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半月,腹胀10天"于2012年5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出现乏力,无纳差、恶心、呕吐、呕血,无腹胀、腹痛,未予治疗.10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腹胀、纳差,当地医院诊治(具体方法不详)无效.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既往无肝炎、饮酒、吃生鱼等病史.患者入院前自行服用中药"一点红"50余天.体格检查:腹围91 cm,无肝掌、蜘蛛痣,心率100次/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常规:白细胞:12.41×109/L,红细胞5.83×1012/L,血红蛋白171g/L,血小板1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26岁,因“中上腹隐痛4d伴呕咖啡色物3次,黑便1次”为主诉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记载,未用过青霉素等药,但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化验:血常规:WBC7.3×109/L,GR45%,Hb72g/L,PLT88×109/L。肝功:ALT69u/L,AS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7岁.因"神志不清1天"入院.体格检查:昏睡,皮肤弹性减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手足粗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红细胞5.39×1012/L,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227×109/L,小便常规:PRO(+)、GLU(++)、KET(+++)、BLD(+++),肝功能正常,尿素氮10.27 mmol/L,肌酐81 μmol/L,随机血糖53.71 mmol/L,血钠122.4 mmol/L,钾4.24 mmoL/L,氯89.4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6.86,PaCO2 12 mm Hg,PaO2 148 mm Hg,碳酸氢根3.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8.5%,抗胰岛素IgG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阴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0.59 U/ml(正常参考范围0~0.9 U/ml).  相似文献   

4.
牛永旺 《山东医药》2002,42(2):67-67
患儿男,9岁.因发热2~3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周身皮疹1天,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患儿在2~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干燥、皲裂,继之发热(38~39℃),在本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病程中呕吐数次(非喷射性),继而在耳后、头面部及躯干部出现红色皮疹.既往体健.查体:T40℃、P120次/min、R30次/min、Bp95/50mmHg(1mmHg≈0.133kPa).急性热病容.皮肤粘膜无黄染,周身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红斑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双下肢无皮疹;左颈部可触及一个3cm3大的淋巴结,右颈部可触及一个1cm×2cm×2cm大的淋巴结,质硬,无明显触痛,活动度可.颈部无抵抗,口唇干燥、皲裂,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无脓栓,心肺腹无特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舌体大小适中,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实验室检查:血WBC10.0×109/L,N0.89、L0.11,Hb122g/L,BPC198×109/L,ESR18mm/h.大便常规(-),尿常规:PRO(±).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X线胸片正常.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抗炎3天,无效而停用,确诊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同时应用氟美松静滴,后改为强的松口服,辅以物理降温、极化液、营养心肌等治疗.4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入院第7天手足呈硬性水肿,入院第5天查心脏彩超无冠状动脉瘤,第6天复查BPC227×109/L,第9天查ESR7mm/h,BPC647×109/L,加服潘生丁,第12天查BPC693×109/L.因家长要求,于第13天出院.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患儿指趾大片脱皮.在随访的1年中多次复查血小板:BPC从640×109/L逐渐降至540×109/L、460×109/L、360×109/L、290×109/L.阿司匹林逐渐减量停用,历时1年零4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例1男,33岁,因乏力、心悸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查抗-HIV确认试验阳性,CD4+细胞26/μL.诊断为AIDS,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仑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近1周感全身乏力,伴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体温36.7℃,贫血貌,血WBC4.0×109/L,RBC 1.99×1012/L,Hb 62 g/L,红细胞压积0.17,红细胞平均体积86 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PLT312×109/L,网织红细胞0.00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为156:1,红系增生严重减低.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5岁.2009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恶心、乏力;无咳嗽、咳痰,无心悸、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后因出现双下肢疼痛,寒战及恶心加剧,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遂来黄石市爱康医院就诊.门诊检查胸部X线片:右下肺纹理增粗、紊乱.血常规:WBC 3.3×109/L,RBC 4.05× 1012/L,Hb 120 g/L,PLT88×109/L.粪、尿常规正常.以"肺部感染"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57岁.因反复面色苍白伴皮肤黄染3个月,头痛、鼻塞5 d,于2009年1月13日入院.患者2008年10月始无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伴皮肤黄染,排茶色尿,在我院查血象:WBC 35.9×109/L,RBC 1.53×1012/L,Hb 47g/L,PLT218×109/L,网织红细胞0.452.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7岁,以"皮肤紫斑伴发热、牙跟出血1周"为首发症状于2010年8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关节疼痛史,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散在紫斑,未见皮肤色素沉着及发育异常,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口腔多发血泡,咽稍红,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1.7×109/L,淋巴细胞0.82,RBC 4.6×1012/L,HB 126g/L,PLT 141×109/L.网织红细胞0.005;CD55/CD59阴性,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均阴性,输血前抗体筛查反复检查未见异常;LDH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淋巴细胞、CD4+T细胞/CD3+ CD8+T细胞均正常.铁蛋白67 ng/m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9岁,发作心前区痛半小时入院.入院查血小板201×109/L.肌红蛋白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律,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 mV.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伴t(9;22)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12岁,因乏力、腹胀半月,发热一天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侧颌下均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肿大淋巴结,质中等,活动度好,无压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血常规示WBC48.2×109/L,HGB56 g/L,PLT22×109/L,腹部B超示脾脏大小140 mm ×45 mm,实质回声均匀,提示脾大.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2016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纳差,时有中上腹不适,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反酸,入住我院消化科。入院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8月26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6.2×109/L,单核细胞1.0×109/L,红细胞2.95×1012/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132×109/L;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予以制酸  相似文献   

1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2岁。因腹痛半月伴腹泻1周入院。患者半月前食海鲜后出现腹部隐痛,呈阵发性,位置不固定。1周后腹泻,10余次/日。于其它医院查便潜血阳性,血WBC16.1×109/L,分属正常;治疗1周无好转。入院查体:皮肤无紫癜,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钟,四肢无浮肿。血WBC18.7×109/L,分属正常。给予抗炎、抑酸、胃黏膜保护治疗。第三天查血WBC26.3×109/L,中性粒细胞0.37,嗜酸性粒细胞0.53,淋巴细胞0.09,单核0.02。胃镜检查见胃窦部溃疡、十二脂肠降段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十二指肠炎;H…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52岁.因"突发剧烈腹痛伴血便3 d"入院,腹痛以右下腹为主,伴少量鲜红色稀薄血便.发病以来胃纳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心率6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84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著,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1×109/L,血小板(PLT)61×109/L,嗜酸性粒细胞0.15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6×109/L;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2006年10月10日因盗汗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以夜间为甚,无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大小便正常。10月7日在本市人民医院门诊查血常规:WBC21.5×109/L,RBC4.4×1012/L,N18.1%,E62.2%,PLT152×109/L,Hb132g/L。血吸虫抗体阳性,双肺X线片正常,10月10日来本院拟诊为急性血吸虫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收住入院。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未发现出血点、紫癜等,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1岁,学生。头昏乏力1个月余,入院前无明显的发热、咽痛等症状,也无明显的苯及甲醛等化学药物接触史。入院前查血常规发现WBC 1.8×109/L,Hb 106 g/L,PLT 68×109/L,以“三系减少原因待查”收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5岁,2012年2月18日因"髋关节疼痛4个月"就诊.患者就诊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髋关节疼痛,有时伴有鼻出血,左上腹不适,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院外治疗效果差,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5 cm可触及,质韧,无压痛,双髋部压痛,活动受限,双侧Gaenslen试验阳性.入院后行全面检查,查血常规:白细胞46.14×109/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276×109/L,嗜碱细胞0.77×109/L.白细胞分类:早幼粒细胞0.02,中晚幼粒细胞0.12,嗜碱0.02.腹部B超:肝右前叶钙化灶,脾脏肿大,脾脏大小21.7 cm ×7.5 cm,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左肺上叶慢性炎症,左肺上叶及左肺门钙化灶;纵隔内及双侧腋下小淋巴结;肝内钙化灶;脾大,肝脾周围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男,14岁,学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村里有牲畜饲养场.因间断发热2个月于2012年5月19日收住儿科病房.体温最高39.5℃,服用尼美舒利后体温可暂时降至正常,近1个月每天均有发热,无大汗、关节痛等,当地医院考虑为感染性发热,先后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等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3 d发现血Hb 93 g/L,PLT97×109/L,腹部超声提示脾脏增大(18.7 cm×5.7 cm),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合作、结膜苍白,皮肤无黄染、紫绀,双下肢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踝关节以下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2.96× 109/L,Hb 82 g/L,PLT72×109/L,中性粒细胞0.328,淋巴细胞0.581,网织红细胞0.0134,红细胞沉降率21 mm/1 h,C反应蛋白21 mg/L;ALT 54 U/L,AST 174 U/L,Alb 28.6 g/L,γ-GT 109 U/L,三酰甘油1.3 mmol/L;铁蛋白>1500 μg/L,纤维蛋白原1.86 g/L.入院后查布鲁菌凝集实验1∶80,入院第10天血培养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腹部B超检查结果:脾脏5.7 cm×20.8 cm,肝脏轻度增大.CT检查:重度脾大,脾门静脉曲张,脾脏多发低强化小结节,盆腔少许积液.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0岁,农民,孕5个月,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痛不适,呈持续性,渐加剧,于2010年11月6日收治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入院时肛周疼痛较剧烈.体格检查:体温38.3℃,呼吸20次/min,血压98/5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54次/min,律齐.既往无伤寒病史,否认既往传染病史.肛门左侧见约6 cm×7 cm肿块,皮肤红肿,压痛明显.穿刺得脓液,即送细菌培养及行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WBC 34.59×109/L,中性粒细胞32.51×109/L,Hb 110 g/L,PLT207×109/L,尿常规无异常,粪便隐血试验(+),血钾2.66 mmol/L,肝肾功能及血脂无异常,梅毒螺旋体、HIV阴性,抗-HBs阳性.未行肥达试验.脓液细菌培养发现伤寒沙门菌和F群链球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嗯唑和头孢替坦均敏感,呋喃妥因耐药.F群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王静华 《肝脏》2006,11(5):315-315
患者,男性,33岁,因"乏力、四肢酸软2周"于2005年9月18日入院.患者2002年3月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2 U/L,总胆红素(TBil)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V DNA定量4.6×107拷贝/ml,予保肝、降酶等治疗,ALT波动于50~210 U/L.2004年3月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哌罗欣)抗病毒治疗,基线HBV DNA定量7×107拷贝/ml,SB 14 μmol/L,ALT176 U/L,白蛋白42 g/L,凝血酶原时间(PT)14 s,血常规:白细胞4.6×109/L,血小板127×109/L,血红蛋白143 g/L.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9岁.因腹胀2年余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消瘦,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显示:下腔静脉狭窄并隔膜形成;肝静脉狭窄;大量腹水.CT示:肝右叶异常密度灶,性质待定;下腔静脉狭窄.经护肝、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腹水原因仍不明确.10 d前患者因上腹饱胀不适、纳差、尿黄,在当地治疗无效,以腹水待查收入我科.既往无石棉接触史,有乙肝病毒阳性史数年,有饮酒史20年,平均100 ml/d.入院检查:慢性病容,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测:白细胞6.6×109/L、中性粒细胞54.8%、血红蛋白112 g/L、血小板60×109/L.尿、粪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