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优越性、操作要点.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本(微创THA组)20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TH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置换期的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与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标准组,微创组39例,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标准组46例,行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平均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及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和术后4周Harris评分.结果 (1)微创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2)术后第2天微创组患者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和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3)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效果与传统标准切口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达到保护组织、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同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月本治疗组共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切口36例,双切口15例,并与同时期行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比较,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前诊断、年龄、体重、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合并症及伤后入院手术准备时间等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3d引流量)、输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重返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切口入路设计合理,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髋关节置换较好的手术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后侧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THR临床应用12例,切口长度7~9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6~24个月随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方式。结论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确实可行,后侧入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黄科 《广西医学》2012,34(2):211-213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6例患者与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口平均8.1 cm,术后随访半年,Harris评分平均91.7分,高于术前平均36分,优良率为95%.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脱.结论 外侧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髋部稳定性好、术后瘢痕少、美观、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is widely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stage painful hip arthrosis. Traditional THA needed a long incision and caused significant soft tissue trauma. Patients usually required long recovery time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aim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wo-incision THA.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4 to March 2005, 27 patients, 12 males and 1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71 years (55–76),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two-incision THA in our department. The patients included 9 cases of osteoarthritis, 10 cases of osteonecrosis, and 8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The operations were done with VerSys cementless prosthesi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s from Zimmer China.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length of incisi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90 minutes (80–170 min).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60 ml (170–450 ml) and blood trans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4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average 400 ml).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anterior incision was 5.0 cm (4.6–6.5 cm) and of the posterior incision 3.7 cm (3.0–4.2 cm).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mbulant the day after surgery. Nineteen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5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8 patients 7 day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8 months (13–25 months). One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a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intraoperatively. No other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fections, dislocations, and vascular injuries, occurred. The mean Harris score was 94.5 (92–96). Conclusions Two-incision THA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muscle spar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with less blood loss and rapid recovery. However, this technique is time consuming, technically demanding, and requires fluoroscopy.  相似文献   

12.
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8~10cm)施行THA手术(微创THA组)47例(共50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THA手术(常规THA组)41例(41髋)。对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引流量、输血量、关节置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THA组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量等均较常规THA组少,术后l周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2周可扶单拐不负重行走,术后弃拐时间同常规THA组。结论:微创THA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出血少、软组织创伤小、关节置换时间短、假体功能良好,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及技术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手术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病人25例,分为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组(MIS组)12例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组(ORIF组)13例。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术后随访病人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六个方向的活动度,复查腕关节正侧位片,观察对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及关节面恢复情况,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病人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MIS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ORIF组(P < 0.01),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ORIF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腕关节均复位良好,腕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李伟 《西部医学》2009,21(11):1929-1930,1932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3-82岁,平均73.5岁,术前Harris评分39.6分。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例的切口长度、术中髋关节囊处理、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小于10cm,手术过程中均未行关节囊切除,对关节囊行缝合修整,围手术期出血量312±113.6ml,假体的安放和固定较常规手术未因手术切口的改变而改变,术后扶拐下床时间5.3±2.2天,术后6周均脱拐行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4.3分。术后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关节脱位、感染。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多数病例能替代传统手术,但手术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医师需具有丰富的关节置换经验,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关节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Hading入路切8cm切口,微创为25例高龄患者(85岁以上)进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男20例,女5例,年龄86~94岁,平均90岁。股骨颈GardenⅡ型7例,GardenⅢ-Ⅳ型15例,粗隆间骨折Evan分型Ⅳ型3例,均采用Plus公司的假体及工具完成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以及精神状态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5个月,小切口对髋关节局部解剖、生物学环境干扰小,平均手术时间50min,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平均200ml,平均住院2周,术后2~4d有3例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1例深静脉炎发生,术后平均2d下地。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的用于高龄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仅为8cm,并不影响关节假体的置换及位置,术后早期下地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对高龄老人精神状态变化、睡眠活动定型的“颠倒黑白”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安慰与治疗。积极的预防性的开展一般抗凝、机械抗凝、药物性抗凝综合抗凝治疗,提高高龄髋部骨折置换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比较了14例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早期活动、并发症、Harris评分方面的不同。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小切口手术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促进了早期活动,并且对手术的效果无影响。结论: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医源性损伤少、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8月~2008年12月,对38例80岁以上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前外侧小切口入路,18例,B组:后外侧入路,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12h引流量以及并发症。结果随访6~10周,平均8周。手术持续时间相似,A组切口比B组小,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少输血、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外展肌力、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间的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术后2周外展肌力、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微创方式THA具有损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体形中等及偏瘦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脓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1年6月腋下小切口(24例)及后外侧切口(26例)手术治疗小儿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止痛药的使用、肩部活动障碍、切口感染、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脓胸疗效可靠,较传统切口手术胸壁损伤轻、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切口隐蔽而美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