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茶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庆丰  张聪  于海  汪志君 《食品科学》2011,32(24):196-199
以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茶叶失水率为指标,对绿茶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投叶量为20g时,在微波功率1200W、热风温度50℃、杀青时间60s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条件下,绿茶多酚氧化酶活性几乎被完全钝化,且杀青叶颜色黄绿、自然卷曲、质地柔软、香气良好,有利于后期揉捻整形,达到了绿茶杀青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应用GC-MS技术对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杀青叶的香气组分以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叶挥发性成分的总量为59.29%,明显高于烘青绿茶以及滚筒杀青、蒸汽杀青2种杀青叶,尤其是在绿茶香气形成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高级脂肪醇、萜烯醇、酮类和酯类含量较高,微波杀青叶的香气组成较滚筒杀青叶和蒸汽杀青叶更为接近烘膏绿茶。采用微波杀青叶生产绿茶鲜汁饮料可有效改善饮料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3.
绿茶的微波杀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为指标对微波杀青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 ,确定了微波杀青的最佳工艺条件 :投叶量 40g ,功率 72 9W ,杀青时间 180s。在该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几乎完全被钝化 ,且杀青叶呈浅黄绿色 ,柔软卷缩 ,有利于绿茶外形美观 ,香气的保持 ,达到了绿茶杀青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催化式红外杀青对绿茶热风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镇江金山翠芽绿茶鲜叶为原料,以蒸汽杀青为对照,研究红外杀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杀青后茶叶进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得到茶叶成品。考察茶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含量、VC保留率、茶多酚含量以及感官审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建立一种催化式红外杀青联合热风干燥的绿茶加工技术。最优杀青干燥工艺条件为:红外辐照距离20 cm杀青150 s,经揉捻作形后,热风干燥温度70℃、干燥40 min。实验结果建立了红外杀青过程中PPO钝化动力学模型和干燥过程中水分干燥动力学模型,可为杀青干燥过程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青工艺对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过程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采用滚筒、汽热混合、热风3种杀青方式,对秋季绿茶进行8种杀青处理。利用热像仪对杀青叶叶温进行测定,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研究了不同杀青过程对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条件下,杀青叶叶温及理化成分含量有所差异,滚筒杀青对秋茶鲜叶的杀青效果较难控制,而汽热杀青和热风杀青比较容易控制杀青效果,而采用汽热混合杀青能够获得茶样更好的香气品质。理化分析也表明,采用汽热混合杀青能够较多地固定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降低花青素、黄酮甙等苦味物质,可以作为提高秋茶品质的加工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锅式杀青装置基础上,植入PEN3电子鼻进行气味在线检测,通过研究不同锅温下PEN3电子鼻代表性传感器响应值与杀青品质的关系,提出基于气味在线检测的绿茶锅式杀青系统,根据酶促氧化物以及绿茶香气的测量值来反馈控制杀青锅温。结果表明:杀青锅温过低会导致前期酶促氧化严重,过高会导致香气散失过多,因此在前期灭酶完成后立刻将杀青锅温降低,可提升杀青品质;对比发现杀青锅温由180℃降低到140℃的控制方案下品质最佳,此时茶多酚和氨基酸分别为20.85%和3.66%,酚氨比为5.85,氧化酶活性为5.19 U/mL。  相似文献   

7.
不同工艺杀青对绿茶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三种不同工艺杀青的扁形特种绿茶进行了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三种工艺杀青绿茶中儿茶素总量、L-ECG、L-EC和EGC含量均为蒸杀>滚杀>锅杀,而L-EGCG含量恰恰相反,当在蒸汽杀青儿茶素中L-EC和L-C都明显增加时,L-EGCG却大量减少,而L-EC和L-C都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的杀青方法,由于热传递的介质不同,儿茶素各组分转化的速率和途径也不同.蒸汽杀青能够降低夏秋茶L-EGCG的含量,对品质改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方法: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杀青、揉捻、干燥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微波杀青工艺替代传统滚筒杀青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设置了14组微波杀青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干茶与汤色色泽三个方面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结果:与传统滚筒杀青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500w、杀青时间为3min的微波杀青工艺,所制绿茶色绿味醇且综合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儿茶素、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味评价指标酚/氨比、酯型儿茶素含量与总儿茶素含量的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干茶与茶汤色泽在绿、明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利用微波杀青工艺加工秋季绿茶具有较好的保绿降苦效果,可应用于提高秋季绿茶品质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锅式炒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50℃、3min的处理形成的柿叶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芽绿茶的最佳杀青方法。方法:以自选紫芽品系9803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分别用微波、锅炒、蒸汽、热风4种杀青方法对鲜叶进行杀青处理制备绿茶,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绿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结果:4种杀青方法中,微波绿茶样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最高(89.65),且微波绿茶样的主要理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花青素、氨基酸和咖啡碱保留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绿茶(P<0.05);且酚氨比值、酯型儿茶素与总儿茶素的比值均为最低,分别为12.18和0.72。结论:4种杀青方法中以微波杀青工艺制备的紫芽绿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以目前普遍采用的松阳香茶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杀青温度对其制得的香茶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并对不同杀青温度的杀青叶外观品质及干茶碎末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130 kg/h),采用80型电磁滚筒杀青机杀青,其滚筒各段温度为290℃,280℃,265℃时,加工的香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超高压钝化蓝莓汁中酶活性的最优工艺参数,选取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残留活性为响应值,根据Central-Composite实验设计原理,建立了酶的残留活性与超高压处理压力、时间和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Design-Expert8.0.6进行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钝化过氧化物酶(POD)最佳处理条件为:处理压力500 MPa、时间5 min和温度40℃,处理后POD酶的残留活性降至49.13%;钝化多酚氧化酶(PPO)最佳处理条件为:处理压力500 MPa、时间15 min和温度10℃,处理后PPO酶的残留活性降至4.776%。此外,在实验条件为压力500 MPa、处理时间15 min及温度10℃时处理蓝莓汁,POD和PPO的综合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苹果着色与冷藏期间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鸽  郭玉蓉  陈磊  张晓瑞 《食品科学》2015,36(6):246-250
利用红色面积不小于80%和红色面积大不于20%的‘富士’苹果为材料,分析2 种样品在冷藏期间品质、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测定冷库贮藏期间苹果的理化指标、总酚含量及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苹果多酚组成成分变化。结果发现,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持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持续升高;总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下降,多数单体酚含量变化与总多酚含量变化一致,且二者含量均在贮藏第100天时达到峰值;PAL活性在贮藏第100天时出现峰值,而PPO活性峰值则出现在贮藏第50天时,POD活性在贮藏第150天时出现峰值,3 种酶活性的变化与多酚含量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结果表明,‘富士’苹果进行冷库贮藏,贮藏第100天左右时营养价值最高,达到最佳食用时期。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活力、酶热稳定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0℃;酶热失活遵循一级动力学原理,二巯基丙醇、亚硫酸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活力、酶热稳定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0℃;酶热失活遵循一级动力学原理,二巯基丙醇、亚硫酸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机采叶加工颗粒形绿茶,是实现绿茶机采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机采鲜叶的采摘标准、杀青温度、二青时间和做形温度等对颗粒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颗粒形绿茶适制的机采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优化的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是杀青温度200~210℃、炒二青时间15 min、做形与定形温度160~170℃。此工艺加工的颗粒形绿茶外形品质较好,香气清高,滋味清醇,能达到优质绿茶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茶叶杀青机存在杀青不均匀、热能利用率低等缺陷,提出了一种以红外辐射为热源的滚筒式杀青机,将红外热源置于滚筒中心,采用Fluent-EDEM耦合杀青过程中的离散场、流场和温度场,并进行耦合分析,在流体软件Fluent中设置湍流模型和辐射模型,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茶叶与茶叶及茶叶与滚筒的接触模型,耦合求解计算得到杀青机滚筒内流场温度分布和杀青叶升温曲线,实现对茶叶杀青过程中流场的数值模拟,并与同型号的电加热滚筒内流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电加热结构的温度流场在滚筒内均匀分布,热能利用率低;而红外杀青机滚筒内流场温度分布主要集中在滚筒右部及底部,能将大部分热能直接辐射到杀青叶上,热能利用率高,该杀青装置能使杀青叶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从而快速钝化酶的活性,提高茶叶品质。红外杀青机滚筒内的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约为0.99%,说明模拟过程中参数设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陈化时期的烟叶酶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陈化时期烟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陈化时期烟叶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陈化过程中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陈化3个月以前酶带较少,酶带的亮度较弱,陈化6个月时酶带最多,亮度最强,6个月以后酶带数量开始减少,亮度也有所下降。通过酶谱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陈化时期烟叶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茶叶杀青机存在杀青不均匀、热能利用率低等缺陷,提出了一种以红外辐射为热源的滚筒式杀青机,将红外热源置于滚筒中心,采用Fluent-EDEM耦合杀青过程中的离散场、流场和温度场,并进行耦合分析,在流体软件Fluent中设置湍流模型和辐射模型,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茶叶与茶叶及茶叶与滚筒的接触模型,耦合求解计算得到杀青机滚筒内流场温度分布和杀青叶升温曲线,实现对茶叶杀青过程中流场的数值模拟,并与同型号的电加热滚筒内流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电加热结构的温度流场在滚筒内均匀分布,热能利用率低;而红外杀青机滚筒内流场温度分布主要集中在滚筒右部及底部,能将大部分热能直接辐射到杀青叶上,热能利用率高,该杀青装置能使杀青叶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从而快速钝化酶的活性,提高茶叶品质。红外杀青机滚筒内的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约为0.99%,说明模拟过程中参数设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弓弼  蒋柳庆  马惠玲 《食品科学》2016,37(2):250-255
为了探明国内主栽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的耐贮性,本研究对‘辽二’、‘鲁光’和‘西扶二号’3 个中晚熟早实核桃品种的青皮果实进行了0~1 ℃、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的冷藏,测定了贮藏期间青皮生理生化变化,调查了核仁品质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辽二’的乙烯释放高峰出现在贮藏30 d,较‘西扶二号’和‘鲁光’早6 d,峰值约为后二者的4 倍。‘辽二’的两个呼吸高峰分别出现在贮藏12、36 d,均晚于另外两个品种6~12 d。‘辽二’腐烂指数增加最慢,贮藏48 d时‘辽二’、‘鲁光’、‘西扶二号’的腐烂指数依次为14.0%、17.8%、21.1%。贮藏期内‘辽二’果实青皮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持续较低,总酚与类黄酮含量亦低于‘鲁光’和‘西扶二号’。贮藏48 d后,‘辽二’核桃仁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变化幅度最小。因此,‘辽二’的青皮酚类氧化褐变活性较低,在3 个品种间耐贮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