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症血友病致自发性扁桃体出血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 35岁。于 1999年 7月 3日晚无诱因吐鲜血4h急诊来院。查体 :脉搏 10 5次 /min ,血压 90 / 6 0mmHg(1mmHg =0 .1333kpa ,口咽部未见活动性出血 ,间接喉镜检查见扁桃体下极处有一 1.0cm× 1.5cm× 1.5cm大凝血块 ,清理后见此处活动性出血 ,量较多 ,但非血管波动性出血。询问患者无进食硬物及刺伤史 ,近日无上感史 ,以往无出血不止史。清理血凝块后 ,局部予肾上腺素棉球压迫 ,静滴止血敏 ,立止血等效果不佳 ,急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考虑血管出血 ,予局部缝扎 ,非但未止血 ,缝针处也渗血不止。考虑出血性疾…  相似文献   

2.
Dieulafoy病2例     
例 1 ,男性 ,2 7岁。因反复黑便 3d ,大量呕血半小时急诊入院。既住无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病史。体查 :重度贫血貌 ,HR 1 2 0·min- 1,Bp 1 0 / 5kPa,无明显阳性体征。化验 :Hb5.8× 1 0 12 ·L- 1。B超 :肝、脾未见异常 ,门静脉 7mm。急诊剖腹探查 ,胃前壁切开 ,见胃、十二指肠内充满血凝块 ,未见明显溃疡病灶。贲门下胃后壁近小弯侧有一喷射状血管出血 ,周围粘膜未见明显异常。缝扎止血。术后再无出血 ,痊愈出院。例 2 ,女性 ,2 8岁。突发大量呕血急诊入院。既往无溃疡病及肝硬化病史。体查 :重度贫血貌 ,Bp 9~ 8/ 6~…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女,24岁。突发下腹疼痛1h伴头晕,口干,心慌5h入院,查体:T36.5℃,P100次/min,R25次/min,BP12/8kPa。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表情淡漠。腹略膨,腹肌紧张,无肝脾肾区叩痛,下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较轻,超声所见:子宫大小为6.2cm×4.0cm×3.5cm,子宫直肠凹内见少量液性暗区及不规则形态的杂乱实性团块回声,双侧附件欠清晰(膀胱充盈欠佳)。肝肾周围见大量无回声暗区。B超诊断:腹腔积液(血),①黄体破裂出血;②宫外孕破裂出血。手术所见;左侧卵巢处有长约1.5cm裂口(考虑黄体破裂所致),腹腔见新鲜血液约1500ml,盆腔见血凝块约500ml…  相似文献   

4.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指短时间内大量呕血、便血 ,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发病急 ,出血量大 ,给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我科 1985~ 1999年收治疑难危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9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选择 :97例患者均因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呕血和 /或黑便入院 ,既往无肝、胃、肠出血病史。男性 71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8~ 73岁 ,平均 45 .4岁。1.2 出血原因与部位 :①上消化道出血 76例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5例 ,肝硬化 18例 ,胃癌 12例 ,胃Dieulafoy病 8例 ,急性胃粘膜病变 4例 ,肝癌 3例 ,…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2 0岁 ,士兵 ,因上腹部胀痛 ,伴黑便 5d ,呕血 2次 ,于 2 0 0 1年 3月 2 8日入院。无消化道出血史。入院时头晕、恶心、乏力、轻度口渴 ,无发热、晕厥。查体 :血压 13.5 /10 .0kPa,心率 5 6/min ;急性病容 ,无皮疹 ;心、肺、胸、腹检查 ,除肠鸣音活跃外 ,无异常发现。白细胞明显增加 (2 5 .2×10 9/L) ,血红蛋白偏高 (183g/L) ,血小板计数正常。胃镜检查 :见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多发性溃疡。初诊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经止血、治疗溃疡等措施 3d ,脐周仍阵发性疼痛 ;大便每日 5或 6次 ,呈暗红色 ,并有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Balint等将胃肠道出血分为大量出血、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三种。出现循环障碍的征象,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周围血管收缩和少尿,或在最初24小时内需要补充血液2500ml以上者称为大量出血。显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鲜红色直肠出血。不需要大量补充血液也不伴有循环障碍,粪便潜血阳性,不论伴有贫血与否均称为隐性出血。 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5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显性和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61例,77人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美舒利引起急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女,59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腹胀,为间断性,餐后加重,伴有轻度腹痛,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并出现尿黄.腹胀不严重,未予重视.4~5 d 后尿黄减轻.2 d 前出现1次黑便,1 d 前再次黑便2次,并出现2次呕血.就诊后查大便隐血++,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补液等治疗后呕血、黑便症状消失.查肝功能异常(见表1),遂入院.无"肝炎、消化性溃疡"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近期无不洁饮食史.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阴性.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脾区无叩击痛.入院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肝脏损害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3岁.因近距离腹部正面枪击伤30 min入院紧急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于前胸壁见直径约3 cm裂口,剖腹探查于冠状韧带与镰状韧带交界处肝表面见5 cm×7 cm破裂口,并见活动性出血,阻断肝门部,出血得到控制.探查右肾窝见一血肿,张力低,遂经肝脏破口填入大量明胶海绵,出血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外伤性前房出血住院病者48例的治疗方案.结果:48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出院.Ⅲ级及Ⅲ级以下前房积血41例经保守治疗,Ⅰ~Ⅱ级积血平均治愈时间为3 d,无1例发生并发症,Ⅲ级积血平均治愈时间为5 d,出现继发性出血1例,继发性青光眼5例;Ⅳ级前房积血8例经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2 d,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1例.结论:Ⅰ~Ⅱ级前房出血保守治疗效果良好,Ⅳ级前房出血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视功能的重要途径,Ⅲ级前房出血保守治疗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统计2007-05~2009-05分娩初产妇1240例,发生胎盘粘连45例,分析胎盘粘连的发生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结果:1 240例初产妇中有人工流产史者520例,其中胎盘粘连发生30例,发病率5.77%;产后出血20例,发病率3.85%;无人工流产者720例,胎盘粘连15例,发病率2.08%;产后出血13例,发病率1.81%.结论: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且胎盘粘连的发生率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发症情况及预后转归.方法:选择67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并选取同期72例上消化道出血中青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出血病因、并发症以及预后转归,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在病因方面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老年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具有并发症多、再出血风险大,病死率高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甚至宫腔填塞纱布治疗无效后,给予肌注卡前列素250μg.结果:71例顽固性产后出血予以肌注卡前列紊250μg,在2~10 min内子宫收缩加强,控制出血,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应用卡前列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出血在腹部钝性伤中很少见 ,现将我们遇到的外伤性肾上腺出血 1例报告如下。男 ,34岁。因酒后骑摩托车摔伤 ,头部、胸腹部 1h就诊 ,CT表现为肋骨多发骨折并胸腔积液 ,右下肺创伤性温肺 ,右颞区硬膜外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右肾上腺区显示 3.6cm× 3.0cm软组织肿块 ,CT值为 5 0Hu ,边缘清晰 ,密度均匀 ,CT诊断为右肾上腺肿瘤 ,良性无分泌功能 (图 1)。 1个月后复查CT见右肾上腺区椭圆形肿物缩小为 2 .0cm× 1.1cm ,CT值为 2 6 .6Hu ,密度减低以中心减低明显 (图 2 ) ,已怀疑为肾上腺出血。 2个月后CT平扫见肿物约为 1.3cm× 0 .…  相似文献   

14.
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结果:病变表现为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者2例,不均匀9例,不均匀者多为较大病变,为高低混杂密度,边界清楚,鼻腔呈膨胀性扩大,周围骨质可见压迫性吸收破坏、移位、变形、质增生硬化(7/11),以鼻中隔和上颌窦内侧壁多见.结论:鼻腔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左肾平滑肌血管脂肪瘤自发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男 ,49岁 ,患者左腰部胀痛 2d。查体 :贫血貌 ,一般情况尚可 ,左肾区有叩击痛 ,余无异常发现。化验 :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检查提示 :左肾肿瘤伴脓肿可能。行B超引导下左肾穿刺 ,抽出暗红色液体 5ml ;镜检示红染无结构物内见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 ,诊断为陈旧性出血。CT :左肾实质有圆形低密度影 ,大小约 3 .5cm× 3 .0cm× 4.0cm ,内有间隔线 ,CT值平均为 -33Hu ,增强后间隙线稍有增强。左肾包膜下 ,肾周间隙 ,肾旁后间隙及至左侧髂凹分布比肌肉密度稍低影 ,CT值平均为 2 1Hu ,增强后密度无变化 ,左肾前移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胃左静脉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CTPV图像资料,并与40例同期肝硬化EV非出血组及80例正常对照的CTPV图像资料对照,分析胃左静脉直径与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 EV出血组均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9例;非出血组32例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1例.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 静脉直径范围为6.9~ 14.6 mm,平均为(8.67±1.96) mm;肝硬化EV非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5.3~12.0 mm,平均为(6.82±2.69) mm;正常对照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2.2~5.8 mm,平均为(4.10±1.86) mm.肝硬化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之间,胃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94,P<0.000 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最大,正常组最小.结论 胃左静脉的MDCT能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情况,胃左静脉管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在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常见 ,本文对地处海拔 2 2 60m、大气压 78.0kPa、大气氧分压 2 0 .61kPa的我院 110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临 床 资 料  本文对因呕血、黑便或呕吐物及大便潜血阳性者 ,临床诊断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患者 110例 ,其中男性 73例 ,女性 3 7例 ,年龄 2 5岁~ 74岁 ,平均 44.8岁 ,均在出血 2 4小时~ 48小时行急诊胃镜检查 ,出血原因见表 1。表 1  110例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出血原因 男性n %女性n %合计n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 0 2 7.2 765.4 53 63 2 …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磊  胡道予  裴贻刚  郭英  王秋霞  彭羚   《放射学实践》2009,24(6):588-590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和16层螺旋CT显示小肠单个出血点持续出血的敏感性.方法:取一透X线容器,盛入适量清水制成模型.采用微泵注射器分别模拟0.1、0.2、0.3、0.4和0.5 ml/min的出血速度通过3F微导管将3%的对比剂注入模型内,分别行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扫描.比较其出血检出的敏感性和差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均可显示0.1~0.5 ml/min的模拟出血,且随着出血量增加显示的更清楚.结论:64层螺旋CT和16层螺旋CT在显示小肠单个出血点持续出血的敏感性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总结其临床表现和预防乳腺手术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 06~2010 - 06收治的7例乳腺手术后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乳腺术后出血常见时间是术后3d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和引流量增多,在局麻下清创缝合及加压包扎多能治愈.结论:乳腺手术后出血重在预防,术中止血彻底,术后加压包扎可靠,适当限制患侧上肢活动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5岁,以“反复黑色样便7d”为主诉入院,曾在外院以“上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5d后痊愈出院,12d后又突然出现黑色样便,给予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反复黑便4次共约2000ml,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饮酒嗜好,量中等,偶有胃部不适伴饥饿痛1年,患者发病以来,无呕血。查体:T36.6CP80次/minR20次/minBP14.0/10.0kPa。神志清,精神差,睑结膜苍白,剑突下压痛阳性,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Hb:100g/L,即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B—Ⅱ式)。术中见胃体无肿块及溃疡,胃幽门环前壁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