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心肌超声造影已成为评价心肌微灌注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之一,但目前心肌超声造影图像的分析判断多采用目测法或手动描记感兴趣区域,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经验,缺乏客观定量分析方法。目的:探讨新型心肌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评价心肌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家兔心肌超声造影图像,应用基于淘汰粒子群优化聚类(EPSO)算法的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对造影图像进行自动处理,获得心肌灌注定量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图像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心内膜与心外膜,确定心肌区域。②自动将心肌区域分割为相等的6个区。③自动标记各节段心肌的标化对比剂密度值。④以标化对比剂密度值为依据行彩色编码,获得彩色编码面积百分比。⑤自动生成心肌节段灌注分布直方图。基于淘汰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的心肌超声图像分析软件,在定量评价心肌微灌注和识别灌注异常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9只,兔龄8~12个月,体质量(3.0±0.2)kg(2.8~3.5 kg)。HIFU治疗频率1.5 MHz,强度9.64 kW/cm2,脉冲照射方式,Ton=0.2 s、0.3 s,Toff=1.0 s、1.5 s,重复次数20次,靶区范围3 mm×2 mm。照射后行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然后取下心脏,做2mm心肌切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及与之相对应心肌切片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并计算其占整个心肌的面积百分比。结果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百分比(13.7%±6.7%)与TTC染色心肌坏死面积百分比(15.5%±4.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呈显著相关(r=0.94,P〈0.05)。结论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可用于评价HIFU左心室心肌消融心肌坏死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唇腭裂分度分型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1056例孕产妇,对全部胎儿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及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随访两组胎儿临床结局,将两组临床诊断准确率、唇腭裂分型、分度及漏诊、误诊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随访两组胎儿临床结局,产后发现唇腭裂19例,其中单纯性唇裂12例、唇腭裂7例。二维超声组诊断准确率为84.21%,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P0.05;二维超声组胎儿唇腭裂左侧6例,占37.50%;右侧7例,占43.75%;双侧3例,占18.75%;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唇腭裂左侧7例,占36.84%;右侧8例,占42.11%;双侧4例,占21.05%,P0.05;二维超声组唇腭裂分度I度8例,占50.00%;II度7例,占43.75%;III度1例,占6.25%;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唇腭裂分度I度8例,占42.11%;II度8例,占42.11%;III度3例,占15.79%。两组唇腭裂分度III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组误诊2例,占10.53%;漏诊1例,占5.26%;二维联合三维超声组无误诊、漏诊例数,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唇腭裂产前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为临床医师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肌缺血时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电活动变化特征。方法:应用修改的Ferrier豚鼠离体右心室壁"缺血"及"再灌注"研究法。结果:心肌缺血时和再灌注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跨膜电活动均明显异常,且以内膜下更明显。结论: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早期损伤造成心内、外膜下心室肌电活动变化程度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易损性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检测,探讨其在左室心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头开胸的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采用二维超声及DTI对照检测缺血部心肌的运动状况。结果 DTI显示心肌缺血在15s内收缩期、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显著降低,心肌色彩暗淡或缺失。而传统超声在结扎1min后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 DTI技术既能通过色彩反映室壁缺血的范围,又能量化其运动速度,可为临床早期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及功能异常提供充分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已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患者9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腹部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病变的超声图像,并作相应的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超声诊断的98例子宫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有89例患者是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确诊的,其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0.8%,在临床中已经是较高的影像诊断准确率.结论 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腹部及二维彩色超声检查能够对其提供较为准确的临床资料,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在评价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评定冠脉储备及冠脉血运重建后的疗效等方面的运用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MCE是指将含有微气泡的造影剂直接经冠状动脉或外周静脉注入,当微气泡通过心肌微血管床时,应用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使含血心肌的微气泡显像,以观察心肌血流灌注、冠脉血流储备。目前,它被认为是无创性评定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最有潜力的工具。本文就近年来心肌声学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旨在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客观确凿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结扎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Heidenhain染色,镜检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形态变化,结合血清中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变化,研究其与心肌缺血时间、范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冠状动脉结扎15 min时,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含量即有升高,Heidenhain染色显示缺血心肌点状黑染,主要分布于心室壁心外膜下浅肌层,随着心肌缺血时间延长,血清中H-FABP含量逐渐增高,Heidenhain染色显示黑染着色区域扩大,冠状动脉结扎3 h后,结扎区域大部分或心肌全层心肌纤维黑染,呈片状、团块状分布.结论 心肌Heidenhain染色形态观察对早期心肌缺血有诊断价值,效果优于HE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 方法 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重建的各切面超声图像,对比分析各解剖结构。 结果 (1)二维超声和TUI均可获得各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胎儿鼻骨和腭,冠状切面可显示双侧上颌骨额突和原发腭组成的鼻后三角,横切面可显示鼻后三角和腭的解剖关系;(2)二维超声和TUI比较,鼻后三角区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图像的合格率和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TUI重建的横切面质量要优于二维超声(P<0.05)。 结论 二维和TUI均可良好显示妊娠早期胎儿的鼻后三角区解剖,为腭裂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NPY IR纤维在大鼠工作心肌的分布和密度 ,为心脏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大鼠工作心肌内的NPY IR纤维 ,用电子表格Excel 2 0 0 0计算其分布密度。结果 在心房肌内和心室肌内均可见NPY IR阳性纤维 ,心房肌内NPY IR纤维的面积密度和数密度均高于心室肌。结论 NPY IR纤维在大鼠心肌内分布广泛 ,其分布密度存在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技术在糖尿病创面定量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糖尿病创面上放置标准网格模板,摄影后形成图片。使用计算机图像技术生成创面和肉芽的感兴趣区,获取像素值。与标准网格对比,算出创面和肉芽的面积等指标。结果第四周创面面积22.75cm^2,肉芽面积9.92cm^2,肉芽百分比43.60%,创面收缩率7.52%。肉芽百分比与创面收缩率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0.900,P=0.037。结论计算机图像技术结合统计分析可为糖尿病创面提供客观、准确、动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超声图像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区分目前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指标.为提高区分的性能,提出一种新的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超声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析的自动分类方法.提取图像在多分辨率下的纹理参数,同时结合计算出的带方向分形维数,建立支撑矢量机进行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分类判决.通过对27例正常、45例腺肌病和74例肌瘤离体样本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多分辨率纹理参数和带方向的分形维数对区分子宫肌瘤和腺肌病是敏感的,结合这两类参数建立的支撑矢量机区分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正确率近100%.  相似文献   

13.
气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IVADs)被植于狗的左主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且有五种方式驱动:具有占空系数1:1、2:1和4:1的心电同步方式和波动率为60和80beat/min(bpm)的异步方式。心室的直径和某段心肌长度分别用超声位移测量计和可植入微型探头进行测量。左心室主要的机械功和心肌区域功机械可由这些尺寸和左心室压力计算得到。LVAD减少左心室机械功30~50%,减少区域心肌机械功30~60%。平均主动脉压和总流量(二主动  相似文献   

14.
超声技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状态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二维灰阶图像、血流表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手段根据淋巴结的形态、纵横比、皮质状态、淋巴门表现、血流情况等指标预测淋巴结转移与否.但超声技术受众多影响因素如腋下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腋窝深度、医师经验、超声仪器分辨率不同等的限制,其检出率及准确率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如何提高超声对乳腺癌ALNM的评估效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T-Snake模型的超声图像中左心室心肌分割的新方法。首先,将自适应加权中值算法引入基于窗口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有效滤除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其次,根据心脏短轴截面心肌近似成圆形这一先验知识,将图像从笛卡尔坐标转换到极坐标,提高后续分割方法的鲁棒性;最后,在传统T-Snake模型基础上,增加具有自适应特性的膨胀力和区域能量,可有效提取弱边界和不连续的边界,实现左心室心肌内外轮廓的自动分割。对模拟图像和临床数据进行的实验证明,自动分割结果的平均相对差异度小于5%,平均相对重叠度高于90%,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心脏缺血预处理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 ,表现为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保存心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稳定心肌酶的活性。但有关从细胞培养水平来观察心肌酶学变化知之甚少。本研究在培养心肌细胞中应用腺苷的前体 硫酸腺嘌呤培养液培养心肌细胞和拟缺血预处理模型对比观察心肌酶活性 ,旨在为药物预处理效应的心肌酶学变化提供实验和临床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细胞培养和分组 :参照Laarse[1 ] 等建立的方法 ,用出生 3~ 4d的SD大鼠 ,雌雄兼用 ,无菌条件下取心室肌。用0 0 16 %胰蛋白酶消化 ,制成浓度为 1 5× 10 …  相似文献   

17.
评价新型的双极和三极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电除颤对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动物麻醉后,在X光机指导下,分别在10只犬心脏内装置双极导管自动除颤系统(组Ⅰ);在10只猪心脏内装置三极导管自动除颤系统(组Ⅱ);并行电除颤试验。使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电除颤前后记录二维、M型和多谱勒超声图像。组I动物接受4次电除颤,电量为64J;组Ⅱ接受平均8次电除颤,电量为210J。结果显示:左室收缩面积分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和二尖瓣血流E波与A波速度比值以及时间-流速积分比值等反映左室舒缩功能的指标在两组动物除颤后均无显著改变。研究表明:两种经静脉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中反复低能量心内膜电除颤对左室舒缩功能无明显损伤作用;研究结果为经静脉多极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和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12 000名妊娠中期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二维超声进行诊断,对其中有诊断异常的孕妇开展四维超声诊断,以分娩或流产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二维超声与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12 000名孕妇分娩出12 179例胎儿,分娩后临床结果证实胎儿畸形合计100例。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敏感性=80.00%、特异性=89.68%、准确性=89.60%;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结果:敏感性=99.00%、特异性=99.74%、准确性=9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二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有一定的价值,但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特别是针对面部畸形胎儿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及产后新生儿左、右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1岁;孕24~28周、32~36周;按孕周分2组)及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糖尿病母亲婴儿组,年龄3~25 d,平均年龄12.0 d)各20例;正常对照孕妇(正常对照孕妇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6岁;孕24~28周、32~36周;按孕周分2组)40例及正常产妇的新生儿(正常产妇的新生儿组,年龄7~26 d,平均年龄14.0 d)20例。行超声检查,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左、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及室间隔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期最大应变率(SRd),脉冲多普勒测量二、三尖瓣口的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计算E/A比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及室间隔的心肌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36周胎儿室间隔,左、右心室壁舒张末期厚度均较正常对照孕妇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胎儿心脏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的E/A比正常对照孕妇组小,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36周胎儿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组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32~36周胎儿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组心室各段心肌SRs、SRd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组孕24~28周胎儿SRs与正常对照孕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R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左、右心室长轴心内膜下心肌的应变变化,可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心室肌舒缩功能的减退。因此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无创、精确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室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情况,测量心脏的大体情况,包括心脏的重量、纵长、横宽及各瓣膜环的长度、心室流人道和流出道的长度、心室壁的厚度.常规制片,磷钨酸苏木精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光镜观察心肌情况及冠状动脉的改变.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29-57岁,临床均有胸闷症状,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病理分析可见受累心腔内显示有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深陷的隐窝,从心底到心尖致密心肌逐渐变薄;心内膜为增厚的纤维组织,内层非致密心肌肌束粗大紊乱、细胞核畸形,外层致密心肌肌束走行及形态基本正常,细胞核大小均匀.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具有特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