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罹患率、粗病死率等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疫情的综合研判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报告的病例数据,结合重大干预措施及事件时点,采用累计罹患率、新增病例环比增长率、新增病例定基增长率、观察-确诊转换率、累计粗病死率、每日重症率、死亡重症比等指标对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1月10日至2月3日大量病例开始出现的暴发期,2月4-19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增加的高峰期,2月20日至3月3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相持的平台期,3月4-18日病例减少和治愈增多的消退期。湖北省疫情累计罹患率从1月19日的0.03/万增加至3月18日的11.46/万,武汉市从1月10日的0.04/万发展至3月18日的45.13/万,湖北省其他地区从1月20日0.002/万发展至3月18日的3.70/万;新增病例增速在疫情期间有不同波动,湖北省全境增速在2月12日达到最高值;湖北省累计粗病死率从1月19日的1.01%增加到1月26日的5.13%后下降至2月13日的2.54%,之后缓慢增加到3月18日的4.62%,武汉市累计粗病死率趋势和湖北省一致,但略高;湖北省每日重症率从1月27日26.88%升高至3月18日34.27%,死亡重症比从1月23日7.37%下降至3月18日0.35%。结论 湖北省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周期为60 d,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或隔离期(14 d)和湖北省确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d)之和的1.76倍,提示我国陆续出台的重大抗疫决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内地新增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后续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数,进行时空分布描述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4月份以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共3 858例,占累计确诊病例50.5%。时间分布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在4月份先急剧增长后大幅下降,5月份后保持平稳、小幅波动状态。空间分布上,累计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六个地区为上海、广东、黑龙江、四川、陕西、福建。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各月份及累计全局Moran’s Ⅰ均接近于0且P0.05,提示COVID-19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在中国内地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呈随机分布。结论总体上,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处于平稳可控状态,但仍应重视上海、广东等重点地区的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的治愈和死亡趋势,增强对该疾病流行特征的科学认识,为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及投入产出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湖北省、全国及湖北省外其他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每日累计治愈人数、累计死亡人数、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计算病死率、累计治愈人数与累计死亡人数之比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总病死率为3.42%,略高于全国数据2.96%。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的总病死率为0.71%。对每日治愈人数、每日死亡人数以及累计治愈与累计死亡病例数之比等指标的趋势分析发现,全国与湖北省的趋势高度一致,而湖北省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趋势具有显著差异。湖北省(全国)的累计治愈与累计死亡病例数之比逐日变化趋势呈U型曲线,1月27日该比例达到最低点,2月5日之后上升速度较快。【结论】累计治愈与累计死亡之比较每日治愈、每日死亡等其他绝对数指标,可更有效地反映疫情控制情况。自2月5日后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治愈情况明显优于死亡情况,反映了前期一系列的联防联控措施的有效性,但在未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中达到可持续性的防控,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结论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乡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新乡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资料,使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4日新乡市确诊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至2月17日24时,累计报告57例.新乡市本次疫情共有3次高峰,长垣市、辉县市、封丘县、新乡县和卫辉市的病例数只占68%,其中长垣市累计发病率最高,为1.69/10万.男性35例,女性22例,性别比为1.59∶1,20~69岁的患者占85.9%.共报告15起聚集性疫情,占确诊病例的75.4%.结论 新乡市新冠肺炎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并且聚集性疫情多,应密切监测中老年人群,减少人群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聚集性;采用空间回归方法,分析疫情分布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关联。结果 2020年1月1日—2月28日浙江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205例,无症状感染者127例。11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温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和台州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81.00%。全省本地病例与输入病例比为1.67∶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 I指数为0.29,P=0.003,其中温州市和台州市的7个县(市、区)处于"高-高"聚集区。空间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因素"常住人口数"和"GDP"调整后R~2=0.545、0.535(P均0.01)。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布广泛,同时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浙东南的温州市和台州市部分县区呈现区域聚集。在疫情流行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与疫情发生存在正相关,其中人口因素对疫情的影响更大。今后的"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指导全省下一步防控工作。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3月31日湖北省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网络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对病例的发病流行曲线、年龄性别特征、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0 764例,其中确诊病例49 195例。全省累计报告新冠死亡病例4 579例,报告病死率为6.47%。本次疫情的发病高峰在1月20日至2月14日。确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99∶1,年龄集中在30~69岁之间。1月5日之前确诊病例主要为武汉市报告,1月6日至1月31日全省各县区报告新冠确诊病例发病率开始上升,约50%以上的县区陆续报告确诊病例发病率在10/10万以上,2月1日至15日全省新冠确诊病例发病率快速上升,2月16日以后全省各县区新冠确诊病例发病率逐渐上升至平台期。在全国支援武汉市和湖北省、新建医院和方舱、征用隔离点等强力措施下,在湖北省采取的突出救治和隔离(四早、四集中、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限制人员流动(交通管控和检疫、延长春节假期)、减少接触(居家、小区管控),加强风险沟通,做好日常防护(戴口罩、勤洗手等)等防控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结论湖北省武汉市首先发现并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发病高峰在1月20日至2月14日,重点人群为30~69岁年龄组人群。此次新冠暴发疫情在举国体制支持的综合防控措施下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特征,分析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3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每日公布的疫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确诊、疑似、危重症病例数,治愈、死亡人数,区域分布,临床症状和接触史等内容。结果 1月22日-2月13日,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数与尚有疑似病例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环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在累计确诊病例中,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死亡病例。累计治愈人数逐日增加。本地与外省返回确诊人员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累计本省常住人口确诊病例数已超过累计外地来并人口确诊病例数。相关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中,非发热症状患者比例高于发热症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各个年龄段均有确诊患者。晋中市确诊病例数最多。结论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率趋缓,但也面临复工人口返城高峰的压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COVID-19疫情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其分布和扩散规律,有助于更好地防控COVID-19疫情扩散。  方法  本文以2020年1月22日-5月26日中国COVID-19疫情省级逐日发病率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COVID-19疫情的空间格局,并利用重心轨迹迁移算法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  结果  在研究时间段范围内,中国COVID-19疫情在省级尺度上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020年1月22日-5月26日,中国COVID-19疫情的全局空间关联程度呈由强变弱再增强的发展趋势,Moran's I在(-0.04,-0.02)区间内,均为负值且波动范围小;疫情总体呈现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向周围城市蔓延扩散且随机分布的空间格局,国内疫情主要以高-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集中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而湖北省一直处于高-低集聚模式,并且在研究时间段内高-低集聚模式只有湖北省一个省份,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T1-T3时间段疫情以武汉市为中心向西北方向急剧扩散,T4-T6时间段范围内疫情逐渐转为向西南方向发展扩散,T7-T9时间段内疫情向东北方向扩散蔓延。  结论  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更注重疫情空间扩散模式的研究,探索影响扩散的因素,为后期精准防疫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COVID-19发病和死亡序列趋势分析,探讨评价传染病发病或死亡变化趋势的方法,为同类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分析提供可能的分析策略。  方法  提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18日的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和累计死亡病例数据,基于贝叶斯变点分析模型确定时间序列变点,并应用间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构建分段线性回归(segmented linear regression,SLR)模型,评价序列变化趋势与干预措施、政策的一致性。  结果  武汉市累计确诊病例和累计死亡病例数据各有3次变点,湖北省(除武汉市)和除湖北省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各有4次变点。武汉市累计确诊病例数3次变点后改变量分别为1 493.885(P<0.001)、2 444.913(P<0.001)、-4 061.038(P<0.001);累计死亡病例数第2次、第3次变点后改变量分别为-66.917(P<0.001)、-19.845(P=0.034)。湖北省(除武汉市)累计确诊病例数第3次变点出现增幅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变量为-845.244(P<0.001);累计死亡病例数增幅降低出现在第3次、第4次变点,斜率改变量分别为-10.062(P<0.001)、-12.245(P<0.001)。除湖北省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确诊病例数第2次变点后开始出现增幅降低,改变量分别为-281.494(P<0.001)、-295.080(P<0.001)、-145.054(P<0.001);累计死亡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幅降低出现在第3次、第4次变点,斜率改变量分别为-3.199(P<0.001)、-1.706(P<0.001)。  结论  结合贝叶斯变点分析和ITS分析可充分考虑时间序列趋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为传染病疫情分析和防控措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机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县域医疗卫生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支援帮扶洪湖市过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分类管理、集中收治的举措和成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发热门诊是做好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通过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汉市发热门诊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据此探讨我国发热门诊的运行机制和疫情防控改进方向。方法 调查2020年1月15日—3月15日武汉市所有开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每日发热门诊就诊数据,结合国家、湖北省以及武汉市发布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有关通知、政策及文件等信息,回顾和评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发热门诊就诊和运行情况。结果 调查期间武汉市先后部署共计76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放发热门诊收治发热患者。2020年1月15日—3月15日武汉市发热门诊平均每日就诊量为6 070人次。1月15日发热门诊就诊量为1 625人次,1月24日达到顶峰(14 486人次)。1月30日—2月6日武汉市发热门诊接诊量几乎饱和。2月6日开始,就诊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3月15日降至585人次。武汉市中心城区的7个行政区中除洪山区外其他6个行政区日均就诊量均在千人以上,武昌区发热门诊就诊量普遍高于其他区域。结论 武汉市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未能充分发挥早期预警作用,在人员、物资和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医疗机构应从建立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预警反馈机制、构建科学的一站式发热门诊、建立医疗应急供应保障体系以及组建复合型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等四个方面优化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拟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为logistic模型在新发传染病流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logistic模型,基于官方公布的2020年1月10日—3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结果 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较好,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拟合曲线与真实疫情的变化趋势吻合。始盛期前模型平均相对误差较大(74.1%~427.0%),始盛期之后降至1.0%~4.1%。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全国(湖北省除外)、湖北省(武汉市除外)和上海市于2020年2月2—5日达到疫情峰值,2月6—11日进入缓增期。武汉市则于2月11日达到高峰期,2月16日进入缓增期。模型显示首例病例报告到疫情高峰期的时间间隔以及启动一级响应到疫情盛末期的时间间隔均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 结论 logistic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拟合效果较好,能够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分期,为疫情防控决策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始阶段(疫情出现到武汉市解封)在地级行政区层面的时空聚集性及发展演化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367个区域研究单元COVID-19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ArcG...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2月, 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 该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度大, 对本病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COVID-19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结该病流行过程及发病趋势, 揭示流行特征, 以期为后续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势和预测时空聚集性, 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发病数进行时空趋势分析和预测。   结果   福建省2020年1月2日―2020年2月18日COVID-19报告发病数为293例, 无死亡。各时间点累计报告县(区)数(累计报告数)依次为:1月19日22个(35例)、1月26日53个(159例)、2月2日57个(244例)、2月18日61个(293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 截至2月18日, 鼓楼、仓山、闽侯、福清等福州县(区)热点性质为高聚集区。截至1月26日, 时空聚集区快速蔓延, 一级和二级聚集区多达7个, 分别以鲤城、涵江、思明、连江、沙县、古田和湄北为中心, 其中以鲤城和思明为中心预测发生于1月27日―2月18日, 期望发病数分别为54和24例。截至2月18日, 时空聚集区减少至2个, 分别以城厢和南安为中心。   结论   泉州、福州、莆田等市的部分县(区)COVID-19时空聚集风险较大, 应重点防控, 但低风险聚集区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