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继算 《中国药业》2013,22(3):10-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治疗组,予以恩替卡韦片0.5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DNA含量及肝纤维化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外周血CD4+水平减少,CD8+水平增加,CD4+/CO8+比值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经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外周血CO4+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CD4+/CD8+比值上升,血HBV—DNA含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和L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能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其治疗前后测定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100例呼吸衰竭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的阳性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衰竭治疗后CD3^+、CD4^+细胞、CD4^+/CD8^+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灵鹏 《中国药业》2010,19(3):15-1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EOS计数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增加;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分下降至(1.87±0.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嗜睡,3例头晕、头痛。结论慢性荨麻疹多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同时降低血浆IgE水平,抑制EOS聚集,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从而减轻慢性荨麻疹症状。  相似文献   

4.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的调节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和病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对BCG—PSN治疗CA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后显著升高(P〈0.001),CD^+T4/CD8^+T细胞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百分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BCG—PSN可使C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比例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5.
方华 《海峡药学》2009,21(10):108-109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春季结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典型春季结膜炎(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0.5-1.0mg肌注,隔日1次,连用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浆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血浆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BCG-PSN治疗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血浆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经过BCG-PSN治疗2个月后,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32,6,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春季结膜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BCG-PSN能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改善T细胞的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和控制春季结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最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郑志丰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2,24(2):117-11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平衡、HBV-DNA含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1日3次,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FN-γ、HBV-DNA含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3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HBV-DNA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治疗组患者经过苦参素治疗3月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苦参素能调节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而达到清除细胞内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治疗(放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机理及疗效。方法 通过检测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免治疗前、后LAK细胞活性及其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研究这些变化与疗效的关系,LAK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放免治疗后2周惠者外周血CD3^+、CD4^+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增高,LAK细胞活性增强,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增多,CD8^+细胞无明显改变;治疗后显效组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LAK细胞活性及IL-2R受体阳性LAK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显效组,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 放免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放免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介茵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0例门诊RGH患者作为治疗组,予BCG—PSN 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Eu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另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平均复发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BCG—PSN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频率和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CD4^+及CD8^+/CD8^+比值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各临床类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方法: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的分布。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异常,其异常所占比例按慢性肝炎轻度、中度、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症肝炎顺序递增,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体现外周血CD4^ 和CD8^细胞分布水平同时下降。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加用r-HuEPO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uEPO通过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增强NK细胞活性和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继红 《中国药师》2010,13(3):397-39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肾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血常规,营养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b、Hct、PA和TRF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无明显变化。结论:参麦注射液不仅能改善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而且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TP方案化疗)29例,对照组(单独TP方案)29例,化疗前及第2、4周期化疗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指标,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坤  杨亚萍  赵培利  苗亮  孙谢文 《河北医药》2014,(14):2096-209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24周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CD4^+亚群及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亚群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0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肺癌在51-80年龄段内发病率占78.6%: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肺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年龄越年轻其细胞免疫功能越紊乱;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介导外周血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将再障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再障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和密切护理,给予试验组常规联合免疫抑制疗法(IST),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或进展患者所占的比例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CD3^+、CD8^+亚群明显低于对照组,CD4^+亚群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值失调,其发病与免疫异常相关,免疫抑制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再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细胞免疫与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治疗效果,并探讨机体细胞免疫的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口服泛昔洛韦250mg,每天3次,连服5天,同时给予胸腺五肽1mg肌注,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CD4^+及CD4^+/CD8^+下降,CD8^+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联合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回升,而CD8^+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每例年平均发作4.5次,治疗后每例年平均发作1.5次,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况,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杨卫琴  罗利飞 《中国药业》2010,19(23):78-7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门诊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用30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LAK)细胞活性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平均复发频率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明显较对照组少,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K和LA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患者外周血NK和LA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NK细胞、LAK细胞活性降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频率,缩短皮损愈合时间,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提高血NK和LAK细胞活性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血补肾法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SLE30例,记录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s^+、CD4+/CD8)及NK细胞等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0%;并且70%活动期SLE患者出现CD4降低、CD4^+/CD8^+倒置、CD8^+升高趋势,且随着病情的好转CD4^+、CD4^+/CD8^+比值回升(P〈0.05或〈0.01),CD8^+降低(P〉0.05);同样,大部分(77%)活动期SLE患者NK细胞数也随着病情好转而回升(P〈0.05)。结论:益气养血补肾法可改善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失衡,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化疗后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来给予特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检测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62例的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使用艾迪注射液之后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与NK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数值明显增加(P<0.05),CD3^+、CD4^+、CD4^+/CD8^+增加较明显(P<0.05或P<0.01),相反的CD8^+(T抑制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提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K细胞活性与NK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