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科学养生》2009,(1):33-33
德国汉堡大学的睡眠研究专家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记录并分析了上百名志愿者近30个晚上的睡眠模式,并力图借助气味改变他们的睡眠状况。在志愿者入睡,进入快速动眼球期后,研究人员分别使环境中散发出臭鸡蛋味或玫瑰香味,时间为近10秒。志愿者醒来后,研究人员让他们填写做梦的情况,并对自己的睡眠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气味虽然不会成为睡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德国专家近日发现,该国传统的80厘米乘80厘米的正方形枕头并不能够使人放松地睡眠,反而会导致睡眠者肩部和颈部肌肉紧张。 德国也有教授在医学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吨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午睡不可缺。古人以睡眠为眼食,昼寝明目补劳,妙在自然。 近年来,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睡眠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人除了夜间睡眠外,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专家们认为,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  相似文献   

4.
《湖南中医杂志》2014,(2):158-158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宣布的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好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危险更低。褪黑激素(一种可调节人体生物钟及睡眠的激素)水平较高的男性罹患一种恶性前列腺癌的危险可降低75%。  相似文献   

5.
医苑之窗     
有关研究表明 ,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 ,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睡习惯的国家和地区 ,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 ,这与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 ,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近年来 ,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 ,人体除夜晚外 ,白天也需要睡眠 ,在上午 9时、中午 1时和下午 5时 ,有3个睡眠高峰 ;尤其是中午 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 ,人除了夜间睡眠外 ,在白天有一个以 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专家们认为 ,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情绪所掩盖 ,或…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melatonin)是松果体(亦称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早期在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中研究发现,褪黑素能使皮肤上的色素颗粒散开,从而使皮肤颜色变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褪黑素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如影响睡眠、生殖、脂肪代谢等,褪黑素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也有报道。本文着重谈谈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422-2422
芬兰-项新研究发现,失眠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而且与睡眠好的人相比,睡眠差的人的短寿风险高达1.5倍。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和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1.25万对芬兰成年双胞胎在1990年至2009年期间的健康状况,其中20%的人遭受睡眠失调,包括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及非恢复性睡眠等症状的困扰。调查发现,与异卯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失眠症状更相似。这一发现表明,遗传因素在失眠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养生月报     
正碎片化睡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睡眠干扰实验,使它们只能进行碎片化睡眠。结果发现,随着小鼠一次次醒来,它们动脉中的白细胞也在增多。为了进一步研究白细胞数量增加的原因,研究人员把视角转向造血作用上。实验发现,碎片化睡眠会导致小鼠下丘脑分泌的下视丘分泌素明显减少,而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研究专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人的睡眠严格按照每4小时一个周期的固定节律运行。人在白天有3个睡眠高峰: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尤以中午1时最为强烈。在这时,人最容易犯困,因而在此刻午睡也最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和共识,认为适时而得法的午睡,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舒缓心血管系统,降低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度,有利于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睡眠一号口服液的质量及改善睡眠的效果。方法:用TLC鉴别黄酮类、皂苷类及多糖类化合物并测定其含量,用毒理学、功能学评价改善睡眠的效果。结果:睡眠一号口服液毒理学评价及病理组织学指标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影响。中、高剂量组睡眠一号口服液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有显箸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前的基础研究,说明睡眠一号口服液改善睡眠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生》2012,(2):33-33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蒙莫朗西酸樱桃汁有助于提高褪黑激素水平,褪黑激素对睡眠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期对睡眠中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本文探讨发现促进睡眠药物的可能途径,一是从植物的生态特征(包括生长特性、生物节律、光合作用、古代文献记述);二是从化学成分中发现(生物碱、皂苷、挥发油、多糖、酚类物质、醛类物质);三是从已知其他药物中发现(如镇痛药);四是从中药特性中发现;五是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六是从动物和人类生活行为中发现,由此提出研究睡眠药物的独到见解,对从中药中发现新的睡眠药物起到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睡觉太少人就会生病,很多人却不知道,睡得太多同样不好。近日一则消息称,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50岁以上女性每天睡九小时中风风险增加。如果睡眠过多,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影响健康和智力。在睡眠时间中,死亡率最低的睡眠时间约为七小时。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褪黑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明显减少紫外线照射造成的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损伤,从而有助于预防皮肤癌。  相似文献   

15.
<正>《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眠充足有助提高儿童的记忆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晚上没睡好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充足有利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所谓的"显性知识"是储存在大脑里,可以明确说出的信息,而"隐性知识"则是人们所知道、能够自然地去做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德国杜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对28名儿童与成人进行了训练,以尝试错误的方式,要求他们在一个仪板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打鼾的人,尤其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可能会面临患有高血压和随之而来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对所有年龄段患有睡眠呼吸紊乱的人群最大型的研究。患有睡眠呼吸紊乱如睡眠窒息的人,能常鼾声很大。每晚会出现多次呼吸暂停,然后会喷鼻息和喘息,但通常不会完全醒来。这些症状一般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劳损,或者引起血压增高。  相似文献   

17.
花生叶安眠     
花生叶安眠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经长期研究发现,废弃的花生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天然安眠药。王教授认为,花生叶“昼开夜合”的生物特性与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寝”的昼夜作息规律同步,可能含有某种类似人体内“睡眠肽”之类的促睡眠物质。近8年来,他领导的科研...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科研结果表明:每晚7小时睡眠是最安全的,每晚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的死亡率,要高于每晚只睡6-7小时的人。这一研究结果与人们以往普遍认为的减少睡眠和失眠有害健康,增加睡眠时间可以长寿的观点相矛盾。这一研究的主持人承认,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研究结果所见,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细胞因子,而细胞因子会诱导产生炎症,这可能是影响死亡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患,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每晚7个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每次持续时间10秒,并伴有4%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者。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果蝇作为睡眠新型模式生物的研究,主要从睡眠模式生物的依据、控制睡眠基因、昼夜节律、睡眠与免疫系统关联性、睡眠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果蝇睡眠与觉醒的周期与人类类似,果蝇的睡眠在行为表现、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和人类睡眠极大的相似性;将其作为睡眠研究的新型模式生物,有助于睡眠机制的模式和睡眠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