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吴镜  张震  李锦  刘汉雄  王引利  蔡琳 《四川医学》2011,32(9):1321-1323
目的探讨医患直接沟通联合远程随访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随机分成A组(医患直接沟通进行管理)及B组(医患直接沟通基础上,接受远程管理);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B组与A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病死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通过医患直接沟通基础上,接受远程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黎玉冰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62+164-162,16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住院治疗后出院的16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随访半年,观察所有患者遵医行为(按时服药、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再住院率、病死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遵医行为,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俊 《吉林医学》2012,33(14):3097-3098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就诊的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对试验组38例进行社区护理干预,采用自设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及生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积极防治疾病,延长再住院时间间隔,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再住院率的作用.方法 通过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收集1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健康知识掌握数、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出院后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强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主动认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社区慢性心衰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样本各为40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结果干预组在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住院次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镇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切实可行,能有效推进慢性心衰患者的社区护理服务,促进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拓展护理服务空间,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再住院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收集1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健康知识掌握数、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出院后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社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主动认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医疗费用、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成立心力衰竭专病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②方法入选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56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及pro-BNP〉1500ng/L。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心衰门诊管理组和对照组,心衰门诊管理组给予患者定期专病门诊就诊、健康教育指导、电话随访等干预措施。于分组2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结果。③结果专病门诊管理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率及靶剂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再住院率、病死率、住院总天数、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实施心衰专病门诊管理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规范化用药率及靶剂量达标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遵医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行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干预期间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护理干预组治疗遵医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fX2=4.50,P〈0.051;同时两组步行试验(6mi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升高俨〈0.05或P〈0.01),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比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值比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干预期间护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4.27,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CHF患者的治疗遵医率,改善其心衰症状和心功能,有利于稳定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方式的社区医疗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3、6、9、12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以及再住院率评定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LiHFe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总分、LiHFe总分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39-14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仅1例中断治疗,其遵医依从率达96.67%,对照组患者9例中4例不按医嘱执行治疗,5例中断治疗,其遵医依从率达70.00%,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达(23.85±6.34)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促进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率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只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休息与运动干预、服药干预、鼓励家属帮助与监督6个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出院后第5个月,评定两组患者合理饮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和按时服药4个方面的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合理饮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和按时服药4个方面的遵医率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率。社区护理干预应广泛应用于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慢性胃炎患者144例随机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宣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慢性胃炎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遵医复查、遵医调试心理评分,半年复发率.结果 宣教组患者慢性胃炎疾病知识掌握度比常规组高(P<0.05);宣教组遵医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遵医复查、遵医调试心理评分比常规组好(P<0.05);宣教组半年复发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较显著,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有效改善其生活方式,遵医建立健康生活和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梁小锦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86-418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遵医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遵医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衰门诊的建立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获益,最终使心衰患者延长寿命,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Ⅲ)级心功能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出院后继续接受心衰门诊随访的患者,根据随访周期调整药物剂量;对照组为未接受心衰门诊随访治疗的同类患者,未根据周期调整药物,始终服用原始固定剂量,进行远期预后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观察组再住院率为26.0%,对照组再住院率59.0%,观察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慢性心衰患者开设心衰随访门诊,随访时间每(1~3)周一次,通过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并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脏重塑,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心衰患者再住院次数、降低了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培花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42-1544
目的:探讨同质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CHF)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8例接受同质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遵医行为情况,采用改良的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量表(EHFSCB-9)评估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自护能力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情绪控制、遵医用药、日常作息及定期复查得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EHFSCB-9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质健康教育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1次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住院期间加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延续院内健康指导,1年后观察2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再入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院内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20.
梁江云  丘国凤 《中外医疗》2010,29(19):139-140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在建家庭病床接受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观察2组患者遵医率、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活质量。干预组给予积极呼吸功能锻炼,全身耐力锻炼,长期氧疗和营养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的遵医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