(主要为腺体部分切除时出血)。1例患者术中损伤胃网膜动脉后改为仅用1条大网膜动脉做为蒂部血管作为供血,术后出现大网膜部分坏死;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余患者大网膜成活,无腹部并发症,腋窝形态及上肢功能良好。乳房美学评价,28例优,6例良,1例一般。 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腹腔镜带蒂大网膜获取进行一期重建乳房安全可行,手术达到较好的微创效果与美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痿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1987年10月~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2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痿经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10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痿修补加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14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痿修补加胸廓成形术治疗。结果10例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者皆一次性痿修补成功,术后无复发,成功率100%。14例首选胸廓成形术者8例一次性痿修补成功。6例复发,成功率57.2%(8/14)。6例支气管胸膜痿复发者经再次手术行胸腔内大网膜移植后4例治愈,2例再次复发后死于呼吸衰竭。痿修补加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总的成功率为87.5%(14/16)。结论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少,能明显增强支气管残端的愈合能力,是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意义,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重庆市江津中心医院对17例肺癌、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患者行肺切除术后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的临床资料。14例为预防性治疗,男8例,女6例;年龄21~69岁;其中6例行全肺切除术,8例行肺叶切除术。3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二期修补术,男2例,女1例;年龄58~68岁。结果预防性治疗14例患者,手术时间135~275 min,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1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例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接受带蒂肋间肌瓣治疗患者手术时间75~165 min,2例痊愈,1例同时行局部胸膜内胸廓成形术痊愈;3例均随访6~24个月,无1例再发支气管胸膜瘘。结论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防治支气管胸膜瘘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的加固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胸内移植术治疗残腔较大的慢性脓胸的临床研究。方法 剥脱脏层胸膜纤维板,彻底松解壁层纤维板,使肺充分膨胀后,仍留较大残腔时,切开膈肌,游离带蒂大网膜移植于胸内,消灭残腔。结果 本组36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不仅消灭残腔治愈了脓胸,而且促进肺内病灶的愈合,提高了痰菌转阴率,疗效显著,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后5~40天,平均21天.BPF确诊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考虑行二次开胸瘘修补术.4例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瘘口,10例重新切除残端至正常组织后再次缝合,7例切除残端后行支气管成形或隆凸成形术,2例将带蒂肌瓣缝合到瘘口边缘达到封闭;瘘修补后残端后包埋的肌瓣包括肋间肌瓣5例,肋背阔肌瓣10例、前锯肌瓣6例、骶棘肌2例.瘘修补术后常规给予胸腔冲冼.结果无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4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21例瘘口修补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为91.3%.1例修补后2年因残端复发致BPF伴脓胸,其余均无BPF复发.结论 肺切除术后早期BPF,即使有胸腔感染,如果预期可耐受手术,应尽早积极手术修补瘘口并以带蒂胸壁肌瓣包盖,结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带蒂大网膜、胃浆肌层片修复1例右侧脓胸、右肺中叶顽固性支气管胸膜瘘获得成功.方法:左侧半侧卧位,经右第四肋间进胸切开脓腔,搔刮瘘管,然后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沿胃与横结肠之间游离大网膜,靠近脾门处结扎胃网膜在动脉,于胃大弯侧取一块约8×6cm大胃浆肌层片,保护好胃浆肌层片上的小动脉支与胃网膜右动脉的血供.使带蒂的大网膜及男浆肌层片上的小动脉搏动良好.带蒂大网膜长约30cm,然后将带蒂大网膜、胃浆肌层片经胸骨后送至胸腔.用 4—θprolene线将胃浆肌层片缝合封闭瘘口,用大网膜填塞脓腔,修补缝合胃大弯侧缺损处,置胸管引流.讨论:用胃网膜右动脉的血供带蒂大网膜附加一段胃大弯侧的胃壁片修复支气管胸膜瘘曾于1977年由Parachristou首先报告,由于胃粘膜层的环状细胞及分泌细胞即使在没有迷走神经的刺激下仍有分泌功能,因而后来终止了这种方法.Baudet曾介绍用带蒂大网膜、胃壁片的长度不能超过30cm,胃壁片的大小不能超过10×10cm,因而限制了应用带蒂大网膜胃壁片修复支气管胸膜瘘.作者指出,在游离大网膜时应将胃网膜左动脉的胃壁支,一支一支的结扎,这样带蒂大网膜、胃浆肌层片的长度会超过30cm.能达到胸腔的任何部位.胃浆肌层片的大小一般10×8  相似文献   

11.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6年至1996年,我科对11例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治愈10人,治愈率91%,1例经过3次手术后复发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的晚期肺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方法很多,以胸改(局部或扩大)加胸部带蒂肌瓣胸内转移方法最有效。肩胂骨次全切除(一种扩大胸改的新术式)加肩胂下肌及冈下肌胸内转移对那些顽固性支气管胸膜瘘病人有良好的效果。作者认为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是:①充分地胸腔引流及感染的控制;②有效地封闭支气管瘘口;③彻底地消除患侧胸膜残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癌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对术后愈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5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支气管残端分别行带蒂心包脂肪瓣(带蒂组)和常规胸膜包埋(胸膜组)。结果 带蒂组102例,术后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支气管肺动脉瘘,胸膜组156例术后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带蒂心包脂肪瓣有利于支气管残端的愈合,防止支气管动脉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瘘王景林陈书山支气管残端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1983年以来,我们在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脓胸的基础上,修补支气管残端瘘4例,经临床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例,均为男性;年龄26~4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在保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例,行保乳术,术中行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修复乳房缺损。结果 7例患者术后网膜瓣均全部成活,乳房自然柔软外观形态良好,患者十分满意;1例在行腔镜下网膜游离时,网膜与左下腹壁粘连,游离时损伤网膜血管弓,只保留下部分网膜组织,因网膜瓣组织量少修复乳房外形欠佳。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行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乳房成形术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腹腔镜下获得大网膜瓣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有效的技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带蒂大网膜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蒂大网膜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体会禹亮王巨祝玉成王怀功王胜发禹志正1990年5月至1996年7月我们用带蒂大网膜治疗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8~53岁。因中心型肺癌、多发型肺大、肺实变、慢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难治性脓胸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7月—2019年11月共收治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难治性脓胸患者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3~78岁,平均(60.75±15.05)岁。初始手术为非小细胞肺癌4例,肺部良性疾病4例,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恶性胸腺瘤肺转移1例。胸膜瘘发生后,采取经脓胸引流控制感染和介入封堵瘘口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行肌瓣移植术填塞脓腔等综合措施,并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在平均17.45个月的随访中,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复发小脓腔;其余10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脓胸复发,肌瓣存活,复查胸部CT/MRI显示脓腔被彻底填塞。 结论对支气管胸膜瘘合并难治性脓胸患者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能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6例患者分别采取胸腔引流、支气管残端修补、胸膜余肺切除、胸廓成形术等治疗方式。结果23例(88.5%)患者经各种治疗最终获得治愈,手术死亡1例,瘘口未愈失访2例。结论充分胸腔引流能控制感染,彻底消除残腔,妥善封闭支气管瘘口是外科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使用可塑型生物硅胶囊填塞法治疗慢性脓胸胸膜腔残腔28只犬的动物实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细胞毒性试验、影像学特征表明:硅胶囊与炎性增厚胸膜之问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并能促进脓腔的主动修复,有效地消灭胸膜腔残腔,达到治愈目的。与以往的传统术式如胸廓成形术、肺叶切除加胸改术、带蒂的大网膜胸内移植术等相比,具有无胸廓畸形、创伤小、保留一定健康肺组织、避免肠缺血坏死及腹腔内并发症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les手术重建盆底腹膜困难时的处理对策。方法:对Miles手术重建盆底腹膜困难的患者,根据其大网膜的解剖情况,将带血管蒂大网膜经左或右结肠旁沟放人骶前腔。利用大网膜去填塞骶前腔或修补盆底腹膜缺损。结果:3例患者分别用带蒂大网膜加气囊填塞骶前腔、带蒂大网膜单纯填塞骶前腔、带蒂大网膜修补盆底腹膜等方法。减轻了缝合盆底腹膜时的张力,使盆底腹膜得以顺利重建。结论:用带血管蒂大网膜填塞骶前腔或修补盆底腹膜缺损,可防止Miles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ulmonary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的难治性并发症.早期发现的BPF,不伴有胸腔感染者,治疗效果较好.伴有胸腔感染的BPF,若胸腔感染引流不畅势必影响瘘口周围肉芽形成,影响瘘口的愈合,需联合脓腔引流、胸腔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现将近年来肺切除术后BPF的手术修补与内镜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