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小米的品质差异,为小米品种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陕西和贵州分别选取7种和8种主栽小米品种,基于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及理化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其品质。结果:供试小米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含量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符合WHO/FAO规定模式,淀粉中贵州小米直链淀粉含量(3.46%~4.18%)均低于陕西小米(19.07%~23.58%)。不同小米功能成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施秉小米的多酚含量最高,晋谷29的黄酮和黄色素含量最高。在小米理化特性中,糊化度、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最高的分别为盘州、新氿谷及黄平小米。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368%,通过水溶性指数、水分、氨基酸、多酚、黄酮及黄色素等主要因素解释了原有15个指标的信息,经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 5的品种依次为晋谷29号、镇宁、新氿谷、施秉以及琉璃谷。结论:基于主要品质特性及主成分分析对比15种小米的营养、功能及理化品质的差异性,可为小米特色化加工利用,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与年份对花生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年份和品种花生的营养品质间的差异,增强花生品质育种目标的针对性,对2014—2015年8个花生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分和灰分含量受品种和年份因素影响显著,膳食纤维含量受年份因素影响显著,脂肪含量对品种和年份因素的影响均表现为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构表明,膳食纤维与水分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灰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是0.898和0.355。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膳食纤维可作为营养品质育种材料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0个玉米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得到以高脂肪、高赖氨酸和高蛋白质含量特征为代表的两个主要成分.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河南玉米品种分为5类,即:营养品质一般的玉米品种22个,脂肪和赖氨酸较高的玉米品种4个,高脂肪高赖氨酸玉米品种1个,低脂肪、低赖氨酸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品种2个,高蛋白玉米品种1个.  相似文献   

4.
小米蒸煮品质与矿质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了品种和种植年份对小米中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3种蒸煮品质性状和19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了更简单有效判断小米的综合品质,探讨了小米中蒸煮品质性状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的差异对小米蒸煮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大于种植年份。品种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影响显著。Ca、S、Fe和Co也受品种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米中的蒸煮品质性状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关系密切,小米中Cu含量与胶稠度呈显著相关性,K、Mn、Co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相关性,Mg、P、S、Cr、Co、Ni与糊化温度呈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的主成分有4个,可以解释总变异的92.090%,提高小米的综合品质性状,需要协调各个矿质元素含量的相互关系,从而筛选出符合不同用途的小米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小米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包括陕西、河北、山西等地的15种小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品质小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小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米的蛋白和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范围10.09%~14.35%,粗淀粉含量范围70.90%~82.75%;而水分和脂肪含量差异性不明显。另外,同一产区的不同品种小米化学成分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如山西省小米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在11.08%~14.00%之间,淀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0.90%~81.63%,其中晋谷41号和长农35号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相近,余三、长生07号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相近,黄金米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00%;脂肪和水分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地区、品种的小米淀粉的糊化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赤谷6号的峰值黏度为2720.7 c P,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说明其淀粉的膨胀性能较好,长农35号和黄金米的消减值显著低于其它品种,说明这两个品种可能具有更好的食用品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加工目的选择小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小米(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东北产区)6大主产区不同品种样品的矿物元素进行检测,研究不同产地品种来源小米K、Ca、Na、Mg、Al、Fe、Cu、Zn、Mn、Se、B、Ti、Co、Sr、Mo 15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并分析其显著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小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品种小米元素含量差异显著,Se、Sr、Al 三种元素含量差异最为明显,变异系数最高,Zn、Cu、K 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 63.9%,K、Ca、Mg、Fe、Cu、Zn、Mn、B、Mo、Al、Se、Sr、Ti 是不同品种及产地来源小米的特征差异元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对小米元素分布造成的影响有限,地域环境因素是造成小米元素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甘肃省陇东地区小米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不同地理来源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矿物元素、脂肪酸组分和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小米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小米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元素总量范围为5284.45~7004.24 mg/kg,4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产地小米间差异显著(P<0.05)。小米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在5.88%~13.82%,优质脂肪比例较高。蛋白质、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在10.79~12.71 g/100 g、71.80%~74.24%、4.48%~5.69%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地区间差异不大。通过PCA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4%。PCA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T(庆城县太白梁乡)、ZW(镇原县武沟乡)和ZZ(镇原县中原乡)营养品质高,而ZF-1(镇原县方山乡陇谷13号)和XS(西峰区什社乡)营养价值较差;HCA将9份小米样品分为4类,第III类小米综合品质表现最好,第II和IV小米综合品质相对较差。结论 不同地理来源的小米样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且都拥有自身的优势营养指标庆城县太白梁乡小米(QT)综合营养品质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营养方式下不同食用菌品种基本营养成分的区别,采用常规理化检测方法检测不同品种食用菌中总糖、蛋白质、脂肪、总酸、膳食纤维、灰分、钠元素含量、水分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营养方式下不同品种食用菌营养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样品主成分得分图和聚类谱系图分析不同营养方式对食用菌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腐菌、共生菌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草腐菌、雪莲菌和虫草菌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方式与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小麦品种大曲发酵动态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品质与大曲质量间的关系,该文测定了5个小麦品种的11个品质性状和大曲发酵中5个阶段的12个质量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在品质性状和大曲质量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麦籽粒容重、脂肪含量、吸水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大曲中蛋白增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液化力、酯化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大曲糖化力主要受原粮脂肪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的影响,液化力受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发酵力受千粒重、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而酯化力受容重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前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4.57%,采用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淀粉含量和容重较高的“昌麦34”和“蜀麦691”适宜大曲生产。该研究明确了影响大曲的主要原粮品质性状并建立了新的综合得分评价原粮质量方法,为专用品种的选育和制曲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不同大豆品种,研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加工品质之间相关性关系。试验以19种大豆为原料,分别测定其蛋白质、脂肪、钙、磷、植酸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成分含量,再以干法制浆制备全豆填充豆腐,探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理化成分及全豆豆腐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性。全豆豆腐得率与大豆蛋白质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全豆豆腐保水性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大豆的脂肪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全豆豆腐凝胶强度和硬度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豆理化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对全豆豆腐胶着性、咀嚼性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而钙、磷和植酸含量对全豆豆腐的品质特性影响程度较小。聚类结果显示,根据加工特性,全豆豆腐被分为四类;经对比分析,东豆17、苏豆12、南豆12(套)、南夏豆25、冀豆12、南豆25和五星4号大豆制作的全豆豆腐的得率、保水性、凝胶强度及质构特性均较好。全豆豆腐品质与大豆品种的理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根据其相关性,选择适合制作出高产量、高品质的全豆豆腐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糖尿病专用山药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有代表性的10个山药品种,测定影响山药品种筛选的主要营养成分,然后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一种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山药品种。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3.68%,可较好反映山药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快消化淀粉含量、多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皂苷含量、淀粉含量为影响山药品质的主要因子。用5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2个品质因子对山药进行综合评判,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长山细毛山药,为1.175。筛选出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山药品种:长山细毛山药。  相似文献   

12.
以19个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品种花生米的抗压力和主要成分的含量,研究花生米抗压力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试验表明:花生米品种间抗压力存在差异显著,抗压力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微波处理对几种粮食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2.45 GHz工业微波炉照射绿豆、小米、燕麦和大米,研究微波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为粮食的微波防虫防霉提供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绿豆和小米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燕麦和大米的水分含量变化不大;绿豆和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小米蛋白质含量略有降低,燕麦蛋白质含量略有升高;绿豆和小米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燕麦和大米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略有降低;绿豆、小米和大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降低,燕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绿豆和燕麦还原糖含量均有所升高,小米和大米还原糖含量变化不大;4种样品碘蓝值均显著升高;绿豆、小米和大米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燕麦脂肪含量变化不大;绿豆和大米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小米和燕麦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以17个小米品种为材料,对其淀粉颗粒大小、化学组成、透光率、碘蓝值、糊化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小米淀粉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米淀粉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79%的数据绝对值大于0.30,适宜用主成分分析研究变量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解释总变量提取了2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82.97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大同29、A3、豫谷9、豫谷1和晋谷36这5个小米品种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在前5名,淀粉品质较好,济谷11、晋谷41、夏1、冀谷21和A2这5个品种综合得分低,淀粉品质差。聚类分析将17个小米品种分为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得分结果较为一致,小米淀粉特性之间相关性较为显著,为小米进一步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绿豆沙加工用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英  张波  武晓娟  王小东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2,33(13):104-107
选取北京、河北、东北等地有代表性的12个绿豆品种,测定影响绿豆沙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不同品种制成的绿豆沙进行感官评价,然后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380%,可较好反映绿豆沙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蛋白质、淀粉、硬度、砂质感等为影响绿豆沙品质的主要因子。用这4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0个品质因子对绿豆沙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适宜绿豆沙加工用的品种:中绿10号、保绿942以及冀绿-19-2。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油莎豆品种资源理化性状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本实验选取吉林省42个有代表性的油莎豆品种资源为实验材料,对其10个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2个不同油莎豆品种资源的理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个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84%~104.96%,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维生素C含量>棉子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百粒重>蛋白质含量>蔗糖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蔗糖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493%,能较好体现各品种之间理化性状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排名得出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资源为JS34、JS33、JS42、JS21、JS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红小豆的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河北、东北3个红小豆主产区的15个有代表性的红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已高达84.252%,可以反映红小豆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籽粒明度值L*、百粒重、蛋白质、出沙率、砂质感、淀粉粒径为影响小豆品质的最主要因子。用这3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0个品质因子对小豆进行综合评判,筛选出外观品质好的品种为日本红、农安红、保红947、中农科2号,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好的品种为中农科3号、保8824-17、保876-16、京农8号。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种植地点和加工精度对小米营养及安全品质的影响,选取4个种植地点的济谷19谷子,分别加工成糙米和精米,粉碎测定水分、脂肪、淀粉、黄色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硒、铁、铅、镉等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地点对小米脂肪、淀粉、黄色素含量影响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脂肪、淀粉、氨基酸含量,对黄色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脂肪、氨基酸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淀粉含量精米显著高于糙米。不同种植地点小米矿质元素硒、铁、铅、镉含量差异显著;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小米铁、铅、镉含量,铁、铅、镉含量精米显著低于糙米。控制加工精度可以减少小米脂肪、氨基酸、铁等营养成分损失;利用自然禀赋条件可以生产营养强化型小米。  相似文献   

19.
将绿宝苹果分别授以首红、大红荣、摩力士、红富士、嘎啦和格力佛的花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分析不同品种授粉条件下绿宝苹果主要营养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后,绿宝苹果果实中的总糖、VC、黄酮、蛋白质、灰分及多酚含量相互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共筛选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72%。综合各指标测定结果,并结合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认为,授粉品种不同,可影响绿宝苹果的营养品质;绿宝苹果营养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红富士、大红荣、摩力士、首红、嘎啦、自然、格力佛的授粉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小米的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品质育种及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小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小米中的氨基酸含量,并以小米中所含的17种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同时对小米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小米品种对17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顺序为Ser>Lys>Arg>His>Met>Ile>Thr>Gly>Pro>Tyr>Phe>Asp>Cys>Glu>Leu>Val>Ala。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329%,Glu、Pro、Leu、Phe、Ile、Lys、Thr、His和Tyr可以作为小米品种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评价出了12个小米品种的品质优劣顺序,聚类分析可以将12个小米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结论:晋谷61的综合品质最好,张杂谷13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