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目的 对2021年湖州市南浔区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特征分析,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询问患者、医院核查等方法搜索到疑似病例59例,对采集的29份厨师、服务员和病例的肛拭子标本以及18份留存餐食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血清学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子分型、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3份厨师和6例病例的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5.25%;分离株血清型均为O10:K4。所有菌株tlh、tdh基因均为阳性,trh基因均为阴性。9株分离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12种抗生素均敏感。经PFGE聚类分析,菌株间相似系数为100.0%,厨师分离株和病例分离株带型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由O10:K4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事件,分离株均携带tdh毒力基因,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目前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菌株在上海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Ribo分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7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事件分离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分型血清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利用双重PCR方法扩增tdh,trh两个重要的毒力基因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应用Riboprinter系统检测上述菌株的酶切片段杂交多态性.结果 引起27起暴发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1个血清型,5个Ribo型.优势血清型为03:K6,优势Ribo型为vp-EcorI-002型.全部分离菌株均携带toxR基因,97株携带tdh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有多起暴发事件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血清分型和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是副溶血性孤菌暴发事件实验室诊断的有用方法.对于从一起暴发事件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人粪便、疾病暴发和食品监测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暴发病人分离株92.3%携带毒力基因,监测病人分离株96.3%携带毒力基因。暴发食品分离菌株30%携带毒力基因,食品监测分离株不携带毒力基因。101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分子分型后,共形成43个带型模式(P1~P43),其中P9带型为最主要的带型模式;按相似度85%为判读标准可分为24个带型簇(cluster),G带型簇为最主要的带型簇(n=55)。结论病人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的比例远高于食品分离株的比例,暴发病人分离株与疾病监测病人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FGE结果显示我省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G带型簇,以P9为主要带型模式,此带型模式为我省副溶血性弧菌的优势带型,在我省存在持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年淄博市4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tlh、tdh、trh)、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11株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9株患者分离株血清型鉴定为O3∶K6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2株环境分离株血清型分别为O8∶K22和O1∶K32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11株分离株全部对头孢唑林耐药,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其中,2株对3种抗生素均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经PFGE聚类分析,同一暴发事件中患者分离株高度相关。结论 4起暴发事件的患者分离株均为流行株O3∶K6型,均携带tdh基因,部分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情况,同一暴发事件的分离株之间同源性高,提示可能为同源暴发,应加强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源头的监管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市平阳县食物来源和食源性疾病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分布特点以及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检出情况。方法以59株副溶血性弧菌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和39株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分群,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tdh基因和trh基因。结果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检出9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检出O1、O3和O4;以O3和O4为主,分别占48.7%(19/39)和46.2%(18/39)。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38株仅含有tdh基因,1株仅含有trh基因,而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仅检出1株只含有tdh基因的菌株。结论平阳县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与分离自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都存在差别。本研究为预防和快速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食品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特点,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和疫情溯源提供实验室数据。提取40株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分别用PCR检测VcrD1、Vp1680、VopP和VcrD2基因,荧光PCR检测tdh、trh和tlh基因。对4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40株菌株均未检测到tdh、trh、Vop P和VcrD2基因,tlh、VcrD1和Vp1680基因阳性检测率为100%。40株菌株中含有16种血清型,其中9株未分型,主要血清型为O_2∶K_(28)和O_5∶K_(17),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40株菌株共获得39个不同的PFGE带型,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本实验食品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未发现毒力因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呈分散趋势且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的病原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多型别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农村喜宴食物中毒原因开展溯源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共20份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FGE分型及tdh、trh、tlh、toxR基因检测。结果 20份样品/标本中1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株为tdh+trh-tlh+toxR+基因型,4株为tdh-trh-tlh+toxR+基因型。其中12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份为O3∶K6血清型,2份为O2群;3份墩板涂抹样品中有2份检出O3∶K6血清型,1份为O1群;3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分别为O1群和O10群;厨师肛拭子标本检出O11群副溶血性弧菌;PFGE聚类分析显示7份患者肛拭子标本和2份墩板涂抹样品中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带型高度同源,剩余食物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降解未能显示PFGE条带。结论本次事件是可疑食物交叉污染切菜墩板引起的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多种血清型别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状况,初步建立区域PFGE溯源数据库,为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支持。方法对68株创伤弧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鉴定和PFGE分型,采用Bio Numerics软件分析聚类关系。结果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均为溶血素A基因(vvh A)核酸阳性,vcg 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5种基因型别,分别有CB型、EA型、CAB型、CA型和EB型。共检测出42株为BT1型。PFGE分型结果显示68株创伤弧菌有52种PFGE型别。结论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毒力相关基因型以CB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中检出多种致病菌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菌,为研究类似的食源性疾病病因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标准化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个案调查表收集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描述事件特征、分析流行病学探索危险食物,采集的样本按照GB 4789系列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进行可疑致病菌分离培养,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按照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搜索到共同进餐者30例,失访5例,其中符合病例定义的17例,罹患率为56.67%(17/30);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17/17)、腹痛(16/17)为主,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10/16);发病潜伏期为11~25 h;回顾性队列研究未发现可疑食物。在病例肛拭子中检出9株副溶血性弧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沙门菌混合副溶血性弧菌,1株空肠弯曲菌;在从业人员肛拭子中检出1株奇异变形杆菌;在环境涂抹拭子中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在食品样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从9例病例检测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发现其遗传相似性达97%以上。结论综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排除其他致病因子引起该起事件暴发的可能,认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趋势,为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 对2019年辽宁省151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评价3种方法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124株分离株可共分为18个血清型,27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PFGE的分辨力(DI)为0.97,REP-PCR的DI为0.95,ERIC-PCR的DI为0.93。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 2019年辽宁省临床VP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仍为O3:K6,食品VP分离株流行血清群仍为O2。PFGE、REP-PCR和ERIC-PCR 3种分型方法结果一致,且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和再现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和菌株的耐药性,发现其流行优势菌。方法致病菌检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生化筛检和API等方法;细菌分型采用诊断血清和PFGE基因分型;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6 812份食品样品中检出目标菌7类12种,共2 331份,检出率为34.22%,致病性弧菌检出数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和致病性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与其他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出10个血清群和29个PFGE型,其中O6、O5血清群和PFGE 1型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优势流行型。检出的致病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其中3株气单胞菌为带aacc耐药基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宁波地区食品中致病菌种类较多,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各类致病菌均有流行优势株,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优势株;血清分型和PFGE型能发现优势菌,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 方法 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 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 总检出率为14.26%。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60.375, P<0.001。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检出率较高, 达到了45.7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 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 达到9.51%, 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5.86%, 沙门氏菌1.9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 为16.15%, 最低的是第1季度(11.36%)。餐饮单位所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1.90%), 其次为超市(7.69%), 网店和农贸肉菜市场所售商品无检出。结论 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致病菌污染主要以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污染情况更严重,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引起跨区域食物中毒的斯坦利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追溯并明确病因食品,为该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株斯坦利沙门菌进行18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并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菌比较。结果此次疫情分离菌株中食品分离株和腹泻患者分离株血清型一致,耐药谱基本一致。经PFGE溯源分析后具有100%同源的PFGE带型,数据库中无相同带型的菌株。结论本起跨区域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菌污染的煮花生引起,分离菌株对红霉素耐药,对氯霉素处于中介,对其他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多重PCR血清分型、9种毒力基因(prf A、inl A、inl B、iap、fla A、hly A、plc B、mpl和act A)PCR检测、PFGE基因分型,用Bio Numerics 6.6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7株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以1/2a或3a型别为主;所有菌株均检出4种以上毒力基因,有15株菌携带所有9种毒力基因;37株菌经Apa I酶切PFGE分型后,共得到22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5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7%~100%。结论台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致病流行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 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 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北京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特征,预防和控制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北京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8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对抗生素耐药,耐药率为62.03%,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为红霉素(ERY)45.45%、苯唑西林(OXA)27.81%、克林霉素(CLI)20.86%、四环素(TET)13.90%、氯霉素(CHL)11.76%、环丙沙星(CIP)6.42%、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PM/SMZ)5.8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35株。分离到的MRSA中34株菌表现出多重耐药。全部菌株共分为129种PFGE带型,优势带型不明显。结论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普遍存在,PFGE带型分布分散与耐药谱的关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耐药性、毒力因子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沙门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22株沙门菌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10种毒力基因PCR检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2株食源性沙门菌的总耐药率为59.1%,耐药率居前三位的抗生素分别是复方新诺明(36%)、四环素(27%)、萘啶酸(27%);所有菌株均检出6种以上毒力因子,1株肠炎沙门菌存在毒力岛、质粒及噬菌体等多种毒力因子;PFGE分型共得到21个条带,可分为5个基因型别,包括18种指纹图谱,各基因型别间同源性小于70%.结论 台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存在致病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