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8例子痫前期孕妇,102例正常妊娠孕妇的ACEI/D,ACTM235T,AT1RA1166C位点多态性。结果 子痫前期组ACEDD型占48.3%(P〈0.05,优势比[OR]2.04),Ⅱ型占8.6%(OR0.34),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相比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P〈0.01,OR1.9)。AGTM235T,AT1RA1166C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无明显相关。子痫前期三个基因的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ACEDD型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风险,ACEI/D,AGTM235T,AT1RA1166C多态性在子痫前期发病危险性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67例HSPN患儿(HSPN组),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型(ATIR)多态性。结果:ACE,AGT,ATIR基因型构成比在HSP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3,15.85,8.234,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N的发病有关。HSPN组患儿中ACE基因中D基因型表现有蛋白尿、血尿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AGT,ATIR基因多态性与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别检测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175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I/D多态性、AT1R基因A^1166-C突变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ACEI/D基因的ID和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4%和28.7%;相对于Ⅱ基因型,携带ID和DD基因型人群的OR值分别为1.981和2.347;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42%),差异有显著性;相对于Ⅰ等位基因,D等位基因OR值为1.73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AT1R基因的AC基因型频率为33.3%;相对于AA基因型,携带AC基因型人群的OR值为1.803,C等位基因频率为17.2%,相对于A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OR值为1.711;两组ACE和AT1R联合基因分析:相对于Ⅱ—AA联合基因型,同时携带AC-ID联合基因型的OR值为3.655;AC-DD的OR值为3.045,其余联合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中D等位基因及AT,R基因A1166点突变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中,ACE基因及AT1R基因,可能共同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丽华  徐波  徐应军  李云  李昊 《中国医药》2007,2(4):195-19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清ACE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测定518例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并测定其AC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II、ID、DD型患者血浆ACE浓度分别为(33.84±15.99)U/L、(41.1±16.80)U/L、(50.34±18.92)U/L,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在三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CE浓度相关,而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永平  杨笛  杨志健 《江苏医药》1999,25(4):262-263
运用PCR技术检测104例心肌梗塞(MI)、83例心绞痛患者,对照104例正常人、56树冠状动脉造影明性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并分组比较该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显示ACE缺失等位基因频率与MI发病、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无明显关系(P>0.05),尚不能确定ACE缺失多态性是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肾病患者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分别检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2例病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实验前2个月病人禁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原治疗方案不变,在服药前查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尿素氮(BUN)。之后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口服,共8周,结束后复查上述三个项目。结果:三种基因型肾病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肌酐及尿素氮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别。29例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肾脏疾病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关,即伊贝沙坦对三种ACE基因型肾病病人降尿蛋白均有显著作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ACE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组64例,冠心病组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92例,健康对照组1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并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高血压与冠心病组ACE基因多态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ACE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P〈0.001。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佛山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日本高知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易感性的相关性,从基因学角度探讨NASH的发生发展机制,为NASH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对日本高知地区96例NASH患者和150例正常人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NASH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H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NASH的发生发展尚未显示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吴剑卿  赵卫红 《江苏医药》1999,25(3):176-178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所致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2例由于服用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及70例未发生咳嗽的患者ACE基因的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并采用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发现在ACEI引起咳嗽组Ⅱ型占46.2%,而无咳嗽组为30.0%,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ACE活性低于无咳嗽组(P<0.01)。提示:ACEI所致咳嗽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ACE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有助于ACEI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