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局部脑血流(rCBF)特点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了17例ADHD患儿和11名正常儿童rCBF灌注情况。定性分析结果显示,ADHD患儿低rCBF灌注量的发生率(35%)高于正常儿童(9%),低灌注部位涉及额叶、颞叶、枕叶和丘脑;半定量分析显示,左基底节灌注明显低于右侧(P<0.01),右侧扣带回和颞叶灌注低于左侧相应部位(P<0.05)。提示额叶-基底神经节环路在ADH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焦虑症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与局部脑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3例焦虑症患者(分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和15名正常对照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结果焦虑症患者rCBF灌注异常率为925%(49/5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治疗组病人的双侧额叶及颞叶rCBF灌注均有极显著下降,治疗组的左侧基底节下降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焦虑症患者额叶、颞叶功能显著降低并且与病程和药物治疗无关。提示额、颞叶功能降低是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额叶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额叶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SPECT技术,以范畴测验为心理作业任务,测量9例高阴性症状与13例低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与心理作业时的局部脑血流(rCBF),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静息状态时,阴性症状与左下额叶rCBF呈显著负相关,低阴性组左下额叶血流灌注增高。心理作业时,阴性症状与右上额叶rCBF呈显著负相关,高阴性组右上额叶血流灌注低于低阴性组。两病例组左、右额叶rCB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左下额叶及右上额叶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血管性痴呆( V D) 与帕金森病( P D) 在神经心理学测验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 P E C T)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30 例 V D、31 例 P D 和30 名正常老年人( N A) 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 S P E C T 检查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神经心理学各项总分 V D 组最低[ 除积木测验( B D) 外] , P D 组次之, N A 组最高;3 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F= 1867 ~6395 , P<001) 。在 S P E C T的检查中, V D 除额叶、左丘脑和右枕叶外余各脑区血流灌注均低于 N A 组( P<005) , P D 则为顶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低于 N A 组( P< 005) 。结论  V D 和 P D 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脑 S P E C T各有其特点,这两项检查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 V D 和 P D 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抑郁症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了解老年期抑郁症(ED)的脑血流灌注特点,为相关神经科学理论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对26名健康老人、22例ED及2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作脑血流灌注检查。结果 与健康老人相比,ED存在右顶叶、双侧额叶和双侧枕叶低灌注(P<0.05),与AD相比,ED的扣带回、双侧颞叶、双侧基底节和双侧丘脑灌注明显较高(P<0.05)。ED在颞叶、额叶、枕叶和丘脑处的双侧灌注不对称(P<0.05),除丘脑灌注为左侧高于右侧外,其余均为左侧低于右侧。判别分析结果为右顶叶、左颞叶、左额叶、左枕叶和扣带回进入判别方程,ED的判别方程对E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2%。结论 ED脑血流灌注兼具一般抑郁症和本身的特点,右顶叶、左颞叶、左额叶、左枕叶和扣带回灌注对E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支持额叶、边缘系统及其它相关区域共同构成情绪调节回路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rCBF变化及药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额叶皮层、海马区不同时间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药物防护作用。方法通过电解式氢清除法对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不同区域、不同时间进行rCBF测定。结果脑缺血急性期、再灌注期rCBF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改善相关部位rCBF,从而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性痴呆局部脑血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脑循环变化。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99m-ECD标记,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VD)、多发性脑梗塞(MI)及正常老年人各10例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VD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平均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组比MI组额颞叶皮质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P<0.05);VD额叶皮质脑血流量改变与神经心理测试MMSE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VD存在全脑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额叶皮质血流灌注降低与痴呆的发生及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PECT局部脑血流定量测定对于VD的预测及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OCD患者静息时的局部脑血流【英】/LuceyJV…∥BrJPsychiatry.-1995,167;-629~634本文对强迫性障碍(OC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皮质与皮质下的局部脑血流(rCBF)是否有差异进行了测试,并探索了rCBF与OCD状态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基于像素水平的脑代谢图型特点。方法对最终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20例)、额颞叶痴呆(20例)、路易体痴呆(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7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3例)、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和多系统萎缩(1例)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描述各种神经变性疾病脑代谢降低区域和程度。结果 SPM分析表明,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18F-FDG PET显像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但其代谢图型变化明显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组以双侧颞顶叶和额叶皮质代谢降低为主,基本感觉运动皮质、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活性保留;额颞叶痴呆组额叶和颞叶皮质不对称性代谢降低,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代谢降低;路易体痴呆组枕叶、视皮质和双侧颞上回前部代谢降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组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颞叶前外侧、中脑和双侧尾状核代谢降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组左侧额叶Broca区、左侧颞叶皮质(除左侧颞上回后部)和右侧颞叶内侧皮质代谢降低;皮质基底节变性组双侧中央沟周围额顶叶皮质(右侧显著)、右侧基底节代谢降低;多系统萎缩组双侧小脑背外侧皮质和左侧壳核代谢降低。结论神经变性疾病所致痴呆在18F-FDG PET显像中表现出各自特征性脑代谢降低图型,18F-FDG PET显像有可能成为痴呆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大鼠局部脑血流量与行为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Alzheimer病大鼠的局部脑血流量及学习记忆的改变及尼莫地平对其影响。方法β-淀粉样蛋白注入大鼠迈特基底核建立大鼠AD模型,氢清除法动态观察海马,额叶局部脑血流量,三等分Y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尼莫地平至实验结束。结果 实验组大鼠额叶和海马的rCBF的下降,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治疗组rCBF均有改善,至第2周接近注射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β-AP注入NBM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SPECT测定14例正常人和21例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值,发现患者组左侧额叶下部皮层、左侧枕叶皮层和双侧丘脑区RQ值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轻重两组间上述部位的RQ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6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SPECT脑血流显像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1)临床神经功能与rCBF的变化密切相关;(2)失语组与无失语组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rCBF亦存在显著差异,失语的恢复与rCBF的恢复相一致;(3)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DD)现象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和/或优势半球出血易引起CDD。提示积极改善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脑血流量,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音乐电疗前后的rCBF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33XerCBF吸入法测定,对两组(共120例)CT证实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分别用药物加音乐电疗及单纯药物治疗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rCBF无明显差异,经音乐电疗的CVD患者rCB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CVD作为心身疾病的一种,除了药物治疗外,积极配合音乐心理治疗,对纠正紊乱情绪,改善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瘫肢及语言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智能障碍与年龄、性别、病程、脑萎缩、脑功能和了局部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测试76例PD患者智能,并检查其头颅CT,脑电地形图(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rCBF。结果 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而与性别和病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SPECT进行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SPECT测定14例正常人和21例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值(RQ值),发现患者组左侧额叶下部皮层、左侧枕叶皮层和双侧丘脑区RQ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轻重两组间上述部位的RQ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性痴呆与Alzheimer病患者脑局部区域的血流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测定多灶脑梗塞痴呆及Alzheimier病患者的脑局部区域的血流量(rCBF),方法 用^133氙(^133Xe)吸入法测定10例多灶脑梗塞痴呆患者。10例Alzheimer病及20名正常人的rCBF。结果 两个病例组双半球,脑干-小脑rCBF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组,脑梗塞痴呆组多数病例双侧半球灰质rCBF降低呈斑块状,Alzheimer病例组均为双侧大脑半球弥散性对称性的rCBF降低,前乾脑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患者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情况,对11例处于症状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者用99mTc标记的亚锡双半胱乙脂进行脑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下额、左前颞及扣带皮质的rCBF显著下降(P<0.01),而右上额、右下额和两侧顶叶、枕叶的rCBF也有下降(P<0.05)。观察组尚存在上额皮质rCBF两侧非对称性(P<0.05),而对照组未见相应的非对称性。提示抑郁症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功能区rCBF下降以及两侧脑功能区局部的rCBF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脉注射^99mTc-ECDSPECT检查法测定92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TIA发作间期90例症状相对应侧的rCBF较对侧降低10-25%,CT有无梗塞灶的rCBF异常率及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测定rCBF对TIA具有诊断价值。脑CT扫描对TIA无特别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SOD,MDA与rCBF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检测20例脑梗塞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自由基水平与rCBF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自由基水平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rCBF明显下降。患者组HBO后与HBO前比较SOD活性显著增高,MDA与rCBF均下降。说明HBO对脑梗塞患者存在的自由基损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