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稠油蒸汽驱高温化学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蒸汽驱加入化学驱油助剂开采的可行性,利用该区块具有代表性的油层岩芯及该区块地面原油,利用单管线性4物理模型进行不同条件下驱油模拟实验。通过研究,建立一套有效评选方法可以评价出具有最佳驱油效率的蒸汽驱油助剂,从而为现场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据室内实验表明,热驱加注驱油助剂实验,可以明显提高驱油效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2.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蒸汽驱密闭取心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阶段密闭取心实践情况,论述了密闭取心的主要技术特征,要求及现场与室内选样原则;重点阐述了通过密闭取心所建立的蒸汽驱驱替模式;分析了蒸汽驱的主要驱替机理;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本项研究将对稠油热采开发模式,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剩余油分布及驱替效率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善汽驱效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合蒸汽吞吐提高稠油采收率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新疆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寻求更全面、更有效的油井增产措施,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8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用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的试验。采用物理模型和数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机理研究,对不同原油粘度下复合蒸汽吞吐增效剂进行了筛选,对复合蒸汽吞吐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复合蒸汽吞吐注入方式及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为提高蒸汽驱油效率和油藏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多轮次注蒸汽后,含水高、产油量低、生产周期短等问题,进行了在稠油热采过程中加入驱油助剂的试验,经过室内及现场试验,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疆油田稠油储量丰富,现阶段开发方式仍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为主,但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汽比、产油量均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以M区特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高渗低压油藏下非混相蒸汽-CO_2驱相对于纯蒸汽驱的驱油效率以及不同残余油饱和度下蒸汽-CO_2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注蒸汽吞吐一段时间后转蒸汽-CO_2驱,相较于纯蒸汽驱,驱油效率可提高34.1%;蒸汽-CO_2驱具有气水交替驱的特征;过早注入CO_2,渗流通道会提前被打开,蒸汽过早地与孔道中大部分原油接触,导致原油乳化,使得部分乳化原油很难被驱扫出来;残余油饱和度为45%时,最终驱油效率可达到87%,是实验中CO_2的最佳注入时机。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要通过产水率判断蒸汽通道是否打开来决定CO_2的注入时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潜力及有效开发方式,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密闭取心岩心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在原始油水饱和度状态下的驱替实验,对不同驱替介质、不同介质温度及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及驱替方式是影响转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要好干热水驱,250℃蒸汽驱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5%以上,驱替介质温度与采收率提高幅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研究区块蒸汽吞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8.
蒸汽驱能大幅度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但对于单一蒸汽驱而言,由于受边底水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汽窜,降低了蒸汽的波及体积,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了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驱油实验,对单一蒸汽驱和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进行了对比,并对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一蒸汽驱综合驱油效率为63.52%,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综合驱油效率为69.95%,比单一蒸汽驱提高了6.43%.当气液比为1∶1,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较好.通过室内实验证实,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条带,提高驱油效率,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内某油田的稠油样品,根据储层的物性制作填砂管模型,在研究稠油黏温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稠油蒸汽驱和高温复合气驱的实验研究,其中,复合气驱的伴注气体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实验结果显示,在注入PV数相同的情况下,驱油效率从高到低的驱油方案依次为:蒸汽+氮气+二氧化碳复合气驱、蒸汽+氮气复合气驱、蒸汽+二氧化碳复合气驱、蒸汽驱。降黏、改善油相渗透率和油水流度比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机理,维持或恢复地层压力、提高波及效率、使稠油膨胀等是氮气的主要作用机理,二者结合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李献民 《特种油气藏》1996,3(4):13-16,24
单家寺油田是一个埋藏较深的具有活跃边,底水的稠油油田。蒸汽吞吐曾获得很好的开采效果,但由于边,底水的侵入,最终蒸汽吞吐采收率较低。为了探索利用蒸汽驱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在该油田开辟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区。在分析蒸汽驱和热水驱驱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现场及实验室实际资料和蒸汽驱跟踪数值模拟结果,对单家地油田蒸汽驱驱油条件和驱油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洼38块蒸汽复合烟道气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手段-利用特长基础等式模式,评价各种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以探讨蒸汽吞吐后转蒸汽复合烟道气驱的适应性。确定合适的开采方式和优化的注入参数。研究结果,在本物理模型中最佳注蒸汽速度为2.0mL/min,最佳气-汽比为1:1,气-汽同注方式可提高驱油效率10.33%,明显提高了蒸汽驱驱油效率,综合考虑,可选择添加0.1PV的泡沫剂,添加剂泡沫剂后比蒸汽驱驱油效率提高了13.91%,蒸汽复合烟道气驱比单纯蒸汽驱具有明显优势,是稠油区块吞吐后期一种很有前景的接替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对南堡35-2油田稠油热水驱和化学辅助热水驱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注入水温度及增效化学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注入水温度和添加化学剂,驱油效果明显改善。注入水温度升高20℃和40℃时,热水驱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12.0%和18.2%,化学辅助热水驱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21.0%和29.0%。化学辅助热水驱技术应用于海上普通稠油油田,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抑制稠油油藏蒸汽驱汽窜提高井组油汽比,针对辽河油田齐40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生产特点,在室内进行了薄膜扩展剂耐温发泡性能及封堵性能评价,通过对自交联微球耐温老化前后的电镜照片等进行对比探索微球逐级深部调驱机理,用单填砂管模型研究了自交联微球在油藏深部的进入、封堵、突破及二次封堵能力,用三管并联模型进行了封堵及驱油实验;证实了薄膜扩展剂的发泡性能、半衰期、阻力因子及微球的膨胀、封堵及驱油性能,能适应蒸汽驱的温度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薄膜扩展剂与微球深部调驱现场试验方案,实施后蒸汽驱井组见到了较好的生产效果,为抑制汽窜,提高汽驱井组油汽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蒸汽驱开采过程中的氮气泡沫调驱问题,开展了高温发泡剂的耐温性和封堵性能评价研究,优选出高温下稳定性能和封堵性能好的发泡剂,并确定了最佳发泡剂注入质量分数;通过对不同渗透率级差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替特征实验研究,评价了泡沫剂的封堵效果;稠油热采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技术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7井组,增油2 501.9 t,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气水交替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辽河油田的中深层稠油油藏大多数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蒸汽驱是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接替技术。对于不适合转蒸汽驱的稠油油藏如何提高采收率,在曙光油田杜66块曙43-530井组进行了气水交替驱的先导试验。试验已实施近1年,井组产液量、产油量明显增加,油井动液面上升,油藏能量得到补充,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已处于吞吐中后期、油藏能量亏空严重而不适宜转蒸汽驱的普通稠油油藏来说,注入烟道气等非凝析气体进行气水交替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开采方式。图2参2(李秀娈摘)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中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对辽河油田30余年蒸汽驱进行全面回顾,系统总结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应用成效。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历经探索、攻关试验、I类油藏规模实施、Ⅱ类油藏试验接替4个发展阶段;理论认识及开发技术经历了从最初国内外成熟技术的直接应用到与辽河地质特征相结合的研发创新,形成了以驱油机理理论认识、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高效注采配套工艺为核心的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系列;目前蒸汽驱实施深度界限突破至1 600 m,可动用稠油黏度提高至200 000 mPa·s,预计采收率为55%~65%,达到国际浅层蒸汽驱开发水平;未来应针对中深层蒸汽驱面临的难点及重点不断研究和突破。该研究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压力维持困难和汽窜导致热效率下降等问题,开展了蒸汽泡沫调驱物理模拟实验.根据吉林油田扶北3区块的地质特点,设计了非均质双管并联驱替模型,将不同调驱方式下的驱油效率和分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蒸汽混注泡沫调驱的过程中,注入发泡剂或泡沫能在一定程度上封堵高渗透管,启动低渗透管内的剩余油,其驱油效果好于其他驱替方式;蒸汽混注高温气体调驱的驱油效果略好于蒸汽驱,仅提高采收率约1% ~ 3%.此外,泡沫对双管模型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分流,使高渗透管和低渗透管的产液量趋于均匀,表明泡沫驱符合非均质地层的驱替要求.综合比较认为蒸汽混注混合气泡沫调驱适用于扶北3区块,其综合驱油效率可达54.8%,比单纯蒸汽驱提高30.7%.  相似文献   

18.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油藏的特点,我们开展了降粘驱油助剂的研究,驱油助剂DE-2、WD-4等能在较低温度下使稠油的粘度降低,并且具有良好的驱油效率.用它辅助驱油或进行井筒降粘能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新疆油田九_6区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已进入蒸汽开采中后期,油藏开采经历了蒸汽吞吐、加密调整、蒸汽驱过程,采出程度为37%。现阶段单一蒸汽驱效果明显下降,地层亏空严重,蒸汽热利用效率低,吸汽不均,波及程度差异大,油水流度比大,采收率低。热水复合CO_2驱油充分利用热水热效应和发挥CO_2溶解降黏等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因此,针对九_6区稠油开展不同混合方式热水/CO_2驱油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纯热水驱、热水与CO_2混注、热水与CO_2段塞的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纯热水驱累积驱油效率为49.19%,热水/CO_2混注累积驱油效率最大为71.25%,段塞驱累积驱油效率高达85.96%。同时,分析了驱出原油及岩心残余油组分变化。  相似文献   

20.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开发后期主要的接替技术,而水平井的井网形式影响着蒸汽驱的开发效果。以春风油田排601块浅薄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建立了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并开展了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条件下蒸汽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的发育主要受注入井与生产井间的驱替压差的控制,注入蒸汽主要流向流动阻力小的区域(临近井、高渗条带、高温低黏油带);蒸汽突破初期,依然有大量的原油从模型产出;实验结束后,蒸汽未波及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在排601块油藏条件下,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蒸汽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5.10%、41.90%和38.30%;排状井网、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最大累积油汽比分别为0.69、0.63和0.53,综合对比排状井网效果最优。蒸汽驱过程的主要作用机理和现象包括:高温降黏作用、高温体积膨胀、高温蒸汽蒸馏和原油裂解作用、高波及效率和蒸汽超覆。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支撑春风油田排601块水平井蒸汽驱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