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T细胞比例、CD3+CD25+活化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生存分析显示低CD4/CD8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均明显优于高CD4/CD8组。结论 AIT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高CD4/CD8比值与临床不良预后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AITL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且在有效治疗后可部分恢复。通过对AITL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能够为识别AITL新的预后标志及实施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5+CD3+淋巴细胞比例、CD45+CD64+单核细胞比例、CD161+细胞比例和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计数20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组)和12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外周全血CD45+单个核细胞、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细胞,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定量比较两组间各细胞比例和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经秩和检验,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273例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间HBV-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88.9%,HBV-DNA高浓度组CD3+ CD4+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 CD8+比值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CD3+ CD8+细胞百分比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 HBV-DNA拷贝数与CD3+ CD8+细胞百分比及HBeAg(r2=0.550,0.657,P<0.01)呈正相关,与CD3+ CD4+细胞百分比(r2=-0.602,P<0.05),HBeAb(r2=-0.473,P<0.01),HBcAb(r2=-0.151,P<0.05)呈负相关。结论 HBV-DNA与T淋巴细胞及HBeAg检测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BV-DNA能提高乙肝的检出率,有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及评价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变化,探讨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关系。方法 34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抑制剂单药,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治疗。ICIs治疗前、第3个周期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包括Treg细胞、B细胞、NK细胞、CD45+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3+T细胞绝对值及PD-1+/CD45+T细胞、PD-1+/CD8+T细胞、PD-1+/CD4+T细胞、PD-1+/CD3+T细...  相似文献   

5.
李景萍 《临床医学》2023,(11):55-57
目的 探讨革兰氏阴性细菌(G-)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G-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82例,其中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正常组(n=46)及心肌损伤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分析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指标与心肌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患者的LDH、CK-MB、CK水平均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心肌损伤组的CD4+、CD4+/CD8+水平低于心肌正常组,心肌损伤组的CD8+、CRP、PCT水平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血清CD4+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患儿miR-145水平与细胞免疫指标及Th1/Th2平衡,探讨miR-145水平与细胞免疫指标及Th1/Th2平衡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我院呼吸道感染肺炎患儿40例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时间段体检的4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miR-145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计算T辅助细胞/杀伤性T细胞比值(CD4/CD8比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细胞、Th2细胞占CD4+细胞比值,计算Th1/Th2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观察对比两组miR-145水平、CD3+细胞阳性率、CD4+细胞阳性率、CD8+细胞阳性率、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nephroticsyndrome,SSNS)患儿初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前后记忆T淋巴细胞(memory T cell,TM)亚群精细分型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初次发病SSNS患儿作为研究组,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研究组GC治疗前后及对照组TM亚群精细分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T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GC治疗前CD4+TM、CD4+中央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CD4+效应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TEM)、CD8+TMcell、CD8+TEM cell百分比(占CD3+T细胞)较缓解期和对照组升高,治疗前CD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观察组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个治疗周期为21 d,至少治疗2个周期。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生活质量总体改善率、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为(114.02±13.44) ng/L,低于对照组[(153.97±17.8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9.
鲁如亮 《大医生》2023,(1):114-116
目的 研究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老年病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锡市惠山区老年病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脑卒中未并发肺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荧光染色标记法检测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患者PCT、IL-6、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TRE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通过Pearson系数分析免疫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PCT、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ypo-MDS(n=25)和AA(n=33)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分析两组间外周血象、生化指标、骨髓各细胞组分以及异常染色体的差异。结果:AA组CD8+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hypo-MDS组(P=0.001),而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率明显低于hypo-MDS组(P=0.015;P=0.001)。与hypo-MDS组相比,AA组CD4+、CD8+活化T(TA)细胞及记忆Treg比例均明显下降(P=0.043;P=0.015;P=0.024),而AA组CD8+初始T(TN)细胞比例较高(P=0.044)。与AA组相比,Hypo-MD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25),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7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其中,普通型249例,重型217例及危重型41例。 结果507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数均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均呈下降趋势;与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的CD3+、CD4+、CD8+ T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危重型患者上述T淋巴细数目较重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病例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目较治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更显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COVID-19疾病分型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确诊患者53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24例)和重型组(29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例、就诊间隔时长),并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CD3+细胞计数、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计数、CD4+细胞百分比(CD4+%)、CD4+/CD8+比值]。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重型COVID-19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型组与重型组之间WBC计数、LYMPH%、NEUT%、NEUT#、LDH、CD4+%、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MPH#、淋巴细胞总数、CRP、CD3+%、CD3+细胞计数及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就诊间隔时长、淋巴细胞总数是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16.47、1.24、9.8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4.83~2805.89、1.04~1.48、1.91~466.20]。结论WBC计数、NEUT#、NEUT%、LYMPH%、LDH、CD4+%、CD4+/CD8+比值在COVID-19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白细胞计数、免疫指标水平在诊断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8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和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白细胞和免疫指标水平,对比单独白细胞计数水平检测、免疫指标水平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WBC、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WBC、CD4+、CD8+、CD4+/CD8+及联合检测诊断小儿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99、0.952、0.852、0.931、0.989,敏感度分别为76.74%、87.21%、80.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NSCLC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GP方案化疗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8%,高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r IL-2)维持治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22例肿瘤患儿,男女各11例,开始IL-2治疗的中位年龄9(3-16)岁,给予小剂量r IL-2免疫治疗前均完成全部手术及放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化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使用r IL-2小剂量维持治疗:4×105 IU/(m2·d),隔日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1年。每3个月行免疫细胞亚群检测至治疗终止,同时随访患儿病情转归及治疗相关副反应。结果:22例患儿经r IL-2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的绝对值及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CD4+CD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榄香烯联合洛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内注射洛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66.7%(20/30),对照组DCR为46.6%(14/3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  相似文献   

17.
刘璐 《临床医学》2023,(10):105-107
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4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蛋白、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IL-2)、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分子(CD3+)、CD4分子(CD4+)、CD8分子(CD8+)、CD4+/CD8+]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4%(41/47)]高于对照组[63.8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蛋白、β2微球蛋白、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8.
王爱萍 《系统医学》2023,(10):151-154
目的 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临床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招远分院收治的MPP患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进展程度将其分为急性期组(54例)和恢复期组(5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差异。结果 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22.55±5.66)%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7、6.037,P<0.001),3组的CD8+和B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IgM水平(2.31±0.51)g/L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4、8.031,P<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冷沉淀血浆输注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观察组输注冷沉淀血浆。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注后的红细胞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血液标本,经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95.7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5.71%)显著增高(χ2=4.155,P<0.05)。观察组的输注后的红细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CD8+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溶血性发热、过敏、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沉淀血浆输注能减少输注后的红细胞量,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轻输血后免疫抑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性高,总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室(ICU)内早期脓毒症患者体内的免疫T细胞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天津海滨人民医院ICU内的74例早期脓毒症患者,30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SIRS)及44例健康对照。检验了试验对象血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可溶性CD25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脓毒症患者血浆IFN-γ和IL-4明显升高(P<0.01),同时IFN-γ/IL-4比值(P<0.01)也明显上升,脓毒症患者和SIRS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症患者体内Tregs比例明显高于SIRS和健康对照,利用这一指标能将早期脓毒症和SRIS区分出来。早期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CD25水平也显著提高,并且其水平与Tregs的比例呈正相关(r=0.391,P=0.004)。结论 结果提示Tregs可以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并以此将此类患者与非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区分来开。其比例还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况并帮助医生制定最佳免疫调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