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 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 各种不同品种的对虾,由于分布的地理位置、栖息环境条件及生物饵料品种构成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对饵料中主要营养成份要求的不同。作为对虾饵料中主要组成成份的蛋白质各种对虾要求上存在着差异。过去,人们对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龙虾及中国对虾等饵料中各种主要营养成份研究得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普陀县推广使用合成饵料喂养对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解决了天然饵料不足的困难,为发展对虾养殖业创造了条件。1984年普陀县养殖对虾3.600多亩,大部分用合成饵料喂养。既扩大了饵料的来源,又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对虾的生长。县养殖公司检查了元山乡及展茅乡两个养  相似文献   

4.
对虾弧菌病发生时临界菌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000多公顷虾池检测496份病虾及水体,均证明致使对虾发生弧菌病、气单胞菌病时的临界菌量值为10~(4.5)~10~5个/ml,当虾池中弧菌数达到10~(4.5)个/ml时,对虾就可能发病,此时就需用药物预防或换水,并证明弧菌菌量与水温、饵料、对虾密度的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 饵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对虾的精养高产,必须解决养虾饵料。目前主要采取“培养基础饵料”、“广开饵料来源”、“推广配合饵料”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7.
<正> 日本缀锦蛤(Tapes japonica)和紫贻贝(Mytil(?)s ed(?)lis)这些双壳类的鲜肉,经常在精养对虾中被用做饵料。这些贝类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糖元。根据这个事实,由当代科技人员配制的,投喂对虾的精制饵料中,增加了做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糖元。然而,糖元是不是对虾精料中碳水化合物来源最理想的成分,以前还没有被证实过。在这个研究中,主要解决的是,各种类型的碳水化合物,象淀粉、糊精、葡萄糖和蔗糖,在对虾成长及饵料效率方面的影响,以及用含糖元的精制饵料和上述的每一种成分相比较,从而选择和探索对虾食物中最合乎要求,最理想的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鉴于对虾的摄食习性,因此对虾的配合饵料需要高粘合性能的粘合剂,我们用摸拟对虾摄食试验检验粘合剂C_1的性能,证明C_1不仅在静水浸泡10小时以上能够保持形状,而且经得住对虾的抱、钳摄食,不产生碎裂现象。配制饵料时,C_1最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投饵间隔不超过5小时,C_1用量为0.33%,若投饵间隔为10小时,C_1用量须大于或等于0.85%。分别用C_1配制的饵料与褐藻胶配制的饵料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吃C_1饵料的对虾生长稍好于吃褐藻胶饵料的对虾。根据C_1初步试验结果,我们认为C_1能够应用于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C_1对于对虾营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盐度7~42范围内设置8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研究盐度对日本囊对虾成虾的生长、存活与饵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率、增长率与饵料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盐度27的生长最快,显著大于盐度组7(P0.05);存活率变化范围为(18.79%±1.94%)~(91.71%±3.68%),盐度27存活率最高,高盐度或低盐度的存活率均低于中间盐度,但高盐度的存活率要比低盐度高;生长性状的增长率变化范围(2.47%±0.25%)~(84.42%±5.22%),增长率最快为盐度22~32;饵料系数最低为盐度27。日本囊对虾成虾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2~32,该盐度范围内对虾生长速率快、存活率较高、饵料系数低;日本囊对虾成虾的最适盐度范围较窄,并且高盐度下的日本囊对虾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主要研究适合对虾生长的饵料中脂肪的最适含量,以及对虾的脂肪酸组成。选用绿鳕鱼肝油、乌贼鱼肝油、豆油为原料作为饵料中的脂类添加剂。试验用对虾,平均体重大约0.4克和1.9克。投喂混合饵料,混合暂养一周后进行分组。每个实验组放养25尾对虾,实验容器为70公升的塑料水槽,水体pH值为6.5~6.7,水温范围为23—26℃。饵料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年及2013年6个航次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二者敌害生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的长期变化,研究了目前二者的饵料生物密度以及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的数量分布。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以及二者敌害生物的CPUE均呈历史低位水平。放流期间,莱州湾浮游植物饵料等级为Ⅴ级(很丰富),底栖动物饵料等级为Ⅳ级(丰富);中国对虾的饵料生物密度分别以莱州湾东北部(5月)和中东部(6月)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东南部(6月)最高;三疣梭子蟹的饵料生物密度均以莱州湾西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西北部(6月)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四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 。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蛤蜊组和配合饲料组(P<0.05),蝇蛆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和蝇蛆可显著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中国对虾的抗病性,是很好的对虾饵料。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营养方面,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干颗粒饵料投入水中后的营养流失。众所周知,对虾摄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生长良好,但饵料成本太高,限制了对虾养殖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改进价格较贵的标准饵料的用法。该研究共有5个试验.研究延迟投饵时间对于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1年及2013年6个航次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二者敌害生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的长期变化,研究了目前二者的饵料生物密度以及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的数量分布.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以及二者敌害生物的CPUE均呈历史低位水平.放流期间,莱州湾浮游植物饵料等级为Ⅴ级(很丰富),底栖动物饵料等级为Ⅳ级(丰富);中国对虾的饵料生物密度分别以莱州湾东北部(5月)和中东部(6月)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东南部(6月)最高;三疣梭子蟹的饵料生物密度均以莱州湾西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敌害生物密度分别以中西部(5月)和西北部(6月)最高.  相似文献   

15.
解承林 《海洋渔业》1984,6(3):120-123
饵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对虾的精养高产,必须解决养虾饵料。目前主要采取“培养基础饵料”、“广开饵料来源”、“推广配合饵料”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P 饵料组P10幼体的平均体重小于投喂SA+AF+BP+BS组的幼体(P<0.01);SA+AF消毒组P10仔虾WSSV携带量为10.52±3.3 copies/ng DNA,低于其他饵料组仔虾的WSSV携带量(P<0.05)。在P11-P60培育期间,分别投喂菲律宾蛤仔足肌(CF)+配饵(AF)、60Co γ辐照菲律宾蛤仔足肌(RCF)+配饵(AF)、高锰酸钾消毒菲律宾蛤仔足肌(DCF)+配饵(AF)和配饵(AF)4种饵料组合。结果表明,CF+AF组对虾体重和体长增长最大,但与AF组差异不显著,而CF+AF组和AF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4组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WSSV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4种饵料投喂的对虾累积死亡率都在90%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全程利用生物饵料养殖对虾具有投资少、无污染、对虾生长速度快、无药物残留等优点,本文主要对利用好生物饵料,以实行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做初步探讨。一、基础饵料对虾养殖池塘中,自然繁殖、人工施肥繁殖、移植的饵料生物以及所有被对虾利用的有机碎屑形成了对虾的基础饵料,并能够被对虾直接利用,对对虾的发育具有决定意义,它们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等。对虾处于仔虾阶段时,其生长、养殖成活率与池塘内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较大的关系,但在正常情况下,仔虾阶段时间较短,几乎所有的养殖池均可满足对虾对饵料的需求以过渡到幼虾。随着…  相似文献   

18.
<正> 对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和经济价值大等特点,是出口换取外汇的重要水产品。目前各地对虾精养池一般采用单一品种养殖,因此饵料利用率低,各种饵料的饵料系数偏高,如豆饼、花生饼喂养对虾的饵料系数为4,短齿蛤、蓝蛤为18~20,小杂鱼为7~8。实际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饵料散失沉积在水体中得不到充分利用。池中大  相似文献   

19.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成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饲喂试验共持续了65 d。结果显示: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添加量为7%时,试验中期(32 d)和末期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低于7%添加范围内,随着蝇蛆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对虾WGR和SGR逐渐提高,超过7%后,对虾WGR和SGR逐渐下降。试验中期和末期,17%添加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添加组饵料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中期还是末期,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7%的蝇蛆粉替代鱼粉可促进对虾生长,利用蝇蛆粉替代对虾饲料中的部分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 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在莱州湾进行了 9 次底拖网调查, 其中仅 4 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 算结果表明, 7 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 7 月底至 8 月初达到生长拐点, 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 和分布规律表明, 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 8 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 集中 分布在莱州湾西部, 8 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 9 月初至 10 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 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 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 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 与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 食 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