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苯基丙二酸、硝酸镉、邻菲啰啉为原料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d2(phen)4(pmal)(H2O)].2NO3.5H2O(phen=邻菲啰啉,pmal=苯基丙二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测试,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参数为:a=1.308(4)nm,b=1.554(5)nm,c=1.692(5)nm,α=91.603(6)°,β=109.518(5)°,γ=113.712(6)°,V=2.915(16)nm3,Z=2,D=1.529 g/cm3.镉(Ⅱ)离子与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结构.化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6-甲基-吡嗪-2-羧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具有二维超分子结构的配合物[Co(C6H5N2O2)2(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测定.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与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一个六配位的轻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o2+与来自两个配体上的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螯合配位,形成赤道平面,Co2+的轴向位置被2个水分子占据.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NH4)3PMo12O40,乙二胺(en),CuCl2.2 H2O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得到了标题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8 19(6)nm,b=1.445 69(11)nm,c=0.891 84(7)nm,α=90.00°,β=98.134 0(10)°,γ=90.00°,V=1.031 54(14)nm3,Z=4,R=0.033 5,wR=0.064 7.配合物由[Mo3O10]2-与(H2en)2+组成,[Mo3O10]2-由共边和共面的MoO6八面体连接而成,呈无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由(H2en)2+通过氢键连接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Ho2(bpdc)3·(H2O)4].5H2O单晶(bpdc为2,2'-联吡啶-6,6'二羧酸).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种独立配位模式Ho3+,其配位构型都是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一种为一个配体H2bipy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羧基氧原子采用螯合配位占据四方反棱柱体的4个顶点位置,同时余下4个顶点位置被4个配位水分子占据;另一种是2个配体H2bpdc上的4个氮原子与4个羧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Ni(ptc)(bipy).4.5H2O]单晶,(H3ptc为2,4,6-吡啶三羧酸,bipy为4,4’-联吡啶).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体H3ptc上的一个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与Ni^2+螯合配位,而另一个配体bipy的一个氮原子为端基配位,金属Ni^2+离子的轴向位置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形成一个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2,2′:6′,2″—三联吡啶(tpy),Eu(NO3)2.6 H2O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配合物由一个Eu(Ⅲ)离子、一个三联吡啶、两个硝酸根离子、三个水分子组成配位一价阳离子内界,另一个硝酸根为外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80 3(6)nm,b=11.223 5(7)nm,c=11.746 1(7)nm,α=88.850 0(10)°,β=69.103 0(10)°,γ=74.604 0(10)°,V=1050.83(12),Z=2,R=0.015 3,wR=0.059 8,Eu3+的配位数为10并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7.
以Ni(Ac)2.4H2O、乙腈和三乙胺在甲醇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得到标题配合物[Ni(BEI)2].H2 O(BEI:二乙酰亚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方斜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为a=0.740 10(6)nm,b=1.297 91(13)nm,c=1.405 19(16)nm,α=90.00°,β=90.00°,γ=90.00°,V=1.349 8(2)nm3,Z=4,Dc=1.454Mg/m3,F(000)=624;最终偏差因子R1=0.054 8,wR2=0.162 3(对I〉2θ(I)的衍射点)和R1=0.081 5,wR2=0.179 1(对所有衍射点)。依据晶体结构数据使用Gaussian 03W程序对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单元的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和成键特征,分析了其活性原子并预测了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基态较稳定,中心镍原子周围的价键属于共价键范畴,电荷布局分析结果与晶体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3,5-二氯水杨醛、甲胺、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钴(III)配合物[Co(L)3](1),HL=3,5-二溴水杨醛缩甲胺希夫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279(2)nm,b=1.9933(3)nm,c=1.9606(3)nm,β=101.338(13)°,V=5.4716(13)nm3,Z=8,Dc =1.622 g·cm-3,R1=0.076,wR2=0.168,S=1.05。配合物1中Co(Ⅲ)分别与3个二齿配体上的3个O原子和3个N原子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Cl…Cl和C—H…Cl弱作用相互连接成为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出一个三维微孔化合物Al8P2O16(OH)4C3N2H6·H2O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的测定,晶体学数据为:Imma空间群,a=18.655(2)nln,b=8.5370(10)nm,c=13.2196(16)nm,V=2105.3(4)nm^3,a=90°,Z=2,R1=0.0937。  相似文献   

10.
[Cu(C12H8N2)(H2O)2]SO4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uSO4·5H2 O ,Na2 MoO4·2H2 O ,phen ,H3 PO4为原料,用中温水热合成技术制得了一种新型一维链状配合物[Cu(phen) (H2 O) 2 ]SO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线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 /c ,a =1.4 85 3(3)nm ,b =1.3811(3)nm ,c =0 .70 10 (14 )nm ,β=10 8.6 5 0°,V =1.36 2 5 (15 )nm3 ,Dc =1.832g/cm3 ,R1=0 .0 2 90 ,wR2 =0 .0 86 2 ,F(0 0 0 ) =76 4 ,Z =4。X射线单晶衍射和IR光谱结果表明,在固态条件下配阳离子与SO42 -之间存在氢键作用,Cu2 与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另外还进行了热性质研究,并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KAuCl4与tpptpy(tpptpy=4-′p-三苯基膦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加合物[H2(tpptpy)(AuCl2)Cl2]2.H2O,该加合物经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该加合物由[H2(tpptpy)]^3+,[AuCl2]^-和两个氯离子构成,并通过分子间(内)的C—H…Cl,O—H…Cl,N—H…Cl和C—H…O氢键形成了三维疏水孔洞结构。AuCl4^-使水分子氧化产生H+从而使三联吡啶配体质子化,进而抑制了Au(Ⅲ)与tpptpy的配位反应,同时质子化的配体可以与AuCl2^-形成难溶加合物,促进了Au(Ⅲ)向Au(Ⅰ)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NH4)3PMo12O40,乙二胺(en),CuCl2.2 H2O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得到了标题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08 19(6)nm,b=1.445 69(11)nm,c=0.891 84(7)nm,α=90.00°,β=98.134 0(10)°,γ=90.00°,V=1.031 54(14)nm3,Z=4,R=0.033 5,wR=0.064 7.配合物由[Mo3O10]2-与(H2en)2+组成,[Mo3O10]2-由共边和共面的MoO6八面体连接而成,呈无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由(H2en)2+通过氢键连接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5.
[Ru2(μ-O2CCH3)4(H2O)2]PF6是以Ru2(O2CCH3)4Cl为前体配合物,在甲醇水(体积比7∶1)溶液中用Ag2SO4和NH4PF6进行脱氯配位反应而得。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循环伏安、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表明,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9 523(9)nm,b=1.2 830(6)nm,c=0.8468(4)nm,β=93.11(10)°,Z=4。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表明该配合物的中心金属2价钌原子Ru(II)与3价钌原子Ru(III)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phen)(H2O)4].SO4.2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8.880 7(6)nm,b=18.517 3(12)nm,c=22.115 4(14)nm,β=90,°V=3 636.84 nm3,Z=8,密度Dc=1.605 mg/m3,吸收校正μ=0.895 mm-1,F(000)=1 816,测量温度为T=298(2)K,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1=0.046 7和ωR2=0.131 1.晶体结构表明,每个Mn(II)原子与来自邻二氮菲的2个氮原子和4个溶剂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3,3',4,4'-偶氮苯四甲酸、邻菲啰啉与醋酸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H2abtc).0.5(H4abtc).CH3OH(1)(phen=邻菲啰啉,H4abtc=3,3',4,4'-偶氮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镉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体3,3',4,4'-偶氮苯四甲酸未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C-H…O形成2D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实验先用磷酸和钼酸盐合成磷钼杂多阴离子,再通过控制金属种类、pH值及温度,及与有机配体和物料比进行实验,最终制备出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H2bpy)0.5{[Co(H2O)5][Co(Hbpy)(H2O)4][Mo5P2O23]}并通过IR和X-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与现有文献记载相吻合.成功找到制备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的新条件:(1)温度为160℃左右,pH在4.2—4.5之间;或(2)温度为140℃,pH为3.1—3.5之间,反应3d,均可制备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磺酸镍配合物[Ni(H2O)6](1,5-NDS)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的磺酸配合物[Ni(H2O)6](1,5-NDS)(1,5-NDS2-=1,5-萘二磺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323 9(3)nm,b=0.66463(1)nm,c=0.96103(2)nm,β=92.00(3)..V=0.845 1(3)nm3,Z=1,最终R=0.023 8,wR=0.060 3.配阳离子中每个镍原子与6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其阴离子为1,5-萘二磺酸根,并且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构筑了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