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文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井场录井数据传输提供了前提条件。该阐述了录井信息传输系统结构、传输手段、实现方式以及传输系统功能和特点,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录井数据的远程传输系统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吐哈录井工程公司在开发应用远程传输系统基础上,又开发出井场信息移动监控系统。目前,该系统运行2个月,效果显著。自2004年起,吐哈录井工程公司经过4年的努力,逐步完成了录井远程传输系统平台建设的开发与  相似文献   

4.
《录井工程》2010,21(2):F0002-F0002
石油钻探井场数据远程传输技术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借助综合录井仪强大的井筒及地面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的优势。录井具备了井场信息集成的行业优势,加之多年的研究开发及实践,  相似文献   

5.
谌鸿慧 《录井工程》2006,17(2):62-64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综合录井技术的应曩j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一代网络录井系统NLS正是适应这一发展前景的需要而研制的。在阐述NLS录井系统特色技术的基础上.较系统介绍了其设计理念与功能,该系统与常规录井系统相比。增加了实时钻具振动分析、井场视频网络监控和快速色谱分析功能。在信息实时远程传输软件中,引入了Web技术。实现了网络条件下,不同羽户分级浏览、访问与监控。新一代网络录井系统NLS的应用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能够满足各种勘探开发条件下的录井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6.
葛永刚 《录井工程》2010,21(1):5-6,10
录井行业的技术进步如何适应石油勘探开发相关技术发展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是录井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录井技术内涵的延伸,提出了井场信息软件平台是井场钻探数据应用核心的观点,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集成、数据传输发布、井场数据的综合应用,以满足钻井、录井、随钻测井、测试等数据的集成处理和应用的需要,并对软件平台结构体系初步设计及其涉及的关键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促进录井软件技术及早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LT-100T综合录井信息即时传输软件,由综合录井数据即时传输与中心服务器数据库记录雏护、传输信息远程浏览、数传软件远程在线维护等四个专用功能模块和一个通用视频通讯工具模块组成。利用中国联通CDMA无线网络,实现了野外综合录井信息的即时传输,解决了井场综合录井信息的远程传输与浏览等技术难题。文中概述了传输软件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云录井技术利用通信网络资源,采取井场综合录井仪加密传输、云录井管理中心对云虚拟综合录井仪群集实施管理,实现基地对多地远程监控现场录井实时信息、远程操控气体检测分析系统、远程同步录井等功能,为远程专家集中分析决策、指导现场作业人员快速解决系统故障、降低现场仪器操作人员操作维护工作量、快速推广普及石油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等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9.
谢辉 《录井工程》2009,20(4):60-63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开发的井场远程监控指挥系统采用海事卫星及VSAT卫星通信等网络传输方式,实现了境外井场的工程数据、音视/视频数据到基地的传输。该系统从2007年开始在境外作业现场推广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生产管理水平和信息传递、共享能力,同时提高了公司HSE管理水平。远端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实用有效,具有使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当前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系统中找到一种完全替代现场远程传输服务器的设备,讨论了通用录井数据网关的设计与实现。应用该设备可对基于国际标准的井场数据WITS格式、二进制格式、ASCII格式等传输协议进行数据采集,支持远程管理,实现数据自动缓存、网络自动检测、网络自动恢复、数据断点续传功能,有机地把现场录井数据与远程数据中心联接起来。通用录井数据网关可对多种录井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实现数据的双向通信,在国内外录井数据远程传输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