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19例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19例均行平扫,14例加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果 19例平扫均显示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12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3例管腔内高密度,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10例肠壁增厚水肿;14例增强扫描均显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管壁环形强化,肠管管壁强化呈"靶征",3例肠管未强化,5例显示肝脏一过性供血不足,门静脉期供血减少.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够早期发现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门静脉病变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表面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腹腔干、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其中7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问接门静脉造影,3例行门静脉取检和血管套扎术,分析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1例门静脉病变患者中肝动脉一门静脉瘘9例,门静脉瘤检11例,海绵样变性7例。门体分流中,食管静脉曲张36例,胃周静脉曲张占33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21例,奇静脉扩大19例,腹膜后静脉曲张17例、脐周静脉曲张11例、脾肾静脉分流9例、左肾静脉扩大10例,胆囊周围静脉曲张6例。7例DSA间接门静脉造影仅能显示2~3级分支,3例手术发现门静脉病变与CTAP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于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AML在CT平扫及增强的表现。结果 9例肝脏AML均为单发,边界清晰,肿块内密度不均,6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为主,5例由低密度的脂肪成分及略低密度的实性成分组成。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例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密度仍高于肝实质,平衡期3例仍显示高密度。其中脂肪成分均出现一定强化。7例病灶动脉期出现了"中心血管影",6例出现引流静脉引流至肝静脉。结论肝脏AML的CT表现呈多样性且具有特征性,了解肝脏AML的CT表现,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胸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平扫以囊性低密度为主,可见索条状分隔影,无钙化;增强扫描,囊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索条状分隔影呈轻度强化,可见血管影穿行于瘤体内。(2)胸腺类癌3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内部见小囊状低密度区,无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未见强化,瘤内均可见多发细条状血管影。(3)胸腺鳞癌6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均见囊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无强化,2例瘤内见细条状血管影。结论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受侵范围,有助于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髓质海绵肾(MSK)的影像学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临床疑诊MSK的13例患者中,起先8例经X线平片检查,11例经超声检查,7例经CT平扫,其中,3例又经CT增强扫描,随后,11例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IVP显示集合管呈线状、囊状扩张。X线平片显示肾乳头、髓质区簇状排列的圆形、椭圆形致密影。超声显示围绕肾髓质放射状分布的小回声区和强回声光点。CT平扫示环绕肾小盏分布的点状或簇状结石影,髓质区饱满、明显增大,呈低密度影,增强后,结石影周围的集合管内造影剂蓄积,造成结石影增大的假象。结论IVP是诊断本病例的金标准,但它属于有创性检查,X线平片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而CT能清楚显示肾内结石的形态、大小及分布状况,尤其是髓质增大且呈低密度是本病一新的重要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平扫为等密度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螺旋CT( spiral CT,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SCT多期增强扫描对此类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肝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CT平扫呈等密度的HCC 14例(占同期702例HCC的1.99%),回顾性分析这类HCC 的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及CT征象.结果 14例HCC 的SCT平扫均呈等密度影(假阴性).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的4例,3例可见肿瘤假包膜形成;动脉期仍为等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影的4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癌灶均呈低密度影的2例;动脉期瘤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的3例;平扫为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动静脉瘘及门静脉癌栓的弥漫型肝细胞癌1例.结论 CT平扫可能会漏诊等密度的肝癌病灶,可疑患者需行增强扫描检查;S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平扫为等密度的HCC的血供特点,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兵  刘保东  罗昕  董军  孙宝珍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43-1246
目的:分析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CT平扫均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增粗,7例见腔内高密度影,8例见腹腔积液,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水肿;3例强化扫描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结论:CT对诊断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急性腹痛,不明原因腹水及可疑肠梗阻的病例,应注意观察其门脉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66岁。1月前无诱因出现进食哽噎,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8.04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3.7 ng/mL,铁蛋白1503μg/L,其余正常。胃镜诊断:食管下段癌并不全梗阻。CT 检查:肝脏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分支未见增粗或变窄。肠系膜上静脉近端正常,中段呈囊状扩张,最宽达2.3 cm,平扫 CT 值约40 HU(图1),增强 CT 值达188 HU(图2),MIP(图3)、VRT(图4)显示肠系膜上静脉瘤瘤体、肠系膜上静脉远端迂曲增粗并与双侧髂内静脉交通。CT 诊断:Abernethy 畸形Ⅱ型伴肠系膜上静脉瘤。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能力。方法 15例经病理(14例)和血管造影(1例)证实的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 1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4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其平均直径1.6cm。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7例,圆形或卵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增强后15例均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肺隔离症,并可取代其他有创性检查,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均经病理证实.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2例行冠状面、矢状面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1例行容积再现(VR);增强扫描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结果 3例均为多房性囊性结构肿块,囊壁及多房分隔平扫呈稍低密度,囊内液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囊壁及多房分隔呈不同程度强化,2例延迟期强化,囊壁及多房分隔显示较平扫清楚;其中1例多房分隔较薄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增强后冠状及矢状面MIP像上清晰显示囊肿内下部分较完整的分隔及壁结节;1例囊壁及多房分隔光滑,局部增厚,增强后冠状及矢状面MIP图像清楚显示不同角度的多房分隔的形态,VR图像显示门脉左支血管腔明显受压、变细、移位;1例囊壁及多房分隔较厚不规则. 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三维重组图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源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确诊的35例血管源性急腹症的CT表现,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利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的图像,如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表面遮盖法(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13例,夹层动脉瘤10例,肠系膜扭转伴肠梗阻3例,腹部动脉瘤3例,外伤致肠系膜血肿3例,腹部动脉血栓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显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病因、部位及范围,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重组并与轴位图像结合分析患者血管情况。根据受体肝脏血管情况筛选出其中24例适宜手术的患者,初步拟定手术方案行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与肝移植手术医师的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探讨术前CT血管重建的准确性。结果:腹腔干成像可发现3例腹腔干狭窄,1例腹腔干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10例肝动脉走行变异。门静脉成像发现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12例肝门静脉栓塞,其中5例肝内门静脉栓塞,5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肝内门静脉及肝外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及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的患者因不适宜手术而未能行肝移植手术。下腔静脉成像发现2例下腔静脉癌栓,其中1例栓子接近右心房入口处,不适宜手术未能行肝移植手术;2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30例中24例均成功行肝移植手术,术中所见与CT血管成像所见完全相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适合用来全面准确评价拟行肝脏移植的受体的血管状态,对筛选适宜手术的病例并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多期动态CT强化特点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99例行CT扫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数据,并通过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病变特点,分析肝癌包膜及门静脉癌栓与肝癌内PTEN表达的关系。结果:①动脉晚期对<3cm肝癌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他2期(P<0.05)。各期对≥3cm肝癌病灶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完整包膜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8例(75.68%),明显高于包膜不完整及无包膜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5例(75.76%),明显高于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呈负相关。结论:多期动态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且肝癌包膜的完整性及门静脉癌栓的有无与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王克扬  贺文  赵丽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8):875-879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征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云涛  朱丹  谢晓红 《放射学实践》2005,20(10):901-903
目的探讨VR法MS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静脉正常者和异常者各30例,用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两种方法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容积再现法能满意显示正常和异常的门静脉,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最大密度投影法对显示门静脉细小分支有优势。结论MSCT容积再现法是门静脉三维成像中快捷而精确的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4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1例加扫静脉期。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4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1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2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2例单纯性IMH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IMH腔内隔绝术。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正常者20例,肝硬化患者39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组,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0),64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镜诊断有高度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好发部位为血管交汇处,可伴有其它血管畸形.5例中肝内型3例、肝外型2例.2例合并有肝硬化,其中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另1例伴有原发性肝癌(HCC);3例无肝硬化征象者,1例伴有门静脉双干畸形,1例伴有脾肿大但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1例未发现其它伴发病变.结论:超声、CT和MRI均可对本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SCTA能提供更为直观地三维图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